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课外书,那时的农村小孩,没啥书可看。我记得一二年级时学校开设了图书馆,我借了一本格林童话,如获至宝,一个人靠在田边树下,痴痴看到天黑。
我幻想着能成为童话世界里的角色,我觉得写童话故事的人太厉害了,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稍大一些,看到小伙伴花钱大手大脚,他的父母做生意赚到了很多钱,于是,我想着长大后,我也要去做生意,赚很多钱。
我发现小时候很多幼稚的想法,都在影响着人生的选择。大学毕业后,我跑去外面瞎折腾了很久,为了理想,试过各种工作,做过很多行业,身心疲惫,却什么也没做成。
有很多年,我非常困惑,这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尤其是理想破灭,看不清前路时,这种感觉更强烈。
于是,我去书中找答案,佛家的,道家的,都粗略了解过,但看不懂,也许是缘分不到。直到儒家的《大学》,让我眼前一亮,我想我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了。
0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昨天只来得及讲前半句,今天把后半句讲完。
这16个字,是《大学》的总纲领,也是人生修行的总纲领。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如果乔布斯还活着,他可能会说:改变世界。
马斯克呢,可能是成为火星第一代移民。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就是赚到足够的钱,好车好房,过上令人羡慕的日子。
总之,这些目标,都是向外求。向外求是很难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一切,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人在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会塞到牙,那有什么办法。
所以,大学的总纲领,从没教人向外求,而是向内求,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至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停止,你要停止在哪里?也就是你要到达哪里?
至:最,极。要到达极完美的善,这是终极目标。
善:这个字实在解释不了,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世间一切的美好。仁爱、慈爱、智慧、都是善,但善的涵义更广。老子也无法用文字来解释善,所以他说上善若水,用水来比喻善。
儒家给我们定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
03
但要止于至善,明显是无法做到的,就连圣人也做不到,因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就会有毛病。至于至善,只是给我们定了一个方向,要我们每天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在亲民”
在亲民:这三个字,有很多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亲民是新民,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做一个新的自己。
今天的我,又进步了一点点,跟昨天比起来,是个新的我。
做一个新民,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哪怕一点点,只要不停止,就是进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生的修炼,就是相信自己,相信“明德”这颗原力宝石,不要让他被物欲遮蔽,你要相信你能凭借它,解决任何问题。
朝着至善的方向,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跟昨天不一样。
【文/范一田,所有地方都叫“范一田”,如果有价值,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