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当看到标题的这6个字,你会联想到哪些?
有没有发现5月的简书,我拖到现在才更新?其实真的蛮有趣的,过去我一定无论如何都想尽一切办法在月底之前更新当月的简书。否则我担心“自己不够好”的声音就会冒出来,我抗拒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希望努力的维持“我足够好”的状态。我几乎对待所有的事情,都是这种目标。
这样的心理特征好,还是不好呢?
如果你的孩子终于被你成功的培养成为“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忙得根本停不下来!压根儿不知道累,不知道疲惫”,已经完全拥有“不优秀,不配活”,“必须优秀,必须完美”坚固的底层信念,你开心吗?
这样,算是你达成实现你的养育目标了吗?
这个时候,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欣喜若狂?超有成就感?
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呢?
Ta会是怎样的心情?骄傲?满足?对父母对自己都感激不尽?
面对工作和生活,Ta又是怎样的态度?愉悦的?享受的?
或许每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的养育目标;
或许很多父母都很执着于培养一个学习好成绩优异的孩子;
或许很多父母还正在痛苦于如果孩子将来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
会被社会淘汰怎么办?
或许也有父母还纠结在如果仅仅培养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就无法培养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该怎么办?
这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很多很多,尤其是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方面的会很多。比如,如果父母没有真正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社会个体,而认为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可能真的就会寄希望于把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课题,或人生经验直接复制给孩子;或者孩子在6岁之前并没有很好的在父母细心呵护陪伴下长大,到了上学年龄甚至更大年纪的时候才回到父母身边,而这时候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连接非常弱,以致于父母即便很好的状态或价值观也很难给到孩子积极的影响,等等,都很有可能。以后期待我们有更多的探讨和交流。
这里,还是想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我的名字——万拔萃,万里挑一,出类拔萃。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我的艺名,当我隆重介绍这就是我的真实名字时,大家都很赞叹说这名字简直了都!太好听了,太有深意了,还非常好记!
如果我说过去20多年我都非常非常不喜欢这个名字,你们信不信?
这个名字给我的压力太大了!
即使小学和初中我的成绩都很好的时候,一部分来自老师的声音是“拔萃很努力,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当然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声音,尤其是妈妈的声音“你看!你考得好,别人看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吧!做人一定要争气,一定要比别人强!你看如果你考不好,多丢人!你的名字就叫万拔萃,如果考不好,别人会笑话你可知道?”
小时候的我,不知道因为是身在农村的原因,还是唯独是我智力缺陷,好像对这些言语完全没有辨别能力,我不明白妈妈说这些话的用意到底是什么。而我接受到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会很丢人,会被人看不起。只有考好了,别人才认可我,我才有存在感,才会被人认可,才有价值。”
于是我不知道学习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于是最擅长的就是死记硬背。初中阶段是我最刻苦的3年,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到教室里面早读,完完整整的做到“温故而知新”!那些生涩难背的文言文,我也能做到第一天学习,第二天背掉。每天晚上在床头点着蜡烛看书,预习和复习。关于读书和学习,从来不敢懈怠(大家注意我的用词,是“不敢懈怠”。)只要我能下功夫的,我全部都会努力的花时间去背,去记忆,至于如何理解文字背后的内容,我就不得而知了。这些我也并不在意,因为我只要把分数考出来就行了!因为分数可以说明一切!证明一切!
以致于现在每次带孩子去博物馆啊,去外地旅游啊,老公总能给孩子细心而又辽阔的介绍各种风土人情,地理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什么单细胞动物怎样到多细胞动物的?陆地和海洋如何演变而成的?宇宙中的很多现象又是怎么发生的等等,听上去我好像也都学习过,可正儿八经的一个也说不上来。这个时候老公会带点挑逗和嘲笑的幽默口吻说:“你上学的时候不是班干部吗?不是班长,就是学习委员吗?成绩不是好得很吗?出类拔萃啊开玩笑,这些常识内容你都不知道?”
而我,真的很尴尬很坦诚的说:“很遗憾,我真不知道以前学的都记到哪里去了。”
用结果去争取一切,去证明一切,也是我后期的工作模式。
如果每年领导有给我加薪,有给我升职,我便会认为我在公司是真正有价值的,领导是真正认可我的,如果没有加薪,也没有升职,我便认为领导不认可我,我觉得在公司并没有真正的存在价值。慢慢的,会滋生离职的想法和念头。其他的具体情况,我都考虑不到,也不在我的考虑范围。我的眼里只有我自己的感受,和眼前的这些我认为的所谓的既得利益。
看上去我平时非常忙碌和敬业,当然我也真的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但是相比享受工作本身的乐趣和价值,我更看重结果,加薪和升职,更准确的说是加薪的部分。
不知道如果你是老板,你是领导,你会如何看待这样的员工?
