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阐述明白所有的坚持和执着,早起看到一段话,如下:
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嘛?第一个人没好气说:砌墙,你没看到吗?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很早在蒋佩蓉老师的妈妈的十二商里面也听说了这个故事,每天我们做的事情看似很普通很平凡很微不足道,但是我们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做,我们赋予它的意义是什么就注定了多年后的可能性,就好像读孙路弘老师的《妈妈教的数学》我看到的那个孙妈妈,在那个70年代的敢为先,我想在当时是极具舆论和挑战的,如果她也害怕和别人不一样,她也随波逐流,在那个资源匮乏会饿肚子的年代她敢由着孩子去玩那么多的大米,首先我看到的是他们家本身条件不错,能有那么多米在家,其次绝对是思想的主宰者,甚至孙妈妈在孙路弘学习落后不好的时候用自己的方法去为他弥补,鼓励,最终让这个数学不好的孩子成为了班级里的佼佼者,有自信的孩子,这不是普通的妈妈能做好的接纳力和胸襟,这就是格局,一个人思维认知的高度,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在今天的这个新时代,妈妈们有这么好的时代和资源自由去选择和学习,却也未必有这样的接纳力,真正的爱孩子的态度给孩子自由,起码玩米这个事情我可能做不到。不过看到这本书对我的惊醒和震撼特别大,父母可以为孩子做的很多,而这一切都是由家长的认知所决定的,我不要求我的孩子多优秀,起码他善良,感恩,分享,做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爱家人的人就好,但我能做的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尽量地去给他创造环境和条件。
看似我一心都在为孩子铺垫,其实这个过长何尝不是孩子在帮助我们成长,因为不懂无知是无法去带领和引导孩子的,带着做妈妈的责任和丝丝的焦虑感去探索育儿,却意外的疗愈了自己,修正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是孩子让我看到了我的很多缺陷,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会因为我的局限而局限,具备在某方面比我更强的能力,起码是不要毁在我的手里,于是我就去学咯,看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改正,每一个小问题的改善其实都是那么的痛,那么的不愿意,不情愿,但是为了孩子我一直在路上,这就够了,每一天感受更好的自己,心生自信和勇气,所有我要说作为父母的认知,很大程度也是作为自我的认知,每一天多一点关注自己的内在,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昨天的得与失,生活一定会因此不一样~不信你就试试呗
所以走着走着我就不畏人言了,玩着玩着我就特别“自我”了,认定的路就特别的坚持,狠狠的践行,更新自己,更新圈子,别人口中的你永远不是真正的你,你到底怎么样只有自己知道,不放弃不抛弃,这唯一而短暂的一生我为自己书写,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好每一天过好这一生,当有一天我可以自豪的对自己说:“感谢你多年的坚持,感谢你的认真与较劲儿,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不后悔这样过”
你的坚持终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