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好象是人们从小到大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问的过程,是我们取得知识与认知、了解周遭世界的重要途径,问的结果也多数会取得我们想要的答案,让我们不再无知和迷惑。
小孩子是最爱发问的,无时无刻,见到什么问什么,不经过思考,带着无限童趣,用浅显的甚至是引人发笑的问题,表达他们对未知世界好奇。
人到中年,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社会阅历的丰富,需要发问的问题已经不多了。而有的人,甚至为了表现深沉和成熟,即使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很少发问了。
但这样,并不等于他不问,他或许只是不再问别人,而是更多地去“问心”了。遇到了事情,就会问自己的心,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做?
问心,是一种成熟 ,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思考的升华。
遇到不理解的人,我们问心:“这个人为什么会变成了这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些问题?他这样是客观原因形成的还是主观意愿造成的?”我们会通过认真地观察,然后换位思考,去理解、体量他人的感受,去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
遇到不理解的事,我们会问心:“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是社会原因还是个人原因?是我们的原因还有他人的原因?”我们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经历,通过认真地思考,去达到与这个世界的和解,去实现社会的包容。
最近,我也经历了一次很长时间的“问心”过程。 从去年9月兴致勃勃地投身到写作的学习中开始,我经历了小小的提升后,便不再有进步。是不是要放下写作,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经历了困惑,经历了迷惘,又经历了与同行姐妹们的热烈讨论,经历了向经验丰富、能力更强、水平更高的同行者的请教后,我慢慢地沉静下来,开始“问心”。
我问自己的心:“我到底为什么写作?”我翻遍自己的所有理由,认识到我只是为了一份简单的喜欢,为了写的过程中一份心灵的愉悦,为了不让空闲时的自己变得浅薄和无聊,为了一段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问自己的心:“我想写到什么高度?”我历数自己读过的几本上不了大台面的书,我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既定的高度,我现在还不具备作家的素养和潜能,也不具备作家的创作能力与激情;我翻看着已经安排到年底的工作安排,我确定地对自己说,身负养家糊口的重任,当务之急,是做好工作!
我问自己的心:“既然这样,我要不要放弃写作?”思考的时候,我看到自己的心因为不舍而颤抖:写作是我疲惫生命中疗愈自己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我认为的最好的晚年生活内容。它不需要太多的体力,就可以把我所经历的过往、积累的生命感受留给我的后代,让他们在少走弯路的时候记住我。这么有意义的事,我怎么能舍得放下?
经过对心的追问,我知道,工作,仍是我生活的重心,但写作,也不可或缺。于写作,或许我会有量变到质变的提高,但更多的可能是,多年后,我仍然等同于现在的我。
可这纷繁的花花世界里,我为自己只单纯地喜欢过这一件事。那么,就让我自私地为自己的喜欢、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力地坚持下去吧!
问心后,我不再迷惘。我重拾初心,不问过往,亦不问将来,我只奋力向前,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