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爆炸且快节奏的时代,细阅读有些吃力。浅阅读、碎片式学习成为常态,但系统且深刻的理论方可指导伟大的实践,才能成就不凡的辉煌。自身软硬实力(性格、格局、能力、身体素养和知识框架的构建程度等)的积累及质变,是达到高位的先决条件。愿每一位知识共享者都可走向不凡,祝安。(分享的知识皆为政治、心理、历史、哲学以及工具类等方面的书籍内容,纯手码。就内容,大家可以批评指正或展开讨论,我会定期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
052.我们对人们的判断基于我们如何解释他们的行为。
053.人们将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解释视为自己的事情,而社会心理学家将如何解释人们的解释视为自己的任务。
054. 配偶的回答与他们的婚姻满意度相关。婚姻关系不愉快的人常常对伴倡的消极行为做出“维持痛苦”(“她迟到是因为她不在乎我”)。而愉快的夫妻则通常做出客观的解释(“她迟到是因为交通堵塞”)。对伴侣积极行为所做出的解释在维持痛苦上(“他送花给我是因为他有性的需要)”或者在促进关系上(“他这花给我是因为他爱我”)。
055.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想到性,也比女性更容易将女性的亲密行为归结于温柔的性挑逗,具有攻击性的男性更容易误解女性所表达的信息。
056. 归因理论: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指我们怎样来解释人们的行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而这需要的就是知道别人行为的原因。
057.三维归因理论:①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行动者(行为主体);②归因于行动者的对手(刺激客体);③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环境背景)。
058.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一是内因(性格归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情境性归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
059.归因通常情况下是理性的,归因的三种因素:共同反应、区别性、一致性。
一致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
特异性:在不同环境中,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
共同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
一致性高、共同性、特异性都低,这是一高,一高归因于行为主体,对应口诀:一位高贵的主人。
一致性、共同性、特异性都高时,归因于刺激客体。就是说,三高归因于刺激客体,对应口诀:接待三个高贵的客人。
一致性低、共同性低、特异性高时,归因为背景。就是说特高归因于背景,口诀:背特高雅的诗词。
060.基本归因错误: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景归因。当归因涉及到我们的个人利益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同时,聪明的人以及有社会地位的人更容易犯这种错误。
061.我们越是缺乏在不同情境下观察人们的机会,就越容易将其行为归因于他们的人格使然。
062.我们时常犯归因错误,部分原因是当我们观察某个人的表现时,那个人就是我们的注意中心,而环境相对是不可见的,但当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时,我们的注意力通常是放在需要做出反应的情境上,这个时候,情境是可见的,因此,我们会对环境的影响更加敏感。
063.文化同样会影响归因错误,西方式世界观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事件的发生,但是东亚文化下的人们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
064.我们并不是如实地对现实进行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作出反应。
065.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就极为重要了。
066.库里洛夫效应:电影制片人通过操控人们看一张脸的背景来控制人们对于情绪的知觉。它的意义为,尽管实事摆在那里,但是我们的思维却积极的去解释它,人们会对这一事实做出不同的解释然后据此做出不同的行为。
067.解释的过程也会左右他人对我们的知觉(当我们说某人的好话或者坏话时,听者会试图将那些特质和我们联系在一起)。
068.对于存在着的客观现实,我们都透过我们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去看待它,我们的信息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他们形成了我们对各种事件的解释
069.信念固有: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即使后期告诉他们信念是错误的,大部分人仍然坚持对他们已经接受的结论的解释。
070.我们越是极力想证明我们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我们就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
071.我们的信念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心理构造,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信念和期待也会使我们有所收获,但是这种收益在某些情况下是以一定的付出为代价的。我们成了自己思维方式的囚徒
072.纠正固有信念的唯一办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例:假设我是一个持相反观点的人,我是否会在这个研究中同那些与我观点不同的人得出相同的结论呢?)