可能你会说,这很好啊!一个勤奋和敬业的员工,值得给到升职和加薪的机会!
可是我真的想坦诚以前的自己,就是——当我的努力和付出,没有换取那个升职或加薪的结果时,我会对领导失望,会对公司失望,也会对自己失望。即使我没有表现出来,但这个暗潮涌动的失望情绪是真实存在的,我会有意无意在工作的其他方面体现出来的,或者在工作之外的空间里表现出来。
所以,你确定你真的很认可和欣赏这样的员工吗?
这样的员工是将来社会真正受欢迎的员工吗?
或者说这是你期待看到的孩子成年后的工作状态吗?
这样的人有内在独立的人格和自我价值系统吗?
这样的人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吗?
你注意到我成年后工作模式背后的那个基础脚本了吗?
当一个人有所隐瞒的时候,我们就会跟他很有距离感。相反,当一个人很诚实,很真实,周围的人就会自然的被他吸引,想与他靠近。
而过去,我恰好是那个特别不受人欢迎的同学,别人会有意无意的疏远我,或者和我保持距离,即使以前大部分时候我的成绩都还不错。现在,也只能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靠近我,有点喜欢我,对我有兴趣,有想了解我的好奇,嘿嘿~~
说来很有意思的是,过去我一直认为是超级无敌优秀的员工。甚至我认为哪个领导不珍惜我,简直就是一大损失,哈哈。直到有一天看阿德勒的书,其中被这样一段话震撼到了: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是啊!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我好像从来都没有。毕业13年,工作13年,马不停蹄了13年,我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朋友安慰我关心我,让我多休息,我都会封闭的阻挡他们的关心,意识层面还认为他们无法懂得我忙碌的充实和价值感。其实潜意识层面的逻辑是——我不想停下来,我也不能停下来,因为我太担心自己不优秀,太担心自己不被人认可。
当看到“廉价的优越性追求”,眼泪唰一下涌下来,瞬间觉得自己活得像个笑话。非常非常廉价,非常非常没有价值,突然内心被掏空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不是自己口口声声说的那个 真诚热情有爱的拔萃,不是那个真心想把工作做好,真心真意想为家庭教育贡献一份力量的人,原来过去那么久的自我觉察和成长之路,我才刚刚觉醒的感觉,我对自己很失望,也对这样的自我认知感到很遗憾。
在我的心灵导师帮我做一对一咨询的过程中,我尽情的哭,尽情的释放所有的委屈、愤怒,埋怨和伤心,像个小孩嚣张的哭,放肆的哭,满脑子都是童年记忆,我是怎么消化和吸收了妈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种情绪,我是怎样在妈妈那里获取了一系列关于对自己的认同。我终于被妈妈亲手打造成了一个追求优秀的人,而我今天却痛苦不堪。虽然外在的物质和一定的职业身份,带给我很好的社会存在感。而内心的安稳和踏实,却起起伏伏,摇摆不定,这条路也并不好走。
所以,作为家长的你,准备好去面对那个外在看起来优秀,内心却像有个像空洞一样匮乏的孩子了吗?
还是你真正渴望去迎接的是,身心健康,内心也足够充盈的孩子?
当然,故事都是曲折的,有蹉跎和坎坷的过程,或许才是完整而丰富的人生。
我也相信,所有的遗憾,都将成为铸就惊喜的铺垫。
因为当今天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豁然开朗,这是我未曾想象过的平和、释然。那些对妈妈的情绪,经由十几年的学习和成长,终于有了阶段性的突破,真的修复了,平静了。而且,我还真的感谢有那样一个被塑造的过程。
当然,这里的“感谢和塑造”,大家千万不能误解哈。因为从这个过程中走出来实属不易,如果对心理学不感兴趣,在自我认知方面又严重缺少对潜意识的探索和觉察,可能会深陷其中很久的,所以不能单纯的认同所谓的“塑造”。
分享了很多我和妈妈的故事,也想分享我和爸爸之间的故事。
小时候老爸喜欢把我扛在肩上,爸爸个子很高,所以在爸爸肩上的视觉特别好。而且坐在爸爸肩上,会不自觉的有种自豪感。
刚上小学一年级报名的时候,因为我是下半年生日,所以9月1日报名未满6周岁,是需要第二年才给上学的。我以为就回家乖乖再等一年呗,没想到老爸不慌不忙,很自信的说“老师,跟你说,我家孩子跟别人不一样。她真的很喜欢上学,还有很好的自学能力。比如上学期,我们大人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回到家她会拿瓦片在地上写北京的“京”字给我们看,虽然是从下往上写的,笔顺不对,但是她有这样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不到5岁的时候,就完全能够从1数到100了。你说这样的孩子在家再待一年干嘛呢?还不如在学校多学点知识。”
大家知道吗?背着解放军叔叔的那种军绿色斜挎包站在一边的我,听到老爸和学校的老师们说这些话,我的心里有多绽放吗!有多骄傲和自豪吗!内心真的美滋滋的!原来我在老爸心目中是这么优秀的一个女儿!我非常有信心把学习搞好。
