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免费的资源很多,关键是我们有没一双发现免费资源的眼睛,比如说城市图书馆。(怎么样?是不是平时都没想到过它?)不得不说,一个城市图书馆就是一个大宝藏,是一笔巨大的隐形财富。今天,我想分享下我去逛我所在城市的图书馆的几点感悟。
一、宅多了不是好事,多出去走走
我算是一个比较宅的人,平时上班加班比较多,所以下班之后除了买菜基本不会出去。周末喜欢宅在家里看看书、看看网络节目。有一天,不知什么触动了我,突然感觉这样似乎有点不对,得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于是,选择一个周末把目的地锁定在图书馆。搭地铁、转乘,很快来到了图书馆所在的广场,旁边摩天大厦林立,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从来让我们普通人感觉很渺小;夏天女孩子穿着清凉,白花花的大腿,婀娜多姿的身材,风景无限;大爷大妈相互搀扶,行走在城市规划的花丛旁,看着就让人感觉幸福就应该是一辈子。。。看着这一切,心情好起来了,心胸也开阔了,人真的得多出来走走,不能老是蜗居在自己的一方角落,出来了才能看到更多风景,出来了才有更多可能,比如邂逅、比如路遇贵人、比如看到什么茅塞顿开。。。
二、努力的人比你想象的多
步入图书馆,一楼是服务台、自助终端等,并没有摆放图书,我乘扶手电梯缓缓升到二楼,映入眼帘的首先不是书,是看书的人!宽阔的空间到处都是人,有的在沿着书架找书,有的坐在书桌旁边看书边做笔记,有的在使用现场的查书终端系统、有的因为座位不够直接席地而坐看了起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看到一个小男孩,大概7、8岁,胖乎乎的,跟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盘坐在地上,在翻看一本小小的漫画书,津津有味的,多么美好的画面,小时候我们有这种条件就好了。本以为在这个喧嚣的大城市大家只会顾着争名夺利,可事实是很多人并没有忘记对精神的眷顾,从书籍中汲取营养的传统并没有被丢弃。很多人很努力,只是不想让你知道他很努力,就像读书时代的学霸,看着每天没怎么学习,考试很轻松,其实背地里的努力程度绝对比我们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亘古不变,没人有什么特异功能。再拿我身边的同事来说,天天在一起工作,嘻嘻哈哈、气氛融洽,日子就这样天天过,好像大家都没怎么用力,可是我知道有些同事在下班后就会继续学习,长期下来差距肯定会拉开,而到时候不知道的人不会想到这些都是通过努力得来的。是的,努力的人总是比我们想象的多,不能只看表象。
三、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定位
有这个感慨是在我逛一排又一排书架的过程中产生的。图书馆极其大,整整六层,基本涵盖能想到的所有类型的书,光文学就有当代的、现代的、世界的(连很冷门的比如匈牙利、土耳其文学都有),还有商业的、心理的、各种技能的、考试的。。。书山书海,眼花缭乱。如果你在逛的过程中漫无目的、没有自己的定位,真的不知道如何选择,因为有趣的、想看的太多,如果都拿肯定看不过来,必须有所取舍。我们得想清楚自己近期想了解什么、长远来看想做点什么或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再去选择对应的书在这方面提升自己。还有,就算选定了类型,也要有甄别好书的能力,我在逛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好书,但是烂书绝对占大多数,看了也有害无益。甄别好书的方法我自己总结了几点:1、看作者。口碑好的作者出品会有比较好的保障,因为没人会拿自己的名声口碑开玩笑。2、看书名。像《一天教你学会英语》之类的可以无视了,还有一些成功学、心灵鸡汤也没什么看头,就如韩寒所说“听过那么多道理,还是无法过好这一生”,关键是要适合自己,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3、看目录。浏览一下目录,看看整本书的结构,大概说什么,就会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了。
四、科技让一切快了起来
自助办理借书证—自助查书—自助借书—自助还书,是的,整个过程都是全自助、自动化的,不像以前在学校的图书馆,还要很多图书管理员,对于图书馆来说人员成本大,对于借阅者来说排队时间长体验不好。而这座城市图书馆用科技让一切快了起来,人们更加自由、更加高效。我很期待两会期间提出的“互联网+”的国家战略的加速落地,那时候又将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但肯定是更酷、更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