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背后的小人物-日本3.11

日本3·11大地震十周年:消失的村庄和坚守的老人

#非虚构写作范本 #大时代波澜 #小人物命运


-何为「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和新闻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写作是功能性的。它需要遵循作者——读者间关于功能的默契,也就是“你以最便于阅读的方式写作,使我能第一时间知道需要知道的真实的东西”。在新闻写作里玩花样,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因为它可能会伤害新闻的功能性。


而非虚构写作是艺术性的。它取材于生活,但并不需要以固定的模式呈现。对于新闻来说,保安老张死亡是一个新闻事件,一切其他内容都围绕新闻事件进行;但对于非虚构写作者来说,老张是时间长河里一个存续的叠影,写作者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时间段切入,任何一个时间段切出。只要你想写,完全可以写一个普通老人一生的故事,只在最后加上一句:五十八岁那年,老张为了救一个车祸受害者而去世了。


-为何要关注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幕的传奇的舞台剧,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每一个小人物都用他们的人生谱写着属于他们的剧本, 千万的剧本组成了这个时代的序曲。


我们的生活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新闻充斥着,很多时候光看这些代表事件的新闻已经让我们麻木了,然而通过观察大事件背后的小人物能够快速让我们产生共鸣,让我们知道事件发生的真实影响和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地做出反应,让我们更具有人情味。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十年前的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也造成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伤亡之外,地震区域的幸存者也基本离开了故乡。但是,有这样一群人,地震过后却选择留下来,他们坚定地守在故土,试图在废墟上重建家乡。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文章。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外海发生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摧毁沿岸地区,造成超过2万人死亡或失踪,是日本有纪录以来最严重的灾祸。位于福岛大熊町的福岛第一核电厂,亦因地震令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导致炉心熔毁,泄漏放射性物质;数以十万计的居民流离失所,至今仍有近3.5万人处于避难状态,灾区重建工作仍在进行中。


A Village Erased

一座村庄的消失

By Russell Goldman


1.erase

英[ɪˈreɪz] 美 [ɪˈreɪs]

vt. 清除,抹除

拓展:

eraser n. 橡皮擦;清除器

词义辨析:

disappear一般指主动消失

erase指被某个外力强行清除


For centuries, this village rode the currents of time: war and plague, the sowing and reaping of rice, the planting and felling of trees. 

几个世纪以来,这座村庄伴着时间洪流兴衰起伏:经历战争,渡过瘟疫,播下种子,收获稻米,种下树木,最终又将它们砍去。

2.ride the currents

能够驾驭或安然渡过一个动荡复杂的局面(survive the turbulences)

拓展:

current n. 水流

ride the currents of sth. 渡过......

ride the currents of time渡过时间长河里的各种交替起伏

3.fell

英[fel] 美 [fel]

v. 砍伐(树木)


Then the wave hit. Time stopped. And the village became history. 

接着,巨浪来袭,时间停滞。村庄变成了历史。


When a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and tsunami struck coastal Japan on March 11, 2011, more than 200 residents of the village, Kesen, in Iwate Prefecture, were killed. All but two of 550 homes were destroyed. 

2011年3月11日,当毁灭性的地震和海啸侵袭日本沿海,岩手县的气仙村有超过200人遇难。550栋房屋中,仅有两户幸存。

4.catastrophic

英[ˌkætəˈstrɒfɪk] 美 [ˌkætəˈstrɑːfɪk]

adj. 灾难性的,引起巨大损失和伤亡的

拓展:

catastrophe

UK /kəˈtæstrəfi/ US /kəˈtæstrəfi/

n. 灾难

词义辨析:

catastrophe强调结果,突出引起的伤害巨大

disaster一般是对某个灾害本身的称谓

5.strike

英[straɪk] 美 [straɪk]

v. 侵袭,冲击(形容遭到某件事情的巨大冲击,不管这件事情是有形还是无形的)

拓展:

Global trade was severely struck by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全球贸易受到了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

poverty-struck regions(poverty-stricken更常见)

被贫穷侵袭的地区

6.all but A of B do sth.