073.积极的记忆构建可以美化我们的回忆,对于任何积极的经历,那些愉快的感觉保留在我们的期待里。
074.不是说我们对过去的感觉毫无意识,只是当记忆模糊的时候,现在的感觉主导了我们的回忆,现在感觉积极,那与之相关的过去的回忆就是美好的,反之亦然(你对伴侣的看法越糟糕,你的回忆就越糟糕,这将促使你更加坚信你现在的消极态度,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075.无意识确实控制着我们大部分的行为。我们知道的比我们意识到自己知道的要多得多。
076.我们的思维只有一部分是受控制的,而还有一大部分是自动化的。
077.情绪反应通常是即刻的,在我们进行深思熟虑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078.如果人们能够拥有足够多的专业知识,他们就可能利用直觉获得问题的答案。那些有关情境线索的信息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079.我们对一些事物——事实、名字和过去的经验——的记忆是外显的(有意识的)。而对其他一些事物——技能和条特征——的记忆则是内隐,无需也无从为意识知晓。
080.许多习惯化的认知功能是在没有察觉的状态下自动和无目的发生的。无意识的信息加工可以产生瞬间的直觉,无意识并不是思维简单和缺乏理性的,自动化思维使我们犯错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变“聪明”。
081.认知系统在加工大量信息方面是自动且高效的,但我们的效率却存在一种权衡现象,当我们解释自己的经历和构建记忆时,我们的自动化直觉经常出错。
082.人们再判断他人是否讲真话、估计约会对象的性史或者室友的活动偏好上表现出明显的过度自信。具有讽刺的是,能力不足反而会促使过度自信倾向。
083.验证性错误:针对问题,人们一般会形成关于这个规律的错误信念,然后寻找支持性的特例,并非证实自己的直觉不成立,与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我们更愿意证实它们。
084.对别人独断性的陈述保持谨慎,即使人们看起来十分确信自己是正确的时候,他们也有可能是错的。自信与能力之间没有什么必然一致的关系。
085.两种技巧可以成功地降低过度自信,一种是及时反馈,另外一种是让人们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迫使他们去考虑无法证实自己信念的信息。
086.当人们开始考虑为什么一个观点可能正确的时候,该观点就开始看起来像正确的了。
087.代表性直觉:指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指导下,将其与某一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与大部分直觉类似的是,表征性(典型性)通常是真实情形的一个合理指导。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忽视其他信息。
088.易得性直觉:如果能够根据映入头脑的现成例证(记忆中现成可得的)做出回答,那么我们就会假定该事件是经常发生的,当运用这一认知规则进行判断时,称其为易得性直觉。简而言之,就是说人们总是喜欢偏向于自己熟悉或者容易提取的信息来对某事进行决策。(例:奇闻异事比传统信息更引人注目,或错误的认为飞机比公路交通工具风险高)。
089.人们从一条一般公理演绎出一个具体例证是很慢的,但是他们从某一鲜明的例证归纳出一般公理则是非常迅速的。
090.容易想象(具有认知易得性)的事件也会影响我们对负罪、遗憾、挫败和宽慰的体验(例:以一分之差输掉比赛,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就更容易幻想出另外一种结果,也就更容易遗憾,或铜牌比银牌更快乐)。
091.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有一种心理现象,就是思维活动针对的不是已发生的事实,而是与事实相反的另一种可能性。(人们迟到的时候,会寻思“如果早点动身就不会迟到了”)
092.事件本身越重要,反事实思维的强度越大。尽管如此,绝大部分人对已做的事情的悔恨比对没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小。所以我们要敢于更经常地在超出我们感到舒适的范围做出反应。
093.错觉相关: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的联系时,我们很容易会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从而知觉到一种错觉相关。
094.控制错觉:将随机事件知觉为有联系的倾向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控制错觉——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自己影响,这是驱使赌徒不断赌博的动力,也是令我们其余的人为许多不可完成之事努力拼搏的原因。
095.曲均数回归:由于测验分数部分地由于随机影响而上下波动,所以绝大部分上一次成果显著(考试成绩、业绩等)下一次收获会稍微下降,因为第一次他们的成果达到了最高值,所以第二次下降,事情不会持续停留在一个极坏或极好的点上,也是一种回归,趋向其自身的均值而非将最高值推向更高。
096.我们经常因为别人受到奖励而感到自己受到惩罚,却因为惩罚别人而感觉自己受到奖励,
097.社会判断既包括有效但也容易出错的信息加工过程,也包括我们的感觉: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098.遭受重大打击的人,他们更倾向于自我关注和陷于冥想。只要没有完全绝望,抑郁的情绪会激发强烈的思索——需找那些使个体的生存环境更可以被理解和控制的信息。
099.情绪会渗入到我们的思维中,记忆和判断跟随情绪色调而变化,我们并不将这种入职的转变归因于情绪的转变,而宁可相信世界确实变得不同。
100.情绪对简单、“自动化”的思维的影响比对复杂、“有意控制”的思维要小。当我们评价与众不同的人而非普通人、解释复杂而非简单的人际冲突时,我们的思维更可能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思考的越多,思维就越会受情绪的浸染。
101.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评价。也可以说以没有确凿证据的预言为契机,唤起一种新的行动,这种行动最终使起初的预言变为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反之亦然。)
102.别人怎样对待我们可以反映出我们和别人怎样对待他们。
未完待续- - - - - -
——摘自 第8版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往期经典书籍知识分享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