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故事的电影不多,《爱乐之城》算其中一个。 会讲故事并不是把一个多么深刻多么烧脑的从未有过的情节讲给大家,而是情节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讲时大家依旧爱听。
�《爱乐之城》的结构很简单,貌似直接模仿了韩国导演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情节也很简单,因而直接导致了表现手法的繁杂。影片一开始,便有超广视野的百老汇式的群舞片段,在那段长镜头里,人们尽情演唱,卖力跳舞,极力绽放自我,体现出对La La城的拥护和对自己梦想的热忱。
女主米娅是一个为了实现演员梦不惜辍学当服务生的群演,每天疲于奔命,为了取得一些小角色,混迹于各种几乎不可能成功的试镜之间。 正如人们利用塞车的间歇在立交桥上疯狂群舞之后,还是整齐划一地回到车里,继续忍受等待的煎熬一样,米娅的艺术梦想也被困顿在窘迫逼仄的小现实里。
�在又一次试镜被拒绝后,她无意间被一阵悠扬的音乐吸引进入了一家由经营不善的爵士酒吧改装的餐馆,里面的演奏者正是之前在立交桥上因为塞车跟她有点小冲突的塞巴斯汀。
�塞巴斯汀是一个神经质的蓝调爵士乐演奏家,固执于纯正优良的传统爵士乐,执着于严肃性艺术的追求,拒绝与主流潮流调和,生活与女主同样困顿卑微,因为酒吧改为餐馆,所以只能弹奏经理规定的通俗歌曲,比如迎合圣诞的《铃儿响叮当》,而且不允许有体现自己个性的即兴演奏,即使周围的食客对音乐的变化毫不关心。
有着钢琴爵士大师Bill Evans音乐灵魂的塞巴斯汀在弹奏间不能自已,自然改变了曲调,并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当他沉浸于自己营造的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弹完最后一个音符并激动地站起来时,只有米娅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凝望着他,而他,却因为违法经理的规定,被炒了鱿鱼。米娅主动上前与他结识,却被怒气冲冲的他粗鲁地撞开。
但是两颗相似灵魂的结识不会这样戛然而止,米娅在一次聚会上偶然遇见了他,这时他已经沦落为在聚会上为人演奏的乐队键盘手。可是即使是这样,米娅依然为之吸引,去做他的听众,去捧他的场,甚至在美好的春光里对他进行了主动的追求。
爱情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发生,即使他现在一无所有,除了珍藏的爵士大师的唱片和用品外,公寓里面空空荡荡,一贫如洗;即使他因为穷而生成了恼人的自尊,处处要维护他的颜面;即使他看不清未来,除了看似高贵的爱好,连当下都过不好。
这是因为爱情的发生与生活无关。与面包无关,与房租无关,只有时间和心灵有关。 只要两个人都有足以自傲的才华,都有心里自觉的感应,都有灵魂的自然的沟通,都有对艺术的天然的共鸣,都有对一朵花一片云一阵风的默契的认知,爱情就可以发生。 �
爱情的力量如此伟大,遇到米娅后,塞巴斯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使米娅触碰到了他的艺术底线,对他的爵士乐表示了某种不理解甚至不屑后,他也能耐下心来跟她解释,带她去听纯正的蓝调,告诉她演奏艺术的微妙、即兴演出对蓝调爵士乐的重要,以及一个人的人格与演奏合二为一的美妙。
米娅开始慢慢的理解,塞巴斯汀也打破了他固执的界限,在触及他灵魂的爱好上,他开始与她人进行妥协。
这可以是一个好兆头,也可以不是。所以,当塞巴斯汀恢复了对现实的思考,为了让米娅的家人看得起自己,为了可以跟米娅长相厮守,为了延续自己在卑微之处来之不易的爱情,他决定去参加流行乐团,出唱片,参加世界巡回演出,用钱打造他们的未来。�
塞巴斯汀高超的演奏技术并不难应付流行月乐团,很快,乐团出名,电台采访、杂志拍片、世界巡演、记者采访,男主率先成名,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弃了自己在严肃艺术上的自尊后,先挣到了钱。
