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还是小时候的风筝。
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市面上还没有公开卖的风筝。不像现在什么样的风筝都有,那时如果想放风筝,只有自己想办法制作一只土风筝。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每逢春暖花开我和同学们都会到田野里、沙滩上放风筝。放学后,找来几只小树枝或竹篾,削皮或从中间撇开,作为风筝的骨干,把裁好的纸或塑料粘贴在扎好的枝干上,估量好比例,再系好长线,这样一只风筝就做好了。当然还要经过几次测试与调整,才能让风筝飞起来,发挥它最好的性能。尽管制作的有些简单,但每次都会飞的很高很远。经常因为线短,或者风大,风筝也时常会被吹走了。有时,我们给风筝的后翼接一个长长的尾巴,目的是为了飞的更高、更稳、更好看。
小时候的风筝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太多的乐趣。它让我学会了独立研究思考,学会了自己动手制作。我时常幻想,那风筝就是一只大飞机,我要是能够制造出飞机就好了。我驾驶着它翱翔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为祖国护航。现在想来,在那时当一名飞行员的飞天梦想就已经在心里扎根了。我们奔跑在田野里、草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追逐着风筝,放飞着嫦娥奔月般的梦想,释放着天真无邪的快乐。没有想到后来,自己果然成了一名空军战士,不时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守护领空的安宁。儿时的小伙伴们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制作不了风筝,经常就和我一起玩耍,一起放飞那只再简陋不过的风筝。小小的一根线,换过无数双的小手牵着,却给每个人的童年带来了难忘的快乐与记忆。
记得在县城上高中时,尽管学习太紧张,生活太艰苦,可是到了春天的周末,在学校休息时,同学们都会聚在一起拉呱、聊天,或外出踏青。一次,我们在宿舍门前,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只长长的风筝在空中飞舞。让我们羡慕的不得了,眼睛一直盯着那只风筝。后来一位同学说,他会做大风筝,并且能飞的高、飞的远。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找来了塑料绳、竹竿、铁丝等,可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做风筝的主体。当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那位同学时,他也表示很无奈。我无意间看到了高三毕业的同学丢在宿舍门前草地里的一大块破竹席。我半开玩笑地说,有本事就把这张破席子当风筝放到天上呀。谁知,那个同学当了真,立即捡了过来,进行了设计制作。不到半个小时,一个竹席大风筝做好了,很多同学都在笑话我们异想天开。做风筝的同学说,只要风力足够,场地允许,它就能飞上天。为了能让它飞起来,我们给它加了一个长几米的塑料纸做的大尾巴。还有一个会美术的同学给风筝正面画了一个猪八戒,看上去有些可爱与可笑。
说来也是凑巧,那天风有点大,太阳也晒的人暖洋洋的,正是适合放风筝的时机。我和几个同学在另一名同学的统一指挥下,抬着风筝走出校园,来到了一块大空地上。看准风向后,我们调整好姿势,一个同学牵着绳子,开始放飞了。只见那大风筝摇头晃脑地不愿意离开地面太高,时而上,时而下,就是不愿意往高处飞。没用几下,就一头栽到了地上。我们对风筝进行了检查、调试,决定再次试飞。就这样反复试了几次,在大家就要丧失信心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大风筝迎风而上,越飞越高。因为风筝太大、风劲足一个人都要牵不住了。我们几个人一起拉着绳子,边退边放。抬头望着,那大大的八戒风筝,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谁也不会想到,一张破席头子,在我们手里也会飞上天。如今,当年一起放风筝的同学三十多年没见了,他们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其中制作大风筝的同学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集团的设计师。
后来,我参军入伍来到了天府之国。很少再见到空中放飞的风筝,见到的都是白天、夜间训练的战机。它们就是我们军人放飞的风筝,不过它是需要战友驾驶着腾空而起的。它的存在就是祖国安全的存在,它是我们军人心目中最美的风筝了。
军校毕业那年我去了云南边防,连队里有一个山东老乡是潍坊的。他比我早军校毕业一年,兵龄也多一年。有一次,他跟我讲起了家乡的风筝。我才知道潍坊是国际风筝之都,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风筝成为了一种民间艺术品,既可以放飞,也可以收藏观赏。他回乡探亲休假时,给我带来了一个大风筝,那是我平生见到的最美的风筝,展开后,可以挂在墙上,就是一个绝美的艺术品。我把它收藏了起来,也算是千里送“风筝”,战友情谊深的纪念吧!
如今,什么样的风筝都有了。只要到了春天,到处是放风筝的大人孩子。有时,我也会带孩子们去门口的双月湖公园广场上放风筝,看着满天飞舞的风筝,我时常会想起我快乐的童年,还有那只大竹席风筝及战友赠送的风筝。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温暖的记忆,还有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感激!
写于2020.4.2.临沂.陈皓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