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做起宅家日记来的呢,时间要回溯到一个多月前。
一个月前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埋头整理家中各种图书和电脑中的无数文件、图片。
有过相关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工作相当需要连贯性,一气呵成那种,因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已经告诉我们了,相隔时间越久的事情越是记不住,所以这种整理工作最好一鼓作气,一次搞定,不然时间一久自己也记不清。
于是在每天从早到晚的整理过程中,写文这种事情自然不被提上日程,于是我足足有28天没有发布任何文章。
而在这波涛汹涌的一月中,确切说是疫情最严重的一月间,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猝不及防的将每个人都打懵,待到反应过来之后又后知后觉得的将应激效应发挥到极致。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的生活都变了样。
疫情初期后许多人说起当年的非典,但身为北京人的我,对于那年那场疫情的记忆,真的只剩下一些零星片段可说,似乎植树节的时候还是歌舞升平,到五一假期之际已经害怕的不行。但那次疫情的严重程度与这次的新冠相比真是低而又低。
非典时根本没有封小区,也没有蔓延到全国各地,更没有出现这种类似全国大停摆的场景。
许多人提及的对北京人的歧视种种,可能因为没有出京经历的原因,自家也是无知无觉的很了。
只能说我们真的不能太过相信自己的记忆,很多事情如果不记录下来,之后只会在你头脑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福尔摩斯的话还是很经得起实践证明的,我们大多数人的脑容量有限的就像一间阁楼,不是无止境的可以填各种家具进去的那种。
许多事情,现下不记下来,过不了多久就会全部忘怀。这一点非典已经用事实验证过了。
于是,28天没写东西的我开始重新抄起键盘进行拙劣的记录。
但写了一些后发现,这些内容倒是没什么不能给人看的。那么干脆发出来吧。
在那种全民惶恐不安,悲观情绪占上风的时候,希望自家能够努力发一些正面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文字,虽然没什么人看,也算一种自我正向激励方式吧。
于是,我认真的开了一个EXECL表出来,写什么?写一下自家准备写的文章内容,确切说是大约能写多少篇出来,如果只写十篇八篇的,就不要搞什么专栏了。----虽然文章没人看,但很注重仪式感的作者表示。
于是简单罗列了一下,居然随便写写便有十几篇之多,看来专栏还是值得一建的,由此专栏建、日更始。
连自家百年不用的微信公号也捡起来重新用,顺便开展了学习微信公号编辑法,去网上找免费图片等一系列工作。
在这三十篇文章中,可以说自家喜欢和满意的文章真的为数不多,前面几篇更是根本没有找到感觉,带有浓厚的摸索期印记。
但是,这些拙劣的记录唯一的所谓价值就是在于记录吧,记录那些发生了的真实经历,虽然许多事情看起来自带段子效果,那是因为作者本身是个二货,可笑的是作者,而非它所记录的生活。
在疫情初期,也是最严重的时候,我每天在家埋头整理书籍资料,虽然有朋友劝我,若是染上病,一切皆成泡影,还搞这些没用的做什么。
但是,正如马丁·路德所说:“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也要种下一棵苹果树”。积极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是每个人一生要做的功课。在这门功课的研习上,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写在2020年3月末复工上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