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前,我对时间管理这个词并不感冒,毕竟当时我自己没什么拖延症,干什么都挺快的。后来因为接触Ctt效能教练,第一次听效能的理念、第一次听四象限、第一次被问及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上完课以后我开始用效能手册,手册让我从一个“被别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人转变为“拥有生活掌控感”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和时间管理这个词打交道的次数越来越多。
我渐渐观察到一个现象:我身边的高手他们对于时间的利用方式是不同的:有那种只争朝夕,把每一分钟都要充分利用的;也有那种不紧不慢、稳健持续的……到底哪一种是对的?
带着这个疑惑,我会在我看到的书本中找答案,有次在柯维博士的书《个人可持续发展精要》里读到他对于时间管理的信条:
我不会受制于时钟的效率,我要从属于自己良知的指引方向。
——史蒂芬·柯维
良知?又想到了阳明先生的“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释然了,哪里有什么对错?不过是每个人要追寻的“良知”方向不同,所追求的人生意义不同罢了。
顺藤摸瓜,又去读了梁漱溟先生的作品。他在书中写到“大家要晓得不一定手脚齐忙是积极是奋斗,凡是一个人对自己意思为断然处置的都是积极,都是很激烈的奋斗”。是啊,我们时常想要让自己忙碌、要让自己充实,那种忙碌感会填充掉我们的空虚感,但此后更大的空虚会出现:我这么忙,是为了什么?
而一旦开始发问,就意味着我们开始了对自己的探索。“自从其意思的那一天——就是发问的那一天——一个人的生活便已开始,唯有诚实的往前,不容休息,不容往左往右往后,永无止歇,只有死而后已。”
回头看自己的成长历程,正是有了2016年底对于自己的发问,才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找到自己的方向,为使命而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