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关中这个狭小盆地,虽非极苦寒之地,但自古就有“窝冬”一说,加之近年雾霾笼罩,也就少有户外活动,但现代人终究不像古人,隆冬未到,更别提惊蛰,还是蠢蠢欲动,有好友提议去看天鹅,“天鹅!?”对此物种无甚了解,只对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很是欣赏,五音不全的我在学生时期也能将整个乐章听的如痴如醉,走起!
天鹅栖息地在老秦人的东门函谷关外,现属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平陆县之间的黄河湿地,虽已出省但路途并不遥远,二个小时车程。三门峡,以黄河冲出晋陕峡谷进入中原的最后一丝束缚的峡谷而名,称“人门、鬼门、神门”,但更出名的是备受争议的三门峡水库大坝(害老陕不浅),春秋时期属于虢国,属随周平王东迁的直系亲属小诸侯国,原封地在陕西的雍州,有地名曰:虢镇,属现在的宝鸡陈仓区;平陆,与三门峡隔黄河相望,属山西运城市,农业小县,春秋时期属虞国和虢国管辖,著名的“假虞伐虢”“唇亡齿寒”的成语就来自此地,也算是有历史、有底蕴、有故事的地方。
观天鹅可在三门峡,可在平陆,日落时在三门峡观看较佳,日出在平陆较佳,当天虽未赶上日落时分,我们一行还是赶往了三门峡市天鹅湖公园,很远就听到了天鹅的叫声,湖边一瞧,煞是壮观,有黑有白,成群结队,嬉戏打闹,天鹅体型较大,但不笨拙,泳姿矫健,白天鹅修长的“S”型项颈配合通体洁白的羽毛透出一股优雅高贵的气质,黑色较少,说实话,黑色也很好看,但欧洲人“黑天鹅”的寓意让人觉得黑色的更加神秘。其实这些天鹅和虢国一样,故乡也不再此地,属候鸟,从西伯利亚到此过冬,次年春季飞回故乡,那么说也算外宾了。话说三门峡市区不大,也不算繁华,但这个天鹅湖公园离市区很近,据说是陕县老县城,现改造为公园绿地,湖面不小,真是市民休闲好去处。由于我们抵达较晚,天色渐暗,天鹅也都向湖心岛悠哉游去,准备度过它们又一个冬夜。
次日清晨,摸黑过黄河,入北岸,进入平陆三湾地区,据说此地有人工搭建的观景台伸出水面,能更近距离接触天鹅,且日出时景色非常之好,到达后,我很吃惊,在寒冷的冬季清晨,一群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早已守候在此,栏杆已被完全占领。天鹅数量好似没有三门峡那边多,但此地地势甚好,观景绝佳之地。环视周边,我们已身处峡谷下的黄河岸边,这块湿地距离黄河河道很远,水面开阔,水质优良,望远处沙洲,已是寒冬,树叶凋零,但仍然可以看出植被茂密,是天鹅很好的越冬地,今天由于云层过厚,没有那种初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的场景,直至三尺竿头位置才冲破云层的遮蔽,据说不是很完美,但不妨,境由心生,在依然是初日的温暖下,水里的天鹅也活跃起来,有的不断歌唱,游弋,打闹,有的不时排成队伍起飞、俯冲、降落,有的也悠闲地上了岸觅食、散步、休息,仿佛为岸边的人们在摆拍一个个pose,引得一群摄友忙不更迭的“触动扳机,连发不断”,好不热闹。
我们也是黄河岸边的住民,同是黄河湿地,也许水面,规模还比这边的大,我们那里为什么没有真么多成群的天鹅?经大伙研讨,原因有二,其一黄河在此地属东西走向,北岸刚好是背风朝阳的好地方,在陕西境内属南北走向,河道里刮着灌堂风,没有此处位置优;其二,曾几何时,我们本地也有天鹅栖息客居,但是原住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美味,于是设下捕套,端起枪械,而三门峡和平陆的人们热情小心的对待这些客人,政府还安排定时供食,这一来二去,时间长了,鸟择良木而栖,于是就这样了,我们笑言,难道我们本地一些人自认自己是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