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15天,继续阅读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读完了25.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26.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的内容,看到大家的读书笔记越来越漂亮,读书思考越来越深刻,我也要向优秀老师们看齐,坚持努力,接下来,我就结合日常教学,谈谈今天的读书心得。
读透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教材和知识不是教育考虑的第一位,最应该引起教师的是学生。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一切教育的目的、转化都是指向学生的,因此,了解学生、读透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与此同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的身体、智力也不尽相同,像我们农村的孩子,有许多还是留守儿童、甚至是孤儿,这又给教师解读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了解我的学生,我对我的学生了如指掌,是吗?这是个大大的疑问,很多都是“我以为”。
很多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常常是因为老师不了解学生,或者了解不够透彻,或者方向不对,或者深度不够。
作者通过对学生的了解状态和程度,把教师分为三类:
一、心中无学生
这种教师,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这一基本常识,他可以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这是万万不可的。
二、心中有学生,但是抽象的学生
这种教师,知道要把学生放进心中的道理,但对于学生具体的需要、特殊困难和障碍、不同的个性,老师并不知晓,也就是说老师只是整体大概抽象的了解学生,很大一部分老师还停留在这个层面。
三、心中有学生,而且是具体的学生
这种教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目标,对学生的理解是具体、形象、深入的,这是优秀层面的教师。
那么,如何读透学生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1.了解学生已有什么?
2.发现学生还缺什么?
3.预设学生学习困难
4.寻找学生的差异
5.追问学情关系
这几点其实都很好理解,都是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要去面对或解决的问题。
因此,读懂了学生的实际状态,教育教学就有了可靠的前提和依据。
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孩子就更是如此,他们的内心世界相对纯粹,充满很多的可能性,因此,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打破我们有关孩子的固有成见,让幻象消失、误解退场,让真实的儿童世界呈现出来,这个宇宙世界的广度、深度、高度和亮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2.引发我们进入这个宇宙,凝视和阅读这个宇宙的好奇心、需求和行动。这样一个新奇的宇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惊异和好奇,是智慧的开端,由此使我们可能拥有真实的有关儿童的知识和智慧。
3.提醒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个宇宙,在凝视和阅读中慎重进入这个宇宙,努力保持这个宇宙的本真面貌,不轻易破坏它,及时修复由于成人的傲慢和偏见而给这个宇宙带来的各种破坏。
4.要求我们找到孩子宇宙间与成人宇宙间衔接、转化和发展的通道,但绝不用后者裁度、吸纳前者;最重要的,不要用成人的宇宙替代孩子的宇宙,这只会带来“孩子宇宙”的毁灭。
5.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宇宙。我们不要因对“孩子宇宙”的遐想和凝视,而忽视了对“成人宇宙”、“教师宇宙”的眺望、审视和思考。教育世界中最可怕的“不在场”,不只是学生宇宙的“不在场”,也是教师宇宙的“不在场”。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则是宇宙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是大宇宙与小宇宙的交融与转化的关系,是两个宇宙间双向滋养、双向构建的关系。
真正地读透学生,这是一个观察积累的慢过程,但同时有要求我们有迅速地反应力,读透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生命生长。
写在后面
【勇气读书会21天打卡】,今天是我的第15天,继续努力,坚持阅读!如果你读的也是《教育常识》,欢迎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