因为梦想,他赢得了爱情;但是为了爱情的延续,他却牺牲了梦想。
米娅自然处于惶恐之中,站在高台之上穿着怪异为流行音乐伴奏并拥有大量粉丝的塞巴斯汀逐渐变得陌生。塞巴斯汀的频频演出,使得二人失去了共处的时间,也接着失去了二人爱情的微妙感。而米娅独角戏的寥寥观众和失败演出让她心里的挫败感更加强大,强烈的失衡感让她觉得塞巴斯汀不断地在流行乐团上投入时间,已经是二者爱情关系的背叛。 �
然而,塞巴斯汀还没有干脆放弃目前工作的勇气。虽然事业已暂有着落,已经可以不时给米娅来一次浪漫的惊喜,可是依然漏雨的屋顶,过于庞杂的聚会食物(物质生活稍有起色时的特有现象),容易短路的蛋糕烤箱,都时时提醒着他曾经的落魄,而且依旧可能落魄的事实。
也许会有人指责塞巴斯汀没有拥抱爱情的勇气,然而一直苦等的表演机会来临,米娅也选择去巴黎,也在瞬间接受长时间分离。
他们终于选择分手。在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起色时。
他们明白他们的爱情并未死去,但是生活的困顿容不得他们对自己的内心有太多宽容的空间。强撑的面子,脆弱的自尊和没有物质支撑的才华都是空中楼阁,炫丽而不可触及。�
他们也终于明白:他们的努力足以支撑起生活,却终究支撑不起爱情。当他们心中只有爱情时,爱情是伟大的,却是轻易获取的;但他们心中有了除爱情外的其他东西时,爱情是渺小的,却是容易失去的。�
�他们不再单纯地看爱情,让爱情变得如此卑微,卑微得就好像现实巨大的车轮碾过他们的生活后,勉强从车辙的缝隙里抠出来似的。他们的爱情不是不可以惊天动地,只是注定让他们错过的偶然太多。
在片末塞巴斯汀专门为米娅弹奏的乐曲声中,错过的一切都被纠正:
如果初见时在餐馆便可以温暖相拥,
如果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不那么视而不见,
如果塞巴斯汀还在坚持发扬爵士乐,
如果当初米娅可以屡屡试镜成功,
如果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坚持梦想,
如果他们的理想一直一帆风顺,
如果他们能预料爵士乐还有小众没有忘记,
如果他们明白自己的才华总会获得回报,
如果他的弹奏广受欢迎并且她在小剧场一炮而红,
如果他们当初可以齐头并进,同时成名,
如果他们明白这毕竟还是一座爱乐之城,
……如果,如果当初生活可以温柔以待。
�那么,他们会继续在一起,浪漫、缠绵、购房、结婚、生子,然后在某个美好的夜晚把孩子扔给保姆,一起开车出去,随便下车找些吃的顺便看看别人的演出,自己负责郎才女貌别人负责羡慕……但是,生活毕竟没有那么多如果,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结果。�
也许他们败给了房租、温饱;也许败给了嫉妒、自我,他们的争执其实是在现实一遍又一遍的打击面前,无数次的潦倒与自卑最终让他们失去了追逐梦想的动力和保有爱情的自信心,最终在所谓向破裂的自我致敬时,在所谓的为了梦想不放弃之时,在所谓的良机终于到来之时,轻而易举地牺牲掉了爱情。
��五年后,米娅和塞巴斯汀都在生活和梦想中取得了艰难的平衡。女主明星梦实现,但是巴黎一行也并不意味着什么,她的优裕生活还是来自多金男友;而男主终于从流行乐团退出,开了一家爵士乐酒吧,但在维持经营时,借用的却是曾经流行乐团的经营理念,他们没有完全放弃梦想,但也同时投入了现实的漩涡。他们终究是成熟了,还是仍然幼稚着?� �
可是,爱情便会死无葬身之地了么?也不是。就如五年前,爱情就那么发生,发生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刻,它是不管你富裕、贫穷、疾病还是苍老,会随时随地发生的事情。它会不会以美好的面目延续,并不是生活要操心的事情。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生活的归生活,相爱的归爱情。米娅最终回眸,塞巴斯汀接住了她的目光。她眼里的波光,他嘴角的微笑,是爱情仍在的信号。
��文末彩蛋:一切认为“影片末尾女主与男主相视一笑意味着二人要重温鸳鸯旧梦”的人都是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