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破烂的塑料布能遮雨吗?
这家里,共两个老人。老夫妻。丈夫卧病在床。电话都不会打。恐怕也没电话。
上边几张图是我今天到新密市草庙村扶贫时拍到的几张照片,同时我附了一句话:贫困萧条的小山村;一并发到了朋友圈里。
很快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颇有意味,引人深思。
故特录于此,与大家分享。基本是原生态没怎么改动,只是隐去了真名。括号里是我写的对每位微友评论的点评。
第一个评论的是我的学生小静:
“这是哪?您去扶贫了,老师?”
(小静眼尖)
外甥女琳琳:
“去爬山了,舅舅?”
(外子关心舅的行止)
娥姐:
“偷红薯辣椒吧!偷笑表情”
(娥姐看图里有红薯和辣椒)
小君:
“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
(是啊)
晓红:
“哪个村?”
(她看出这么穷!)
岳嗣:
“田野生活,美哉。原生态的,何人不慕。”
(美吗?慕吗?)
醉清风:
“真扶贫,扶真贫!”
(有点贴)
小吴:
“可喜欢这种感觉,这种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融融泄泄(yíyí)的亲情感。”
(还懂这个成语,胜蓝了)
小吴:
“远离世俗嘈杂喧嚣。”
(小吴是我的弟子,她可能认为我拍照在捕捉诗意)
小程:
“红薯不赖。”
(呵呵,实际)
与你同行:
“老师来超化了?”
(关心老师。弟子是超化某小学校长)
小樊:
“向王老师战斗(的)地方致敬!”
(弟子很逗)
小刘:
“真不敢相信!”
(看出来很穷。同感)
于女士:
“回来捎点红薯吧,绿色无污染”
(无语)
小路弟子:
“具有乡村情怀的人,看完不是泪,是美感”
(意味深长)
世侄:
“保佑表情,加油表情,强强表情”
(对图,对我,理解)
王行吟诗人:
“山民
一堆红薯三顿餐,
蓬蓬棍棍御冬寒;
农家乐趣何处寻?
鸟语花香待来年。”
(似乎懂图,但似乎意思还没有表达清楚)
大史:
“长寿村”
(他知道这个村)
大秦:
“扶贫之路任重道远。”
(真话)
小吕弟子:
“太贫困了”
(!)
人生舞者:
“看到记忆中小时候的景物,主要是交通不便吧”
(看出了穷;判断未必然)
小冯弟子:
“翻过山就是故乡,我说怎么如此熟悉。”
(小冯是禹州籍,毗邻超化草庙)
同学张:
“超化还有这么穷的地方,老同学?”
(惊诧)
小玲:
“扶贫攻坚战,辛苦啦(大笑表情,两个愉快表情,玫瑰花)”
(同事,了解我们下乡扶贫,但……)
晓娜弟子:
“看着像是俺们那附近”
(弟子籍禹州,毗邻超化草庙)
月轮依挂:
“这也太可怜了吧,没房子吗?下雨了住哪儿?”
(有房子)
弟子小许:
“精准扶贫。强的表情”
(汗颜)
小郭原同事:
“有的人看到的是乡野古朴之美,有的人看到的是农村扶贫之重。庐山面目,因人而异。”
(小郭现仕于省某机关,他怎么知道我的微信朋友的不同反应呢?共同微友没几个啊!其实他根本不知道我的微友的不同反应;他意会了我发图片的心情;但同时又似乎针砭了他人。)
我实录自己朋友圈的评论,实在无聊,实在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