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省发现了 242 起冒名顶替获得学历的事件。
我作为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孩子,深知高考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对,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家庭。现在农村的经济结构单一,靠外出务工作为经济来源,主要是建筑施工、板厂、砖厂、煤窑等行业,以苦力活为主。
这些工作除了辛苦、危险之外,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不会带来的收入提升,工作20年的,不会比工作 5年的吃香。会导致 50 岁之后将无工可务,打工都打不出去,只能失业回家种地。
正是因为年龄和气力,决定了农民工的收入,“养儿防老”还是农村很普遍的观念。父母会尽一切努力,起早贪黑,省吃捡用,目的就是让孩子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其实是人力资本的再分配,留在农村没有就业岗位,生存都困难,只能以割裂家庭为代价,离开父母和妻儿,去大城市打工。“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活得很辛苦,但是有盼头:只要我孩子考上大学,我们家庭条件就会改善,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山东发现了冒名顶替的事件,不是山东做得不好。我认为恰恰是山东敢于自我检查,敢于维护社会正义,才把这个问题曝光出来。其他省有没有?该现象不会是山东省的个例,其他省份也存在,但是敢不敢动真格,一查到底。还被冒名顶替者以公平,还社会以正义。
对于被顶替者,从此 3 代人的命运会被改写。虽然上过大学的不一定生活得更好,但从概率上讲,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否则那些冒名顶替者,为什么冒着法律的风险,道德的谴责,也要进入大学校园呢?
本科学历是很多公司和岗位的敲门砖,东冠县“农家女”陈春秀,发现是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因为学历不高,陈春秀这些年四处打工,而顶替者在当地某街道办事处成了公务员。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工作、收入、见识决定了孩子的教学环境,被顶替者的下一代的成长轨迹将被改变。本来可以在省会重点学校读书,现在不得不在村里上学。
被顶替者的父母,本来可以干一些稍轻松的工作,现在可能不得不为了生存在工地上继续干苦力活。
虽然存在一些冒名顶替事件,高考仍然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高考成功不意味着人生成功,但大学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多可能。
经此事件后,非法获得高校入学资格的“产业链”一定会得到严厉打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每一个不公平事件被揭露,意味着我国法治和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
就业是改变贫困的直接方式,教育才是改变贫困的根本方式。我所在的白河县,是陕西南部秦岭山区的贫困县,有一句口号:培养一个大学生,减少一个贫困户。教育公平,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加重要,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公平的成绩和结果,在高考这件事上,是对学子最大的精神激励。
当然,进入社会后需要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不确定性是常态。但高考,先让学生看到,努力就有收获的正反馈。不要让冒名顶替的绿灯,伤害了一个 18 岁少年对社会的美好期待。
任何人都没有支配教育的权利,冒名顶替事情的曝光,又为高考公平填补了一个漏洞。
学子只需努力,今年的高考必将更加公正,努力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