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习结束后,女儿从上海赶过来,说要陪我好好过个母亲节。
自己独立出行少,这几天在苏州学着坐公交,坐地铁,虽然症状颇多,但也提供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尤其体验了扫码乘车的快捷与便利。
女儿一来,惰性又犯了,一切又开始依赖她了。去什么地方,怎么乘车,吃什么都由她去研究了。一个朋友曾戏谑我们这群人,出门时应该是孩子带着妈,妈带着钱,的确如此,有了长大的孩子,妈出门啥心都不用操了。
只有一天时间,要玩,要吃,要逛街购物,必须要合理安排。女儿决定了两个地,去虎丘看景,去平江路吃饭逛街。
跟着她,见识了不用坐地铁挤公交的麻烦,手机约车,定点接送,一直送到指定位置,省了好多麻烦。
“虎丘是座山,山上有座塔,号称世界第二斜塔”……女儿成了我的全陪导游,边走边把自己查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讲给我听。“虎丘这里的园林不像拙政园、留园那样精致,倒有些粗犷豪放……”的确如此,这里的山石块块棱角分明,如刀砍斧辟一般,不像其他园林都是太湖石装饰成假山、屏障。
看着她对着“剑池”嘀咕:剑的把柄究竟是哪边呢?当初在这里题诗的人是怎么下去的?是不是池子里以前没水……我一边看景,一边注意着丫头的言行举止。在斜塔前,她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告诉我建筑物到达一定的髙度,倾斜是正常的,只要不超过标准,都属于正常范围。
我这当妈几乎属于白痴类,只是喜欢看风景,喜欢在绿树掩映的小路上漫步,喜欢在园林的回廊间看水光潋滟,看亭台楼阁,从不去研究园子的历史、人物、风格、建筑,只是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喜欢这湖光山色,绿树红花的自然风光,而且是在女儿的陪伴之下。在喜欢的圆门前驻足,拍张蓦然回首,在盛开的蔷薇前,留张细嗅蔷薇,在竹林间翩然而来,在花丛间留连驻足……女儿把这些瞬间都记录下来。
两个人自由自在,累了就歇会儿,不急不躁,想怎样就怎样。
逛完园子去吃饭。吃饭的地叫“花间堂”,过去的“探花府”,是清代潘祖荫的府邸。在探花府里吃顿饭,也别有情趣。我们坐在一个厅院里,应该是内堂了,二层建筑,上面是住宿,下面是厅堂,回廊曲折。这个小院和后面的格局一样,院里栽有四棵树,两株玉兰,两棵女贞。周围点缀有花花草草,缸里的、盆里的增添了别样的情致。丫头说吃啥就吃啥,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松鼠鳜鱼、鸡头米、奥灶面再来点酱黄瓜,都是当地特色。吃完后坐在树下小憩一会,想想当年探花一家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古代官员的饮食住行都是那么讲究,那么精致。
院子的一角有一棵榉树,180岁了。也不知道是探花的父亲种下的还是探花种的,高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让我又想到樟树和榉树的故事。其实,苏州街道和各大园林香樟树随处可见,我把它们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家里添了女儿种棵香樟树,生了儿子栽棵榉树,孩子们十八岁了,媒婆从各家院子里看到伸出墙处的樟树和榉树,就会根据门第不同上门说亲。好美的故事,所以当我一踏进苏州,一看见那些盛开着淡黄色小花的香樟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亲切和欢喜。
下午饭女儿选的地方我也喜欢,吃火锅。就那么几张桌子,如同家里一般,店主人的微信名为十四不搭,你吃你的饭,我聊我的天,不用选莱,直接给你搭配好,省事。吃饭倒无所谓,我喜欢门前那一盆盆一堆堆的多肉,主人诙谐的语句“随便看不收钱”让人忍俊不禁。轻松惬意,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在平江路上随便转,好喜欢这里,每个店铺前面都是花团锦簇,门口前要么摆几个盆盆罐罐,铜钱草,水莲摇曳,要么窗前爬几株蔷薇或凌霄花,河道中一艘小船缓缓而行。不论是繁华的工业园区还是古朴的老城区,都是这么一种感觉。评弹之声隐隐约约,使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美丽的苏州,美好的节日,陪伴的幸福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