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尝试想改变身边某个人的想法、习惯、观点,这的确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关系太近了,没有距离感,说多了适得其反,反倒是陌生人之间,感召力和影响力会更大。除了合作关系或共同的利益驱使,人与人之间若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默契,与彼此的成长环境、关注点和兴趣爱好关系很大。尤其是成长环境这个因素。有阶级因素的事物越经常的在一个人童年时期出现,对一个人的影响也越大,对这个人的人生追求的影响,也会越大。
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他上学时成绩平平,没什么过人之处。在那时,大家没有拼爹的想法,他给大家的感觉无非是会弹手风琴、学过贝斯,会画画,懂许多历史和地理知识。但他的毛病也很多。在当时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家没把他的能力当回事,在班级他甚至是有点边缘化的那类人。但他的父亲是一个有远见,有知识,受人尊敬的学者。当年他正处于叛逆期,在那样的环境中,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优势。时过境迁,由于拥有几项特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见识,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的ceo,兼任很多公司独立董事,在美国和北京有很多房产。时不时的还会在众人面前弹琴、画画、表演话剧。用现在的话来讲,简直全能型好男人。其实他现在的成就与他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影响关系紧密。
我和身边的人也谈过类似成长环境的问题,但很大一部分人被身处的环境限制了想象力,看不到现在看起来毫无价值的能力,在未来有什么巨大的潜力和作用。这些人包括一些在政府要害部门工作以及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人们。他们认为身边的人既然都这样,我和他么一样,我有什么不对的,现在的人不是都在如此的生活吗。其实这个世界只是他看到的世界。
人在太早的年纪确定了自己想要什么其实不是好事情。如果有平台,有视野,那最好。但如果只是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和普通的生长环境,有了坚定的主见,反而会因为当年太过坚定或太有主见而被落下的更远。电影《起跑线》中有一句话:“我的爷爷就是穷人,所以当穷人我有很丰富的经验,我可以教你在贫穷中生存的技巧,过好贫穷的一生。”这不是电影中夸大其词的对白,我真切的感受到很多类似的人存在。他们可能就是价值观和世界观定型的太早了。即使给他们接触更好的环境和更高的层级,他们依然会认为这是别人的生活和自己没有关系。
改变需要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的内部影响和几次猛烈的具有打击性的外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