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是费里斯自己的思想,而是费里斯做了一个Podcast节目,专门对大概一两百名人(当世之俊杰)进行访谈,最终汇编而成这本书。本文主要讲述四个人物。
人物 1:斯科特·亚当斯
斯科特·亚当斯(Scotton Adams),是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平时写博客又画漫画又写书,特别高产,而且自成体系。
亚当斯分享了自己最有价值的经验,大概有三条。
第一 “目标”和“系统”
亚当斯现在总结,他业余画画和写作这事的意义(其实曾经他自己也无法回答),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什么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
所谓“目标”就是你做这件事情就是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成功了就有回报,失败了就算白干。
亚当斯所谓的“系统”,则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东西——或者说一项技能,或者说一个关系,比如夫妻关系。为了这个系统,你可以做各种项目,你可以要求自己养成什么习惯,你要的不是某个具体时间的成败,而是发展这个系统。
怎么发展系统呢? 亚当斯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要定期的写,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二是把博客当做一个研发平台,在上面做了各种写作技术的测试。比如不同类型的话题,不同类型的声音写作会有什么反应。
第二 灵感
如果你的写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你最关心的就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亚当斯要保持高频率的更新,就必须有大量的想法做后盾。那么他的想法都是从哪儿来的了?
为了获得新想法,亚当斯每天早上起来之后的流程完全是固定,连吃饭的早餐都是每天完全一样。他的这个套路的精髓是先清空大脑,再用新信息灌满大脑。
清空大脑,就是早餐之后就把昨天的一切问题抛到脑后,把整个大脑“腾出来”接受信息,然后他就打开电脑,看新闻,读文章,了解现在世界都在发生什么,他必须从这些日常的新信息里获得下衣服漫画或者专栏的素材和灵感。怎么判断哪条信息值得作为素材呢?
亚当斯说,你不应该听从大脑的判断,你应该听从身体的判断。是不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肾上腺素激增?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那就说明这个东西一定是个好素材。可能大脑容易想太多,容易过度拟合,而身体则是自然反应。
第三 技能
亚当斯说如果你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你大概有两种选择。
一个选择是你把自己的某个技能练到全世界最好。这个非常困难,极少数人能做到。
另一个选择是,你可以选择两项技能,把每一项技能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如果你能把这两个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情,你就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意会》这本书同样也提到“多项”的概念,需要扩增自己的知识,加大感知能力,而亚当斯对“多项”的概念进行了量化,是世界前25%。由此说来,意会更像是一种衬托亚当斯的底层逻辑。
亚当斯本人就有三项技能达到了前25%的水平,如画画技能,写笑话技能,还有办公室政治。亚当斯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不管你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你要努力在这个领域练到前25%,然后再加一个领域——如果你不知道该加什么领域,亚当斯建议你练演讲。
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没有节点式的职业规划,没有具体目标,不计回报,长时间地发展这么一个系统。你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和内在修养。发展一个系统,不但需要你做“好玩”的事,还需要你做很多“不好玩”的事。“兴趣”,是个被高估了的素质。而“气度”,是个被忽略了的素质。
由此得出亚当斯的三条经验:
要发展一个系统,不要在乎小目标的成败
判断一个灵感值不值,与其听大脑的,不如听身体的
在两到三个领域,达到前25%的水平
人物 2 :杰克·威林克
