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伤心,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不久,赵明诚便出远门,新婚夫妇两地相隔。二人感情非常融洽,李清照对丈夫思念不已,便写下了这首缠绵悱恻的《一剪梅》,表达内心的相思离别之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簟:diàn,席子,“玉簟”就是光滑如玉的席子。粉红的莲花残留着一点余香已经枯败,光滑晶莹如玉的席子已带凉意,轻轻的提起丝裙,独自走上小船。初秋时节,已生凉意,已见破败,孤独的词人驾着小船游玩,试图排解心中的相思愁苦。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雁群,大雁飞行的时候排成“一”或“人”字,古人称之为“雁字”。雁群飞过白云,莫非是有人寄来了书信?皎洁的月光照满了西楼。
大雁是信使的象征,词人出游本是排解相思之苦的,然而看到了大雁以后,恰恰触动了相思之情,难道是丈夫寄来了书信?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伤心,两处闲愁”,昔日盛开的花朵飘落凋谢,无情的流水无言的流淌着,分隔两地的人儿啊,虽然各自愁苦,但却是一样的相思一样的想念。
花朵飘零、流水逝去,似乎正在一点点地带走了词人的青春年华。大好的青春年华该是和爱人一同分享,可现实却是两人天各一方,多情的词人怎能不愁?怎能不苦?这一份愁苦既有相思,也有对青春的眷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一句不翻译了,它太清楚明白也太恰当了,任何别的字句都无法代替。
伟大的文学是用普通的语言准确地描绘出普遍的情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便是如此。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当烦恼和忧愁出来的时候,我们都是愁眉苦脸的,恨不得在脸上刻出“我烦”、“我愁”的字样。然而,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的眉头舒展了,脸色平静了,但是那股情绪呢?它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深沉的埋藏了心底,浸入了骨髓。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写景。颜色有红、玉、兰、锦,绚烂多彩;空气中还不时的传来阵阵荷花的香气,沁人心脾;一轮明月送来了清凉的月光,清澈皎洁。红藕、玉簟、罗裳、兰舟、云、雁群、月光下的西楼,这一组事物构建了唯美瑰丽的物象世界。
然而如此美丽的景色没有给词人带来愉快的心情,如此美景无人共赏,反倒是勾起了词人的相思。转入下阙,便是敏感的词人抒发内心无限的愁苦。
第一小段“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包含了红藕、玉簟、罗裳、兰舟四个事物,全是客观事物,没有正面描写内心的情感。
第二小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包含了云、雁群、月光下的西楼三个事物,客观事物少了一个。“锦书”是词人心中所想,词人内心的情感已经开始生发。
第三小段“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伤心,两处闲愁”包含了花、水两个事物,客观事物又少了一个。“一种伤心,两处闲愁”,词人内心的情感进一步发酵强烈。
第四小段“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客观事物没有了,词人完全被内心的情感包围无法自拔。哎,李清照这次出游散心彻底地失败了。
眼中所见的事物由多到少到无,内心的情感由弱到强到无法自拔。两条线索相互交错,结构变化巧妙如斯,情感婉转缠绕,李清照“婉约词宗”的美誉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