还有我老爸特别公平,不会像妈妈那样总叮嘱我“要带好弟弟,如果弟弟摔跤了就要揍我”之类的话,老爸不管买什么好吃的,还是在别人家喝喜酒回来,都会让我和弟弟平均分。
即便是在高二分科以后,学业压力极其紧张的冲刺阶段,老爸也一直鼓励我支持我按自己的节奏来复习,写信告诉我“不管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爸爸都依然把你当掌上明珠一样疼你爱你....爸爸心里明白,女儿是一个非常懂得积极上进的孩子.....” 这封信保存至今还完好无损,整整19年了。这封信对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永恒的。
拥有这样的爸爸和妈妈,于是我成为了今天的万拔萃。
爸爸在家里排行老大,还有有4个弟弟妹妹。老爸学业成绩一直很优异,即便是在那个每周一半时间用来干活,只有一半时间来学习的年代,老爸一开始就擅长学习,特别有悟性的那种,初中的物理课,好多次遇到难题,老师都单独找他研究探讨。老爸童年最最幸运的是,他的爷爷奶奶特别宠他,好吃的花生都偷偷揣给老爸的口袋里,口口声声跟村里的人夸赞老爸是最令他们骄傲和喜欢的大孙子。这也造就了我老爸总是风趣幽默爱笑,和自信爽朗的性格。
高三毕业那会,老爸也顺利考上了师范院校,真正意义80年代的大学生。可就是因为是家里的长子,加上家庭条件有限,爷爷奶奶希望老爸留在家里干活,帮衬家务事,能够给其他的弟弟妹妹们更多的学习机会,于是老爸就这样算是中途放弃了学业。
学生时代,老爸经常跟我讲的话是:你好好学,只要你想上学,想考大学,老爸帅锅卖铁都会支持你上学的。
所以,我的命运就悲惨在:每当最最正式的考试来临时,我的心态就非常不稳,心理压力非常大,中考和高考我都靠的非常一般,越是担心考不好,就真的考不好,连正常水平都没发挥出来。
自我,在心理学上的一个定义是“自己做我的观察者”。意思是,人要学会远距离的观察自己。因为我们的眼睛长在自己身上,只能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所以我们需要在心理上发展出一个“远距离的自己”,来做自己的旁观者。这个过程,也叫觉察。
反正当我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已经是大学毕业好几年了,也接触心理学很多年以后了才真正领会。在这之前,我对自己一系列的行为、言语和心理活动毫无觉察,一味的拼命工作,拼命追求认可,反正我一个劲的努力,一个劲的勤奋和拼搏,至于为什么这么拼命,拼命的目标是什么,我全然不知。而且还经常在夜深宁静的时候,内心莫名的空虚无聊寂寞缥缈。
上天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也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所以,当带着觉察去发现这一切的奥秘之后,就像是拨开云雾见晴天,真心感谢自己所有经历的一切,拥有的一切,如果不是这些经历,可能我无法拥有这些丰富的生命体验,我也无法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或许我也无法迷恋上家庭教育这份事业。对!没错,是事业。他已然不是一份单纯的工作了。工作会让人累,让人感到压力和疲惫,事业让人总是热忱饱满,总有用不完的耐心和表达不尽的爱。总能让我对任何一位家长,任何一个孩子充满好奇和欣喜,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值得探索和发现的生命故事。
而我,现在也正在充分享受着美好欣喜,自由而绽放的生活。
如果你希望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生,真正得到滋养,我想邀请你也勇敢面对所有的遭遇,不带任何评判或者抱怨去正视它——这也是让你平静的开始。
当责任回到了自己身上,也就代表我们有了选择的自由,你会发现你便开始拥有了自我负责的态度,会自然的转换新的立场来调整你的受害者角色。
同时,作为父母的你,也一定邀请你留意到:
孩子对父母有着盲目的、绝对忠诚的爱,所以无意识中会吸收和消化所有你所说过的话,因此没办法爱自己,表达自己,信任自己,享受生活。所以,一个孩子最最基本的需求,仅仅是如实的自己就能得到爱和尊重。否则他们的人生很有可能带着“我必须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对方才会爱我”或者“你必须活出我的期待,我才会爱你”,诸如此类。这样的人生信条是“我们自身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必须要证明自己,证实自己,必须要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爱”,而底层永远是填不满的空缺和匮乏感。
不优秀,不配活,是假象。
自在,才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最大渴望。
最后祝福每个人都能开启自己的觉察之旅,悦纳自己,享受自在人生。
给心灵一米阳光,温暖安放,心若向阳,无畏悲伤。
2020年6月8日 01:10 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