在B中,除了A之外都……(动作主语为B)

拓展:

All but two students of the whole class failed the exam.

除了两个学生之外,班上其他人全都挂科了。


After the waters receded, nearly everyone who survived fled. They left behind their destroyed possessions, the tombs of their ancestors and the land their forefathers had farmed for generations. 

洪水褪去后,几乎所有幸存者都逃离了这里。他们把毁掉的财产、先人的坟墓、祖辈世代耕种的土地,都抛在了身后。

7.recede

英[rɪˈsiːd] 美 [rɪˈsiːd]

v. 后退(move back)

拓展:

构词法:前缀re(back, 往回)+词根ced(move, 行走、行动)+e

My hairline has gradually receded over the years.

我的发际线在逐年后退。

8.flee

英[fliː] 美 [fliː]

v. 逃离,逃避

拓展:

A growing number of young people choose to flee from big cities.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逃离大城市。

9.leave behind

把什么留在身后

But 15 residents refused to abandon Kesen and vowed to rebuild. 

然而,15名居民却拒绝放弃,誓要重建气仙。


"Our ancestors lived in this village 1,000 years ago," said Naoshi Sato, 87, a lumberjack and farmer whose son was killed in the tsunami. "There were disasters then, too. Each time the people stayed. They rebuilt and stayed. Rebuilt and stayed. I feel an obligation to continue what my ancestors started. I don't want to lose my hometown." 

87岁的佐藤尚志说:“一千年前,我们的祖辈就生活在这座村庄里。” 他是一位农民也是伐木工,儿子在海啸中去世。“以前也有灾害,但每次人们都留了下来。他们重建后留下来,再重建再留下。我觉得有义务延续祖先的传统。我不想失去家乡。”

10.vow to do sth.

立誓要做某事(相当于promise to do sth.,但比promise正式严肃,更有使命感)

拓展:

vow v. 立誓(promise solemnly)

The government vowed to narrow income gap in the coming years.

政府承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要缩小收入差距。

11.lumberjack

英[ˈlʌmbədʒæk] 美 [ˈlʌmbərdʒæk]

n. 伐木工

拓展:

构词法:lumber(wood,木材)+jack(man, fellow,人)

12.obligation

英[ˌɒblɪˈɡeɪʃn] 美 [ˌɑːbləˈɡeɪʃn]

n. 义务,责任


Those who chose to stay in Kesen were old in 2011. Now in their 70s, 80s and 90s, they are older still. Slowly, over the past decade, a grim reality has settled over this place: There is no going back. Kesen will never be restored. This emptiness will last forever. 

这些留在气仙的人们,2011年就已经是老人了。而现在他们已经七十、八十甚至九十多岁,并且还在老去。慢慢地,在过去的十年中,残酷的现实已然笼罩此地:都回不去了,气仙永远都不会恢复,它会一直这样空荡荡下去。

13.still

英[stɪl] 美 [stɪl]

adv. 还要,更(起强调作用)

14.grim reality

残酷的现实

15.settle over

笼罩

拓展:

A deep sadness has settled over the city.

一股悲伤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城市。

16.there is no going back

一切都回不去了

17.restore

英[rɪˈstɔː] 美 [rɪˈstɔːr]

v. 恢复

拓展:

restore the original look of the palace

恢复宫殿的旧貌

restore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economy

恢复公众对经济的信心


A decade feels like an eternity for those who lost a child in mere seconds, but it's a brief moment in Japan's history. It's an even shorter blip in the billion-year history of the tectonic plates, whose grinding shifts triggered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对于那些几秒中内失去了孩子的人,十年就仿佛永恒一般。但放到日本历史中,这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对摩擦推挤引发地震海啸,有着亿万年历史的地壳板块来说,十年更是白驹过隙。


It's that long view of history that gives the holdouts hope that Kesen will again rise from the wreckage. 

