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冷了,记得你经常感冒,买点药备着,及时添减衣服”。L在微信中留下这样的文字,发送给了Y。
L和Y曾是一对恋人,于学校的心理学选修课相识,大一级的Y因为大三没有抢上选修课,不得已在大四的最后一年补上落下的学分。L和室友们想在一块儿上课,刚好只有那门心理学课有足够的余量供她们选择。由于课程需要,授课老师根据第一次大家随机选择的座位,将同学分成许多小组。L和Y在那样随机的情况下,组成了一组,并因此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Y性格稍显孤僻,内心里汹涌着诸多想法,不轻易表露。L因为大学一直活跃在活动中,上课发言,组织活动,思维活跃,表面上乐观向上,心里却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有些时候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个悲观者,悲观之后又迅速恢复了乐观的斗志,这样的两面性或许源于星座。因为一起上课,L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种种,令Y渐渐有了倾慕之情,常常与L聊天,有的没的。
L的恋爱经验极少,大学还未曾恋爱过,三毛、张爱玲、李银河、杨绛等时代杰出女性留下的文字对她影响极大。当读到三毛因为丈夫荷西离开之后的那些文字,她犹如亲身经历这一番痛彻心扉,好似那个长情的女人是她自己,一度伤心落泪;读到张爱林对于世间男子、爱情的描述与领悟,她亦感慨世间男子多无情,女性感情生活的悲凉,不结婚,不生子有时成为她心里的萌芽;而李银河、杨绛与自己先生的平淡爱情,又令她羡慕,向往……内心活动如此丰富,青春少女的懵懂,好奇,展现无遗。在大学甜蜜的氛围中,L身边许多同学都投身到了热切的爱情中,约会、学习、谈论未来、旅行、喝酒、争吵,后来大家都知道,毕业之后没有几个能够终成眷属。地域、条件、工作、家人、经济逼迫大家不得不做出选择。Y渐渐的向L表露自己的赤子之心,L坚持着自己爱情观,一直没有退步,她不确定眼前的人是否只是因为她的外表、条件,仅仅觉得她只是符合条件的女友。Y几度表白,都被L拒绝。L一心想要寻找三观一致的灵魂伴侣,且那时候年轻,觉得时间好长好长,足够遇到对的人。Y毕业走向了社会,经历找工作、失业、又重新学习新技术,一年之后,日常的问候,Y和L有了联系,L以为Y早已有了女友,而她正在经历毕业设计、面试、找工作等前途未卜的选择,Y突如其来的关心,L开始有了些好感,或许人在艰难、困境的时候,内心柔软的几率、被感动的几率会格外的增加,Y再次向L表明心意。L动摇了,试着接触一下,才能理解爱情的模样,那就给自己一个机会,行就谈,不行就分手。
Y和L像许多临近毕业的学生一样的恋爱,约会、吃饭、看电影、旅行。因为Y在不远的地方学习,常常回到学校与L见面。煲电话粥,甜言蜜语,毕业的烦恼有了人倾诉,恋爱经验极少的L此刻感受到了爱情的样子。此前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她更善于思考、分析,她在这蜜糖般的爱情里,开始有种预见,她总要找工作的,而L所学的专业,女性更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听过毕设老师总结自己的经验,给出完美的职业规划。L下定决心要去到可以学习的公司,而那样的工作的所在地必然与眼下的爱情存在隐形的矛盾。L时常将这些思考及对于Y浓烈的爱记录下来,变成文字,存作记录,假若日后步入婚姻,养育孩子,将父母爱情的点滴,制作成家书,说与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爱情的力量,也相信爱情。
离校在即,L在拒绝了留在当地的机会,她心里觉得自己是要出去闯一闯,经历一番,去到能学习的工作岗位上,积累经历之后,再回到城市里便可立足。但代价是从此爱情变成异地恋,大多数校园爱情都是如此走散的吧。异地之后,疏于陪伴、无尽的争吵,感情不断出现裂缝。后来L和Y分手。
距离他们分手已快半年,L这半年里,很痛苦,总结反思,她不断叩问自己的内心,是否当初太过强势,义无反顾的抉择以至于失去了爱情,与他走散了。也更加明白两个人的相处方式,明白了爱情对于她的重要性,明白了好多好多……
L没有再恋爱,可能她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走出泥泞,走出绝望,她没有因为性格的两面性恢复对爱情的乐观,甚至她觉得再也遇不到爱情了。人在失去之后重复得最多的便是假如有如果,如果当初……,要是当时……
L时常想起Y。
L和Y加回了微信,大概是因为心里坦然了一些,又或者互相都还有情。
“天气冷了,记得你经常感冒,买点药备着,及时添减衣服”。L在微信中留下这样的文字,发送给了Y。
普世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