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编现代京剧《向农》谈起
新编京剧包括现代戏和历史剧究竟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这一直是京剧界探索的问题,也是广大戏迷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问题。2018年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上,由江苏省京剧院原创、演出的现代京剧《向农》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京剧必须姓“京”。
我是第二次看《向农》。听说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30多场巡演,剧组边演边对该剧进行打磨提高,所以我第二次又进了剧场观看此剧。果然,这部戏不仅更纯熟了,而且对人物把握得更准确,刻画得更成功了,整场演出满台生辉,好看动听,不失传统又有所创新。
剧本必须姓“京”
京剧《向农》是根据话剧《枫树林》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村支书在被查出肝癌晚期后放弃治疗,抓住最后的时间弥补亲情友情,更为家乡的发展尽最后心力的故事。
编剧根据京剧的特点对原作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编,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平凡人物。一开场,向农就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与病魔的矛盾开始了;他决定放弃治疗弥补亲情,要接母亲回家尽尽孝道却遭弟弟冷嘲热讽,与弟弟的矛盾也凸显了;洪水决堤,向农带领乡亲们奋力抢险治水,与自然的矛盾和与邻居(顺发)的矛盾同时逐步展开……戏剧冲突不断,一个接一个,而且越来越尖锐,使观众的心始终集中在舞台上,时刻为主人公担忧。其中还穿插了两段回忆:一段是向农刚刚接任村支书时坚持原则的事,一段是向农的生母烈士遗孤的事,这两段使向农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结构上,全剧首尾呼应,从第一场向农背妻子玉华回家,到最后妻子背向农去医院,大家来送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唱词和念白上编剧也下了一番功夫。如第一场向妻得知丈夫的病情急得犯了心脏病,向农背起妻子回家时的对唱和最后一场玉华背起病重的向农去医院的对唱,向农兄弟相互敬酒时的对唱和展示向农心理活动的大段独唱等,唱词都是七字句或三三四式的十字句,便于设计京剧唱腔,既通俗易懂又情深意浓,能深深地感染并打动观众。
很多道白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既通俗又文采斐然。如第五场向农对妻子诉说去顺发家的遭遇时的道白:“……这件事我……懊悔、我愧疚、我也想补救……我跟他从小一块长大,一起采莲藕,一起抓泥鳅,欢欢闹闹总有,磕磕绊绊不休,亲如兄弟,情谊深厚,可从此后他对我是不理不瞅……我知道他恨我怨我,可事情过了那么久,也该把气消,也该把怨收……”这些道白的京剧韵味很浓,演员念的时候就不是话剧式的,而是有京白的味道了。
有人说,剧中向农和弟弟的矛盾因计划生育超生的事而起,现在看有点不合时宜了。而我认为这恰恰反映了时代特征,更符合生活的真实。特别是第五场兄弟喝酒时向农表现出来的对弟弟、对父母的愧疚之情,更是感人至深,让人感到这不是高大全式的拔高的英雄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接地气的农村基层干部。
唱腔必须姓“京”
唱腔好听,京剧就成功了一半;唱腔失去了京剧特色,就谈不上好听,更谈不上剧作的成功了。当今大多数新编戏,特别是现代戏在唱腔设计上似乎有一个倾向,那就是创新腔、飚高音。但是这样的“新腔”往往演员唱起来吃力,观众听起来别扭,过后留不下任何印象。然而《向农》的唱腔却很有京剧的韵味,很好听,而且有流派的味道。
《向农》一剧的唱腔设计既继承了传统,又结合唱词而有所创新。如向农唱的【西皮】、【二黄】、【反二黄】、【高拨子】和【四平调】等,有【导板】、【原板】、【慢板】、【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齐全。而且都有传统京剧的韵味在里面,让听者记起《野猪林》《碰碑》等。但又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准确地把握住这些板式的特点,同时贴切地配合唱词设计新腔。
另外,向母的老旦唱腔,向中、老支书的花脸唱腔,向农妻子玉华的青衣唱腔都有较明显的流派特色,如烈士的那段【反二黄】一听就是程派的。
当然这首先要得益于唱词符合京剧声腔的特点,同时更是编腔者精心设计、反复琢磨的结果。 “十年磨一戏”,急就章不可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也不可能流传下来成为经典。
另外还要提的是《向农》的伴奏,摒弃庞大的交响乐队,既减少演出成本,适合巡演,又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恰到好处地营造了气氛,烘托了演员的演唱。这是值得称道的。
舞台表演必须姓“京”
京剧现代戏要不要运用传统的京剧表演程式,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有的导演和演员说,现代戏不适合用传统的京剧程式,要改革,要“创新”。其实,京剧的表演程式是前辈们历经两百多年的摸索总结并继承下来的传统,丢掉了传统,抛弃了程式,才是许多新编戏演了几次后就束之高阁的根本原因。京剧必须姓“京”,必须很好地运用京剧的表演程式才能在舞台上立得住,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向农》的导演和演员继承了传统,在表演上很好地运用了京剧的表演程式,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一招一式都非常漂亮,有京剧范儿,因而不时激起观众阵阵掌声。如向农的跪步,向中、向农的蹉步,二才的丑角矮步和众多角色的云手、拉山膀、旋子等,都运用得恰到好处。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群众演员抗洪治水的群舞,翻滚扑跌特别符合跟洪水搏斗的情境,还有查看险情时的电筒舞,也是地地道道的京剧程式化舞蹈。
表演方面,特邀京剧名家杜镇杰的四功五法运用娴熟自不必说,董源饰演的向母也是出神入化。从前面的聋婆子、中间的回忆到后来又回到现实,不同的时间节点有不同的表现;一段段唱腔字正腔圆,特别是在说出向农身世的时候,那道白字字千钧,许多观众都感动得流泪了!李为群饰演的向中,花脸的唱、念、做都可圈可点。玉华、老支书、向父、二才等,也都有出色的表现。
舞美方面,舞台上没有实景,除了变换的背景外就只是一桌两椅,甚至有时候只有一把椅子;就是在野外,也只有一块大石头。无实景的舞台给了演员极大的表演空间,演员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不会因布景而受妨碍。如向农背妻子回家的场景,就很好地体现了京剧的虚拟性,在对唱的表演中完美地表现了回家的路途。
联想到有的新编戏甚至把战车都搬上了舞台,后面是士兵手拿车旗在走过场,前台正中央却有一辆庞大的战车,这究竟是虚拟的京剧还是实景的影视剧呢?实在是不敢恭维。
新编京剧必须姓“京”,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点,京剧才能继续传承下去,才能发展。京剧《向农》为新编现代戏创作做了一个榜样,希望该剧今后能进一步提高。如感觉全剧沉重有余,轻松不足,如能增加一些轻松幽默的情节调节一下气氛,似乎就更完美了。一张一弛,更能反衬出沉重的分量。
(此文发表于2019年2月号《中国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