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的重点是在跟随孩子和主导孩子之间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方面,我们让孩子充分主导游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另一方面,当他们陷入重复、无聊的困境或者可能出现危险时,我们能够积极地加以干预。这也是游戏力里面加入孩子的世界,放下身段的两方面的体现。书中列举了一个作者和女儿一起玩“冰冻人”的游戏。我也有一个例子体会到了这一点,就是寒假时我自己在家带三个闺女那么大的小女孩儿和一个一岁两个月的娃的经历,如何既跟随孩子又能适时地出现主导他们是很重要的。
一、 跟随孩子
1. 书中用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用游戏力与在学校因为喜欢一个女孩受到嘲笑的路克建立联结的过程,说明怎么跟随孩子并不容易,特别是当孩子不爱说话时。
2. 讨论如何跟随孩子,也就是由孩子带领我们进行游戏的基本原则:
☼只说“好啊!”
大人需要尝试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不行”,换而充满热情友好的“好啊”,这样传达的是基本态度:接纳而非拒绝、赞成而非反对。也就是说提供支持和鼓励是最好的帮助,他们可能出乎意料的真能找出解决之道,至少有机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思考。书中举了“一个小女孩想要坐车顶回家”的例子和一个“6岁的小女孩解决划船问题”的例子。
以肯定代替否定,并不表示要假装认同。但是如果你很讨厌某个游戏,你可以表达你的感受,但是试着把严肃的“不,我不想玩”换成幽默的哀求“求你别逼我玩这个,换个别的吧!”也就是充分调动我们的身体、声调、表情。
这样一旦孩子在你这里玩得足够开心了,他们通常也不会再分分秒秒的苛求你的关注了。这其实也是蓄满“爱之杯”的一种方式。
☼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游戏是孩子向我们诉说生活的方式。所以,玩他们想玩的游戏,用他们希望的方式玩,就是我们真正聆听孩子的方式。不仅尤其不要不停地打断,还要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这当然不简单,但需不需要这样做,父母只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就可以。他们重复时,父母不要担心,因为他们不重复了,你想想你是不是又会责怪孩子做事不够专注?所以越是他们自己主导,他们越可能尝试新事物。
☼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
首先,父母要把真正的危险和自己的恐惧明确地区分开来。然后,要让他们有机会思考来训练自己的判断力。
☼预留“游戏时光”
跟随孩子的最佳方式,是预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中完全由孩子主导,这段时间称为“游戏时光”,它是邀请你再进一步联结孩子。
在这段时间里大人不要接电话,不要做饭,更不要打瞌睡。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做主,注意他们抛出的线索,鼓励他们克服情绪障碍,这样能帮助孩子脱离极端的孤独,或者修复问题家庭中的联结,也可以帮助“一般”的孤独感,以及“普通”程度的攻击性或挫折感。
游戏时光经常性的话,孩子就会产生心理期待,并预先安排,这时候他们会把不好的情绪存留到这个时候,也就等于这时候就给了孩子情绪释放的通行证。
这时候不要妄自猜测,不要抢先给建议,让他们用自由和开放的选择令你刮目相看。
游戏的时候是可以打破平时的规则的,因为这时候开心游戏最重要,这样孩子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这里书中举了一个母亲处理规则的两步走。
游戏时光既可以缓和兄弟姐妹间的竞争以及家庭冲突,也可以帮助父母与较难亲近的孩子建立联结,更可以为父母和大一点儿的孩子提供共同的乐趣。书中列举了运用游戏时光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联结的例子。
书中还写了与别人家孩子的游戏时光也很重要。
☼花些时间调整自己
游戏时光执行起来会比较困难,困难点在于:我们自己的需求都还没被满足,我们自己都还有成堆的情绪没处发泄(担心、焦虑和疲劳;对于嬉戏感到尴尬)。困难的原因在于:我们觉得自己不会玩,或者无法忍受孩子一直要玩那些无聊而让我们不舒服的游戏。这时候我们还需要坚持,但游戏之后可以花时间来调整自己复原,最好的方式食育其他父母沟通交流,尤其是那些也在运用游戏时光的父母。
调整还包括:随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要迷失在自己的情绪理。
3. 书中最后还举了一个“通过跟随孩子与一个在幼儿园被排斥的孩子建立联结,并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改变”的例子强调了让孩子主导游戏的重要性。
二、 主导孩子(必要时)
这里的主导是在跟随之后的,包含以下几个涵义:
1. 轻推一把,使孩子能重新当起舵手,带领游戏,这是主导孩子的关键。轻推的方式可能是一句简单的建议、一些身体碰触、发表一些议论。书中一个描述很好就是:让每次接触都成为一种双向交流,而不是永不交汇的平行游戏。清退也可以是先加入孩子,再把游戏做一些改变。但是也不代表不停地跟孩子互动找乐子,那样双方都会太累,而且他会觉得大人很烦。
2. 需要我们坚持联结。
这里坚持的关键点在于要透过孩子表面的对抗与不端言行,看到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是渴望更多的关怀和抚慰的。而且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泄气,更不要走开,要用温和的推力来重建联结。书中举了一个幼儿园老师探望曾经很熟悉的孩子的例子。
当温和的推力不起作用时,我们需要对介入程度进行加强,这样会使孩子通过哭泣、发脾气、尖叫或者拳打脚踢来释放出痛苦情绪。书中举了一个“治疗一个很害怕狗的男孩子”的例子来说明这里所说的程度的“临界点”。
成人在孩子的恐惧对象是与人的联结时坚持深层联结是必要的。书中提到了“拥抱技巧”以及将拥抱时间加以变化的“心情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目标让孩子们把痛苦的情绪释放出来,因为是这些情绪阻碍了孩子与他人联结的能力。
3. 提供适度的挑战,或者叫做介于跟随孩子和大人主导之间的“好玩的障碍”。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孩子从孤独或者无力的困境中拉出来,给他们一些推力,让他们尝试之前不敢尝试的新事物。书中举了运动挑战的的例子让孩子有机会测试自己、寻求极限、验证自己有多少力量。青春期的孩子寻求刺激和危险活动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为自己寻求这类经验。这时候不要简单地禁止他们,而是要能够加入他们,一起策划这种“既可怕又安全”的冒险,这样既可以让游戏更安全,又可以给他们提供精神支持。
4. 游戏中需要大人适时适度的介入,引入更重要的主题。
这个时候需要牢记“点到为止”的原则。或者不奏效就暂时放弃。
另外,在一些对于差异性(比如文化、种族、社会地位、身心障碍、家庭背景差异)的包容与排挤的主题上,大人适度介入的游戏是引导孩子的好方法。这时笑声是游戏力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5. 任何事情都可以是有趣的,是我们需要保持的一种态度。
6. 书中举了“罗伯特”的例子来说明主导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跟随与主导之间
找到平衡点。这时候的主导就变成了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