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大早我就要出摊做生意的。
5点半起床,准备一个小时,6点半有一个直播节目:拆解一本经典的书籍,给1000位付费用户听。
收入不高,但足够我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租一个小套间,背着电脑在小区附近的咖啡馆工作,不用赶9点钟去公司打卡了。
阅读其实是一件很小的基础技能,但是几年下来,它变成了我的职业。
我靠的时候什么呢?
大概是手上的五把刀吧。
1.
我的一把刀,是拆书帮教的主动阅读。
我在这三线城市那些年,公司虽然有一些晋升机会,但是培训机会却少得可怜。
怎么办,只有自己想办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的赵周老师,提出一套自我学习的方法:
将便签和学以致结合起来,用在实用类书籍的阅读。
我用拆书方法结合我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职场类技能书籍的阅读:项目管理,产品管理销售,文案,PPT,领导力··· ···
阅读要以自我为中心,要从自己的需求和问题出发,寻找答案就可以,不需要从头读到尾。
我从一个程序员变成了一个项目经理,成了一个部门主管,然后是部门经理。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公司给了很大的机会;
另一方面,是拆书给了我方法,让我能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式,去面对这些机会。
(注:
拆书帮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分舵,你也可以上[ www.chaishubang.com ]上去了解更多信息。)
2.
我的第二把刀是“快速阅读”。
有一次拆书帮的线下活动中,苏州分舵的河马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叫《王者速读法》(纸质书网络上已经绝版,有PDF扫描版)。
在那一本书当中,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阅读时我们是可以把速度提上去的。
原来我阅读状态是一周读一本书,并在简书上写书评。
一个礼拜看完一本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写了书评,但是感觉好像并没有留下太多实质性的东西。
正在发愁怎么办,让我遇到快速阅读方法了,于是我想试试吧。
(其实那段时间我还学过其他的一些速读方法,比如加快眼球移动速度之类的练习,有一个线下课我坚持了7个礼拜的训练,结果发现,读完之后速度是提高了,但是眼睛受不了。)
我是如何练习《王者速读法》的内容呢?
很简单。
一是降低书的难度:
练习的时候,挑选那些薄一点的,通用类型的,比如时间管理啊,沟通啊,阅读啊,写作啊,领导力啊等这类职场上都用得上的书。
二是放宽完成的期限:
它说30分钟能把一本书读完,那我降低自我要求,就试试看一个小时能不能把这本书读完。
就这样翻翻练练,每一本实用类书都按照书里的步骤练习;
带上输出,读完之后强迫自己去输出一些比如像思维导图、便签等。
就这样,一个月可以狼吞虎咽读个30本,每本书都争取写书评。
那时候在网上很多人批评我这样急功近利。
那是他们只看到我的输入,没有看到我是如何用的。
因为有拆书帮的RIA便签读书法帮助我。
我读得快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因为快,我能快速从很多书中找到自己可以应用的点,今天读,明天就可以在工作中试试。
3.
通过快速阅读,读实用类书籍我可以把速度提上去了。
但有些经典类书籍或者有得实用类书籍里面一些新概念你需要去慢慢研究。
它里面举了很多的例子,有些方法需要你去实践,你又不熟,那这类书籍怎么办?
我那段时间一直在“鼓吹”快速阅读的高效性,所以网上很多人怼我,告诉我,小屁孩,你还是多读读经典呀,你这样一味求快会没有前途的。
有人还搬出李笑来老师的说法:阅读只有一种类型,就是经典。
我蒙圈了,你们都说精读好,那怎么做到精读呢?!
这个时候,采铜老师出马了。
那时候采铜老师还没有写《精进》,成甲老师也没有写《好好学习》。
但采铜老师在亚马逊上出了一本电子书叫《深度学习的艺术》。
那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原来好的书籍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细嚼慢吞的方式把它读完。
我手上又多了一把刀。
4.
快速阅读学完了,深度学习也掌握了,我的阅读量在提升,我也能从经典的好书中提炼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是很快我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别人给我开了一个书单,把所有的时间管理的书都给我列出来,说:“小六,你把这些书全部看完之后,你对于时间管理就会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了。”
我就真把它们全部买过来,大概还有30多本。
这些书买回来之后我当时就头大了,这么多书籍,我怎么能够看得完?
