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角的龟
最近看了电影《七月与安生》,我觉得自己更像七月,从出生开始,就被教导要成为一个好学生,去做一个乖小孩。那些传说中的叛逆期或许只在我生命中短暂的出现过一段时间,更多时候,我表现得有礼貌,服从大人的命令。用电影《那些年》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我好像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相反,安生无拘无束,好像在用一切行为证明自己就是个叛逆的人,她抽烟、喝酒、偷东西,大概老师同学眼中的坏学生就是这个样子的吧。可是到后来,她走出一个更大的世界,交到更多的朋友,无拘无束,好像什么生活都尝试着过了一遍,尽管最后成为了一个安稳的人,可是她好像更加地“活出了自己”。
上大学之后,我好像有点不开心了,因为从来没有叛逆过。而是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或者说,我迷茫了。
从小到大,课堂上有三种学生,一种是好好听课拿好成绩的好学生,一种是无所事事时不时捣蛋的坏学生,还有一种介于中间不好也不坏的普通学生。但是印象中,能让普通的课堂不普通的是坏学生,因为他们不断“刁难”老师,来证明自己的小聪明。相对于好学生,坏学生好像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怕他们闯祸,学生怕被他们欺负。
我也认识一些坏小孩,在我被周围的大人夸懂事的时候,他们父母提起他们总是会一脸鄙夷“这小孩总是不让人安心”;在我认真写作业的时候,他们打游戏,那时候电脑还是方块大,他们好像更宁愿把自己二十四小时都装进去;在我睡觉的时候,他们沉迷在夜色当中。
后来,我慢慢完成自己的学业,上了大学。他们有的辍学失去了消息,有的已经开始不得不屈服于生活而工作,有的随便上了所学校。但每每后来,我听着乏味的课,好像更想念他们了。没有人像他们那样不计后果的去挑战老师和大人的底线,惹全班人发笑,突然觉得他们真酷。曾经我离家出走过,甚至觉得离家出走就是最大的叛逆了。
远离了家乡,曾经被束缚在各种条框里的我突然很不适应。在大学,没有人规定你要几点睡觉,要几点起床,考试要考多少分。这让我迷惑了一阵,就像“好孩子包袱”吧,这让我不安。突然想要叛逆,当然这只是我心里的一个种子。或许有一天,我会在外面彻夜不归,喝酒喝到天亮,哪怕就一次。
哪怕就一次,顶撞父母,告诉他们自己不喜欢学习。与朋友不合的时候就吵一架。公然的谈一场恋爱。试着一个人旅行,去看这个世界,或者穷游。染个喜欢的发色,纹个喜欢的图案。
或许在坏小孩眼里,好孩子才更没有出息吧。
或许每个好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坏小孩,坏小孩心里住着一个好小孩。你是好孩子还是坏小孩呢?叛逆的你是怎样的呢?
但愿我们都真正的叛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