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三千第一次扯淡的时间里我正在上一节语言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句子成分。“猫吃了老鼠”这个普普通通的简单句被改成“老鼠被猫吃了”后转眼间又变成“老鼠,猫吃了。”相同的词汇被不断的打散重组,表达的却依旧是同一个意思。
忽然间觉得折腾这个简单句的过程像极了人生,我们从出生到死亡,肯定是想过好这一生的,但最终好像也没几个人能拍着胸脯理直气壮的说自己一定能过好这这一生。
如何过好这一生成了一个问题,从艰难岁月里走来的诗人穆旦在《冥想》里写:“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身边的畅销书尽是成功学,读来读去也不过是为了活出个人样。可是人又是什么样呢?问号在脑子里游走的时候我又一次在简书首页看见了专三千投放的小广告,至此才想起来我还有个花了六块六的扯淡论坛会没听。
这活动其实很早就知道了,却还是赶在开扯前半小时才临时起意打算听听看,因为我想知道同龄人在干什么,处在什么样的思想境界里,当代青年面对终点这个词又能说出什么。
专三千一张口我就知道他和我当天中午遇到的那几个用播音腔讲话的男孩子不一样,倒是和我班里那几个普通话不大标准的男孩子差不太多,一样的年纪,一样的青涩,一样的活力满满。
开场白不出我所料,和曾经遇到过的所有思想品德老师一样,上来先讲生平,企图以自己前些年的人生经验开有理有据扯淡的先河,并以此搞定隔着手机窥探他生活的我们。
我被迫在他的回忆里回顾了自己的那些年。
他的过往我在文字里虚虚实实的窥见过一点影子,他的如今我也在那一口明显的南方普通话和谈话格局里不甚清晰的瞥了两眼。
我觉得我们差不多,也明白我们差很多;差不多的是境况,差很多的是态度。
看吧,专三千能保质保量的更文,我就不行。不信你去看看我的简书页面,抛开质量不谈,单看数量,懒惰和懈怠就明晃晃的摆在眼前了,一马平川一览无余。
这怎么办呢?来,解决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理论。
阶级分层我知道,毕竟喊着“无产阶级专政”的课一节也没少上;倒是阶层马拉松的言论第一次听说,听完之后我想起了我爸。
我们家没有文盲,就算只有小学学历的爷爷在同辈人眼里也是立在鸡群里的那只鹤。爷爷识字,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哪怕家里条件不好,三个儿子也都送进了学校。老大初升高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依旧没考上;老二学习不行初二的时候和同学打架被开除了;老三第二次高考结束后开始了向上爬的艰难路途。
老大是我爹,由于一根筋跳踏板失败了,就一心一意的留在了农民工这个阶层里;然后是我,虽然身上还带着一根筋的影子,但起码学会了妥协。
通过高考拿到的大学车票是硬座,身份是普通乘客。刚坐在车上的我不知道这车要开去哪里停在哪里,只知道自己不能也不敢轻易下去。
得往上爬啊,毕竟身后那么多人眼巴巴的看着呢。
得往上爬啊,毕竟社会拿着马鞭催着呢。
必须得往上爬啊,不爬能咋办呢?
毕竟死亡的大结局摆在那儿呢,总不能差到闭眼时都不能对这一生满意是吧。
后记:
作为芸芸众生里的一个普通大学生,我只想说这得亏不是考试作文,不然我这种跑题估计得零分了。
关于选题:既然三千这次讲了“认识你自己”,下次要不要试着讲讲“怎么做你自己”。自以为间歇性迷茫可能是当代大学生时不时就会陷入的状态,那么怎么跳出这个圈子呢?又怎么避免恶性循环再次回来?你遇到难题的时候会怎么做?他遇到的时候又会怎么做?不同的做法造成了什么样的结局?能带来怎样的思考?扯一扯我们自身的问题吧。
目标嘛就不写出来了,怕完不成再次打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