人一旦遇见自己不太熟悉的事物,就容易默不作声。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沉默只会让你错过。
我们需要到达的是人类第四层境界,那就是向内求。《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能带领着我们“找到自己”。
信息化时代,也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当我们明白知识的获取不再是那么麻烦,搜索引擎时代,一个问题不懂,马上就可以找度娘。在当下,我们更应该注重什么?
是“自己的观点”。
最近参加几轮面试,发现现在有意思的人好少,“有想法”的人更有稀缺!从HR的角度来看,一定会更倾向于录用有独立思考及想法的人。人力资源建设才是企业价值资产的根本,而员工拥有个性化与独立思考必然会成为一项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大部分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接收和接受,并没有让我们滋养出“自我”,我们应该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去生活。向内求,不断地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现象学思考
注译:回到事物本身”.“现象”的本意就是显现出来的东西,“事物本身”在传统哲学中一般理解为隐藏在现象背后或深处的本体或本质.而现象学所理解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显现”不仅是对感官,而且也是对一时的显现,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表或某一侧面,一是缺能认识事物本身或本质.此外,意识的活动与事物的显现不再处于主客观的两极.
情景:
•为什么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在日记里?
我小学的课本里就是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老师教导我们像雷锋一样默默付出,不带走一片云彩。长大了后才明白,一味的默默付出都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
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个从小耳濡目染的榜样故事里看出一些端倪?对的,这不是搞事情,这是在刻意训练我们的独立思维与见解。
比如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看问题:
雷锋是艰苦朴素的典型,为什么拥有当时的“奢侈品”皮夹克?雷锋当兵时每个月津贴平均只有6元,为什么一次能够捐出100元?雷锋说“做好事不留名”,为什么却留下那么多照片?从这些角度出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还原事件本身,回到问题本身。
同样一个问题或许一个事件,因为我们的思考角度不同,从而我们所在事件当中产生的体验也是不同。人与人之间,当思维形成相互连接时,请不要丢掉自己,也请求同存异。刻意训练,除了有点烧脑,其他都不难。
抛弃过去的经验和真理的确信,重新贴“标签”,以产出为前提,更用心观察,重返童心。
二、练习思维方式
思考不可漫无目的,应该有迹可循
a.比较法
考虑“有何不同”。这是我们惯常用的思维方式。最近工作上遇到一个好搭档,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形容词来描述这种模式与不能割舍。最后我用了“深入骨髓”来表述和她的关系。
b.比喻
《故事思维》一书中所使用的方法。我们对于复杂的事情,通过比喻,更加容易理解。
c.辩证法思考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贯彻始终的方法。在思想政治一门课中学习到最多,也是中庸思维中应用最多的思考方法。
d.现象学思考
抛弃过去的经验和真理的确信,重新贴“标签”,以产出为前提,更用心观察,找到事物的本身。
e.系统性思考
《第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发掘内心世界的图象(假设、成见等),使这些图象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整合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注意是“整合”,是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的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的遵从,否则会产生反效果。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l Learning)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思考应该是准备、灵活、反馈的方式,俯瞰全貌的习惯和图解系统,“解”在事物的关系中。
三、提升沟通能力和联想力
丰富的词汇储备是表达自己意见的基础,大量的阅读体验是写作的基石。
将学习时听到的话获取观点转述给别人,
与人沟通时,应该以“边框化”的概念观察事件,更加熟练运用“概念”,训练自己通过“提问能力”聚焦思考点。
作者斋藤孝在这本《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中告诉我们的这些方法并且不断地实践,肯定能找到最符合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这本书的方法,我相信我再和别人一起讨论话题或者聊天的时候,不再是止于微微一笑。
一本书的内容再好,如果我们不去实施,不去行动,那还是等于零。
践行,请从现在开始。
参考书目:《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日] 斋藤孝
【0822今日话题MiuMiuzhou】
迄今为止,你有没有在哪个不经意的瞬间做出的选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话题来自猫友云昊)
•列夫•托尔斯泰说:每个人都想改变世界,但却鲜有人想改变自己。
——————————————————
当年被政治斗争所牺牲,一时之气辞去了原先单位的工作,当时并没有找到下家。
不幸中之大幸,失业三个月之后来到了现在的公司,这样一个小小的选择改变了我生活的轨迹。从结果的角度来说,我的生活开启开挂。至少在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能有这样的日子。
哪有什么选择是最好的?其实每个人手中的这副牌永远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对的前提是,你的信念来支撑一路上遇到的一些磕磕绊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