杰克·威林克,曾经担任过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SEALs)的指挥官,在海豹突击队服役二十年,参加过伊拉克战争,退伍后跟人合作开了家咨询公司,专门向商界传授军队的领导力和管理经验。
威林克有句座右铭——自律=自由。威林克的正常习惯是每天早上4:45起床做事,费里斯就问威林克为什么非得早起。威林克说早起能让他获得一种心理上战胜敌人的感觉。
费里斯在书中对“自由”有另一番解释。我们平时所谓的自由,比如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这个其实有两个弊端,不是真正的自由。一个弊端是选择悖论,你面临的选项太多,就容易挑花眼,根本不知道选什么好,幸福度反而下降了。还有一个弊端是“决策疲劳”,有个理论所我们每一次 做决定都会消耗一点意志力,选来选去什么都没干就已经身心疲惫了。
可是如果你是个特别有自律的人,每天面对各种限制,有各种固定的流程,你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反而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感觉。
海豹突击队重大行动之前,负责整个海豹突击队的海军准将会召集所有分队指挥官开一会。在会议中指挥官提出了多项问题,比如直升机的合练不够,靴子不适合这次行动,需提供与外界联络的wifi。但是准将问威林克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们很好,长官”。
威林克的逻辑是这样的。我对我的世界,有极端的所有权。如果我的队伍有问题,我自己就会解决,我不会等到这个时候向上级抱怨。反过来说,如果哪一天我真的跟上级说,“老板,我需要这个”——那我马上就能得到我需要的,因为上级明白,凡是我提出的要求,一定是我真的需要。自己必须对境遇负责任,这就是极端的所有权。
费里斯问威林克,怎么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威林克首先想到的是“谦卑”。这里的“谦卑”对应的英文是humility和humble,并不是说领导毕恭毕敬的意思,而是你这个人听得进去别人的话,有开放的头脑,能时刻学习。
那么威林克是怎么自我评估,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错,是否需要反思,内化这种“谦卑”行事风格的呢?
威林克的方法是 你要以一个第三人称的视角,旁观自己。你正在做这件事,但是你能够时不时的跳出自己的身体,去观察你自己:是不是生气?是不是太感情用事?是不是反应过度?
这个有点像咱们中国人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提供即时反馈。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这要求你在即使投入全部身心的情况下,仍然能心里保持一个冷静的声音,给自己提个醒(谦卑的最高境界,大概亦是如此)。这种旁观者的视角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治疗法,当你委屈,愤怒,抱怨的时候,旁观自我就会觉得此时也不过如此,何必委屈,愤怒,抱怨!
由此得出威林克的三天经验:
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你要对你的世界有极端所有权,任何事情负责到底
谦卑使人进步
人物 3:莱恩·霍利得
莱恩·霍利得,媒体策略师,主要给大公司和畅销书作者提供咨询服务。而本书所说的道理不是媒体策略,而是怎么做学徒——“画布策略”。
假设你是一个生物学博士,你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导师给你安排了非常繁重的任务,你做了很多实验,整理了数据,画成表交给了导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导师做了个精彩的报告,这个报告里最重要的实验结果是你做出来的,甚至PPT上的图,都是你画的。可是自始至终,导师根本就没提及你的名字。当然,你的署名会在PPT上,只是被淹没了。
请问你此时作何感想,你会怎么做?
霍利得的策略是,高高兴兴的把所有的功劳都给导师。所谓画布策略,就是发现别人画油画,你给他找个画布让他画。画里也许有你的功劳,但是你的位置是给人提供画布的。这就是学徒做的事情。
霍利得说,学徒这个工作的逻辑是什么了?
你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也没有那么重要;
你这个不谦虚的态度就不对,你的性格需要磨练;
你从学校和书本上学到的那些知识,要么过时了,要么根本就是错的,你需要第一线高手的真知灼见。
本杰明·富兰克林做过类似学徒的事情。他哥哥办了报纸,富兰克林匿名写稿,把稿子放在信封你从各个的印刷厂的门缝里赛进去,他哥哥一看文章不错,就发表出来。一来二去,富兰克林的匿名文章越来越受欢迎,干脆每期都上了报纸头版。富兰克林没有从中拿过一分稿费,而且一直过了很久都没有人知道那篇文章是他写的。
富兰克林收获的是写作经验和真实读者的反馈。那富兰克林为什么不直接把文章交给哥哥发表呢? 因为他哥哥嫉妒他。事实上等他哥哥知道文章是富兰克林写的之后,不但没有感谢他,还把他打了一顿!
