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妮日记》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叫: paper is more patience. 翻译成中文就是纸张更耐心的意思。
在《围城》里也有这样的对话,男主人公方鸿渐向唐晓芙要住址,请他写在自己带着看的那本书的空页上,看着她写了电话号数,便说“我绝不跟你通电话,我最恨朋友间的通电话,宁可写信”。而唐晓芙也是这样回答的:“对了,我也有这样一感觉,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是最不够的”。
钱钟书先生也曾这样的叙述道:教育越普遍而写信的人越少,并非商务上的要务,大家还是怕用纸张,我想这因为怕写信出丑,那些地位很高,讲话很体面的人,往往笔动不来。
电话可以省掉很多面目可憎者的拜访、文理不通者的写信。电话,也算是个功德无量的发明”。
看到这我也不禁感慨,我们不是也是这样的吗?只不过我们把电话换成了更高级一点的电子信息媒体。
一谈到纸张我们通常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纸张书籍了,我是个喜欢纸质书籍的人,我也经常喜欢把文字写在纸张里面,尽管比起电脑打字,这是一种很耗时又很耗力的事情,但其实能把文字逐个逐句的写在纸张上是件极美的事情。
然而不得不承认,在如今的电子文字媒体的充斥之下,用纸张写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其实,比起文档电子屏幕,你会发现其实纸张更显得耐心,更懂得倾听我们的需求,在这里你可以反反反复复的咬嚼,可以来来回回的跳跃。纸张的厚实感,不仅能够给人意韵携永,它更能传递文字内容的深情与情感波动。
我想这正是当初安妮.弗兰克在《安妮日记》所写那句名言“paper is more patience.”时带有的感情吧!
纸张的耐心,是电子文字所无法超越的。
在经常给周杰伦写词的台湾词作家——方文山看来,纸张不仅仅是书写和阅读书的工具,它好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内容。
纸张的承载的耐心还体现在它具有权威性跟公信力,因为传统书籍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与制定,所以错字错句很少,质量会远远比电子书更完善,同时严格的出版制度让纸张里面的文字变得更加严谨,更加科学,这也是许多人们为什么喜欢与纸张面对面、心对心对话的原因。
纸张的耐心,呈现的是纸张之美、印刷之美、视觉之美,触感之美、以及因而带的情韵之美,
记得铁凝 在《大浴女》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她珍视的就是这份精细的耐心,这份纸张和文字之间那原始、诚恳、笨拙而又真切的相依相恋,不管那是写给谁的,哪怕是写给另外的女人”。
这份精细的耐性,能够让一个女子忘记妒忌。纸张里面的文字满是真挚,情真意切,以至于让女主人公忘记了伤心。这信即便不是写给自己的,只因为文字画面感太强了,连自己都被这精细的耐心所感动、折服、流泪。
我想,这便是纸张的最感性魅力吧!
纸张更耐心。中国研究院刘梦溪如今仍然保持用右手手写的习惯,他说:“因为手写更能带来温暖的情感,能从铅笔的线条中读出情感的变化,这是纸质最大的品质。”
我心里不由而然的被纸质的耐心所打动,读书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更广,更有深度,而纸制的书籍,会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饱满感,血肉感,甚至是折皱感。
所以我们永远不能低估纸张的价值,它就是一种平面艺术,一种真实的存在.,就是一个更加懂得倾听我们的可爱之人。
什么时候我们能抽空放下手头的电子文档,暂放下手机,远离开电脑一会,偶尔拿起纸张写写信,给你远方的挚友,或者是爱人,寄上一封你的手写稿。
在他生日的前夕给他寄过去,而不是简单的发个短信;什么时候我们愿意拿起本质纸质的书,在反复翻动中让耳朵聆听到纸张沙沙的曼妙声,在评阅的同时让自己触摸到许久未见的书本的褶皱感,在忘我的阅读中同时嗅闻到纸张印刷的卷墨香。
纸张很耐心。令人庆幸的是现在的报纸、杂志依然大量的存在,每个学校都仍然会建有图书馆,庆幸社会上大家还是普遍以图书馆的藏书数量来衡量这间学校的教学水平,并且在每天的图书馆里,仍然会有大量的学生、青年们在这里络绎不绝,孜孜不倦的看书,我想着便是纸张最大的魅力吧!
以真挚、以深邃、以耐心,纸张——我们这一生永远离不开的精神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