就算快速阅读一天看一本的话,我也大概也要看一个多月的时间。
怎么可能在一个月时间里把一个主题能够读透呢?
没办法,我只好去搜大量的同一个主题阅读的内容。
我得到了第四把刀:主题阅读法。
主题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限定内,把所有跟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籍全部看一遍,然后产出一个内容。
这个内容可能是一些分享,或者是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都可以。
我当时去找这方面的阅读方法的时候发现,主题阅读只有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简单地提过,但是讲比较简单、比较笼统地告诉你大概有步骤,但是自己在实践时发现好像不是那么顺利。
网上的公众号文中也是写了个大概。
那怎么办?只有自己去找几个主题试着来咯。
我先把时间管理这个话题搞定,然后又借着这个主题阅读的方式,把阅读方法这件事情搞定。
然后,我就顺着这样的一个步骤,我把手绘、沟通,还有职场技能方面的东西,都通通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来学习,每一个主题阅读大概花一个月的时间。
这种尝试让我发现一个很神奇的效果:
如果你能把这个主题所有书都看完的话,其实你会发现这些书里的有很多理论,工具和方法是相通的。
所以我当时每隔一个月就进行一次这样大型的主题阅读。
如果大家去看我的微博,你会发现在2015年底到2016年的一整年当中,我进行了好几次的这样重大的主题阅读。
包括:个人品牌,时间管理,写作,阅读,习惯养成,思维导图,手绘,PPT,职场沟通 ··· ···
这个过程当然很累,而且除了你要用到的主题阅读方法之外,你还需要用到你前面学到的快速阅读,你还需要用到前面的深度阅读……
——这也就是说,当你进行一次主题阅读时,你要把你前面学到的所有技能全部整合在一起。
5.
我的第五把刀是碎片阅读。
我在得到前面四把刀之前,我也经常会读公众文章,看微博,看知乎日报,听逻辑思维··· ···
上班时间,下班路上,听了很多也看了很多。
你其实应该也有体会,这就是碎片式的阅读。
碎片阅读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学习,但是好像啥都没有记住,感觉这个东西有用,但是却不知道有什么用。
我学会了主题阅读之后,当我每几个月就学习一个主题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些碎片变得有用了。
这就好像我平时一直捡砖头,瓦片,我想盖一座房子但是不知道盖什么;
主题阅读的阅读方式,让我对某一个领域形成了知识体系,这就好像教会了我如果盖一座房子应该怎么建骨架,用哪些砖头和瓦片一样。
知识是碎片化的,但是学习应该体系化。
主题阅读相当于很短的时间内盖把大厦的关键结构浇筑好,碎片阅读就变成了日积月累的添砖加瓦。
6.
现在,我把过去几年的经验整理出来,结合大神们的经验,做了一门阅读技能基础训练课:洋葱阅读;
我用我掌握的阅读方法,成立了梦想早读会,成为了一个每天早起出摊卖知识早餐的手艺人··· ··
现在你要问我一本书可以多久读完,我会说:“看情况”。
这就像你问我开车去一个地方要多久一样。
我们要去哪?我自己是不是老司机?还要考虑车的情况,路的情况。
比如现在我想去研究一个话题,我可能会把快速阅读、主题阅读还有深度阅读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一起用。
- 首先确定读书是根据自己当前的需求去的;
- 然后把这本书先快速阅读翻阅一遍,先去了解一下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
- 如果是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需要深入的领域,就进行主题阅读;
- 越到比较难啃的关键词或者概念,就进行深度阅读;
- 一旦建立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之后,我会用碎片阅读不断帮助自己补充内容。
所以重要的不是阅读的方法,而是一个老司机的感觉。
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做到心里有数。
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换档”。
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你至少得知道不同的阅读方法,然后才在不同的路况中练习换档。
所以,光知道方法没用,就像一个刚拿到驾照的人一样。你需要上车,你需要上路,你需要经历在拥堵中练习,在路边停车练习··· ···
想上高速?
交通法的规定是有道理的:实习期一年以后才可以呀!
我是彭小六,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