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真相
提起Martin Margiela的名字,你也许会不知所谓;但是如果说, Marc Jacobs、AlexanderMcQueen等大师都声称自己很多创意灵感来自Martin Margiela,你会不会觉得,哇,好像真的是个很厉害的人呢!
其实真的不怪你啦。大师“fashion's invisible man”的名号绝不是空穴来风:大秀结束不登台谢幕;从不允许媒体拍照;所有的交流都是书面形式,不接受面对面采访——于是,他成了时尚圈里最特立独行的“隐形人”,没有之一。在最聒噪的时尚圈里,超越了“低调”的大师简直只能用“销声匿迹”来形容,简直不能不让人怀疑,Martin Margiela是真有其人吗?
还好2008年New York Times发布了一张Margiela的肖像,打消了大多数人的怀疑。Martin Margiela——他就在那里,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最爱的方式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
Martin Margiela唯一一张公开照片。照片上的男人面庞棱角分明,斜着眼睛看着镜头,显得紧张局促:
冰山隐形人
大师的高冷一直是时尚圈的传奇,2007年的时装周小插曲直接把大师的高冷搬上了台面。
故事要从2007年9月纽约时装周Suzy大妈Menkes Suzy和小马哥Marc Jacobs一场不大不小的口舌战说起。
Marc Jacobs SS 2008 成衣秀整整迟了2个小时开场。可能真的不是小马哥故意耍大牌,但是我们能想象观众等的多不耐烦,尤其是Menkes Suzy这样有地位又任性的时尚圈翘楚。她把所有的不耐烦都发泄在了抨击小马哥的服装新系列上,直言不讳的说小马哥抄袭,抄袭对象则是赫赫有名的先锋设计师川久保玲和Martin Margiela。言论风波之后,小马哥接受WWD的专访,大方承认确有其事,最后还以“任何理解生活真谛的人都会被他们设计的打动和影响”作为结束语,将两位大师捧上了天。
Marc Jacobs SS 2008 :
面对褒奖,川久保玲给小马哥送去鲜花——不管是礼貌的客套,还是自己真心的认可和尊重,她的做法都给了小马哥面子,给了自己台阶,平定了言论。
但是,我们的特立独行的大师,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都没做。
也许是天生高冷?也许是不谙social?总之,Martin Margiela我行我素:不理解的不同类人,解释是徒劳;惺惺相惜的同道中人,解释又多余。
就是这样,对于很多事情大师都迟钝到显得冷漠。
1997年3月自己的发布秀,大师发出的邀请函只是一张单调的写着演出时间地点白纸,简单的让人误以为是随意的一张便签条;更加神奇的是,没有将来宾按照名气声望安排座位,秉着先到先得座的精神。有人说,这是大师公开挑战社会的等级制度,但是对于大师,只不过轻描淡写“那些又不是很重要”。
BTW,1997年那场秀发布的系列作品是大师最著名的系列之一: “假人模特”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大师把包裹在假人模特上外面一层布料剪裁成马甲,让模特穿上走秀。面料上保留原始的“stockman”和“semicouture”字样——完全赋予一个假人模特生命,走上T台。不仅如此,他还保留了打版时在面料上留下的辅助线条,并将不经拷边的线头与缝褶都暴露在外:
热血偏执狂
任性如他。大师好像真的是化不开的千年冰山,什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但是他对于自己服装作品的偏执般的执着,却又完全是一个热血疯子。
大师对“旧”的眷念是有目共睹的。
“It's a nice feeling for myself to go forward by looking backwards.”
曾经,为了寻找一种具有“旧阁楼里翻出来的奶奶穿过的旧衣服”质感的材料,大师不惜花费数年,只为找到一种纺线,达到自己满意的做旧质感。最终在一家工厂用工业熔炉高温烧制出成品材料,制成oversize+vintage效果的毛衣。
Kate Moss in Maison Martin Margiela Fashion Show, Fall/Winter 1992:
这样的偏执不仅在他的作品上,还有他那亘古不变的店面设计。从最初的工作室到世界各地的店铺,清一水的神经质白。据说是因为起步之初资金紧张和统一风格,工作室里的家具被粉刷成了白色,白色也就成为了品牌日后的一个标志——白色有时装作品的十足纯粹,又有一种严谨却单纯的冲突感。
工作室员工白大褂工作服:
北京:
米兰:
名古屋:
对于店铺超出一般的谨慎大师表示,他希望顾客在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店铺里是一种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只是一次购物;同样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挑选衣服不仅仅只是“trying something on”。
大隐隐于市
对于作品和店铺偏执狂般的挑剔根源是对于自己作品的绝对专注。这也和大师“隐形”的初衷相一致。
“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受到更多的关注。顾客即使对我们一无所知,他们也会因为找到与自己态度相一致的服装而选择我们;我们不需要通过媒体宣传来张扬我们的产品。”工作室的发言人Patrick Scallon曾经面对采访时说。
没有张扬的品牌标识,Maison Martin Margiela只是一小块印有0-23的数字的白色布料,四个角落是外露的针脚;数字表示衣服所属的设计系列:比如女装基本衣饰则为6号,10号是男装系列(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98年,品牌才发布首个男装系列)。
所谓的“脸基尼”“走秀面具”,最初大概要追溯到Martin Margiela。不是为了博噱头,仅仅是不让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到模特上,可以更加集中的关注服装本身。
于是参加表演的模特要么脸被面具挡起来,要么被头发挡起来,要么被脸和头发同时挡起来。
时尚空想家
2002年,Martin Margiela 一手打造的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被OTB集团收购。对此,大师的解释只是“自己想要一些时尚圈之外的生活”。说是这么说,收购之后,大师还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了7年直至2009年。OTB拒绝对外解释Margiela的卸任原由,只是诗意的宣布:大师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2014年,备受争议的John Galliano成为品牌的创意总监,这个是后话。
大师的神秘固然是传奇,但是那些前无古人的作品,除了第一无二,简直没有语言可以形容。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1990,外露的毛边像是一件未完成的衣服。它第一次出现在秀场上时,除了瞠目结舌,甚至没有人敢评论是好是坏;直至下一季的时装周,很多设计师都采用了这个细节,大家才开始为大师的才华横溢拍手称赞: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2008, disco ball夹克,到底是何等的脑洞可以想到这样的创意:
另类奇怪的蹄型靴(hooflike shoes)。对于这鞋子你现在应该不陌生,Nike Air Rift几乎就是这双鞋的完全进化版↓
Nike Air Rift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2009,假发制成的外套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2001,手套制成的外套
Maison Martin Margiela, FW 1999,棉被羽绒服你一定不陌生。王菲姐姐穿的这款Maison Martin Margiela for H&M让大师1999年的设计作品重见天日,红遍大江南北↓
Maison Martin Margiela, FW 2008,诡异的终结者墨镜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S 2009,不对称连体衣
“Individual vision no longer exsits. Margiela is the last one.”在大师辞去品牌创意总监的时候,有媒体这样露骨的毫不掩饰失望之情。
Martin Margiela不过只是专注的做好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足以给现今躁动不安的,走商业化、娱乐化的时尚圈设计师们以最好的启示。
不忘初心,独善其身,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