正是这种长远的历史观,给了留守的人们希望,相信气仙会从废墟中复苏。

18.It's A that does something

正是A……(强调句型,A为does的主语)

19.holdout

英[ˈhəʊldaʊt] 美 [ˈhoʊldaʊt]

n. 不妥协、不屈服的人(文中指那些留守老人)

拓展:

hold out 不妥协、不屈服

20.rise from the wreckage

从废墟中崛起

拓展:

rise from the ashes 在灰烬中重生、浴火重生

"I'd like to see how this place will look 30 years from now," Sato said. "But by then, I'll have to see it from heaven. And I don't think that will be possible." 

“我想看看这里30年后的样子,”佐藤说道,“但那时,我就得从天堂看了。那就不太可能了。”


【拓展】

《东方》杂志1995年第5期上曾刊登了一篇犹太裔汉学家舒衡哲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博物馆的光照之外》,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专稿,是反思二战大屠杀的文章。文章认为,我们今天常常说纳粹杀了六百万犹太人,日本兵杀了南京三十万人,实际上是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大居杀给抽象化了。这种六百万、三十万的数字看上去似乎触目惊心,实际上是以抽象概括的方式总结历史,大屠杀的真正意义反而在各种数字的抽象之中没了。与此相反,大屠杀的意义只能一点一滴显现,换句话说,当我们尝试着在一个一个故事,一段一段记忆中去直面它的时候,大屠杀オ有其意义,否则它就会被抽象数字埋没。而数字和术语都有可能引起争议,乃至于某些改者会得出大屠杀从未发生过的结论。

所以舒衡哲说“抽象是记忆的最狂热的敌人。它杀死记忆,因为抽象鼓吹拉开距离并且常常赞许淡漠。而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牢记在心的是:大屠杀意味着的不是六百万这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只有这样,大屠杀的意义才是可理解的。”这篇文章令我悚然一惊,因为我平时看电视新闻,看到这里水灾,那里空难,很关心的是死亡人数,一看都是几十人,上百人,连阪神地震也不过几千人,就很不屑一顾,与我们唐山大地震的28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这正是舒衡哲所反对的那种抽象式数字式的理解。一个巨大的数字总会瓦解较小或更小的数字。而换一种方式理解,即使是几十人,乃至几个人,也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个生命个体的具体的消亡这样一个事实,就会使我们深有触动。因此,舒衡哲的文章最终探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悬置数字化的历史进人苦难历史的细节,如何以个体生命的具体记忆方式对轴象进行抗争。大屠杀的意义正保存在个体的具体生命忆之中。这种意义至也是博物所无法体现的。大屠杀纪念馆保留的只是公共记忆,而人类记忆有一个更晦暗的空间,那就是无法进人公共记忆的个体记忆,它存活在博物馆的光照之外存活在电影《苏菲的选择》中的苏菲的记忆中,存活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个在辛德勒前摆放小石子的幸存的犹太人的记忆中至也存活在东史郎的日记里。它们被放逐于宏大历史叙事之外,却真正提供着苦难历史的忠实见证。它们的生存方式正是一种个体性和具体性,并以这种个体性和具体性抗争遗忘与抽象。因此,与这种数字化的历史相抗衡的,正是对历史的具体的记忆。

记忆由于其具体性、现场性以及情感性注定了是同抽象相抗争的最好方式,正是记忆的具体性逼迫我们去直面,而只有通过这种直面才可能真正把我们引入历史原初情境,引入大屠杀“现场”,才可能产生惊心动魄的切身感,这种切身感会使我们知道大屠杀并不是外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它并不是永远逝去了的与当下不发生具体关联的抽象存在,它其实每时每刻都潜伏在我们身边,并随时都有可能重现。而仅仅把大屠杀数字化和抽象化的所谓客观公正的政治与学术倾向则可能使大屠杀成为逃逸与远离我们的切身性的一种轻飘飘的存在,并使一次次惨绝人寰的反人类反人性的暴行最终缩减为一个个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数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81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2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14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52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2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3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6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5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1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01评论 2 30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77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59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28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6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43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0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15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