注意,霍利得一再强调,学徒的服务,可不是阿谀奉承,用英文说就是这不是kiss ass。这不是让你给老板送礼,不是让你去走什么夫人路线,也不是让你卑躬屈膝。画布策略 的关键是在工作上给人一个帮助,给人铺路,让别人能把事情做得更漂亮。
用一句话总结画布策略的心法,就是“be lesser,do more”——把自己放在更次要的位置,给别人做更多的事。
这个学徒什么时候才能当到头呢?霍利得说,画布策略 没有过期时间。哪怕你自己已经独立做事了,哪怕别人都开始对你使用画布策略了,你还应该继续给人当清道夫。
因为还有最后一个道理,是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体会不到的:当你给人铺路的时候,你实际上也在左右他的前进方向。
或许你认为这道理很简单,而且可能有点LOW的感觉。但是霍利得说的最后一个道理,更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帮助别人就是影响别人,如果你能帮助很多人,你本身就是高手,你的影响力就很大,你就能作更大的事——这大概也是气度的力量。
由此得出“画布策略”:
学徒要善于给高手创造条件,让高手把事做好——只有这样,高手才愿意带你玩。
人物 4:克里斯·萨卡
克里斯·萨卡,风险投资人,可能是硅谷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之一,据说身价超过了十亿美元。萨卡是个有点性格的人,同多数住在硅谷的风险投资者不同,他不住在浪潮中心,因为他说他是一个进攻的人。
萨卡说,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挑战是“防守”,也就是那些别人给你的挑战。别人给你的任务,你想方设法完成,做成了也很有成就感,但是主动权是在别人手里。另外一类挑战是“进攻”,是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萨卡想进攻。所以他从2007年就搬离了距离硅谷30分钟车程的旧金山,跑到山里面去居住。以便摆脱没完没了的见各种人,开各种会议。他在山里可以集中精力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学习新东西,建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长期关系。
关键词,“主动”。所谓进攻,就是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实际上萨卡早起也是这样。他知道风险投资人需要很多知识,对各行各业的情况都得了解点,可是如果你在各公司有份正式工作,你的工作能够给你提供的视野往往非常有限,那里就必须主动出击。
当年萨卡的做法就是不论哪有重要会议,不论人家是否邀请了他,他都想方设法去听一下。他去开会根本没人请他,有时候别人不好意思说他,有时候也会有人问他来干什么——这时候萨卡就说,“我是来帮你们做会议记录的”,然后他真的会把自己的笔记发给参会者。
像这样的情商,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自满阶级》里说过,美国现在阶层固化,连互联网这个全新行业的创业者,通常也不是出自中等以下的家庭。萨卡的家庭就有点不一般,他的父母是有一定能力的人。
萨卡家有个规矩,每年暑假必须出去实习。萨卡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酸和甜。
甜。12岁的萨卡经过父亲的推荐,去给父亲朋友的一个儿子当小跟班,参加各种华盛顿游说国会议员的差事。酸。父亲安排他去一个建筑队打杂,父亲要求这位建筑队长把最脏、最累的活安排给萨卡。也许这种吃苦的工作才能磨练意志品质吧!
萨卡对年轻人的忠告是,任何时候都要真诚,不要模仿任何人,永远做最真实的自己——而且不必为此道歉。如果你的真实自我是一个很怪异的人,那你就做这样一个很怪异的人。这个逻辑是现代社会里太多人说话都是按照事先写好的稿子说,越是这样人们就越欢迎真诚的声音。跟别人一样非常无趣,真诚的自我表达反而可能有市场。如果你真的在某一方面有特殊之处,它可能还是你的卖点。
萨卡给的最后一个忠告是,一定要善于讲故事。风险投资人做决策,其实并不是依靠理性分析你的数字和图表,而是在听你的故事。如果他能被你的故事打动,他就会投资你的项目。
由此说来,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别人让你干的,有多少事情才能是你自己真正想干的? 你想不想尝试一下,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