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聚类k-means+python︱scikit-learn中的KMeans聚类实现( + MiniBatchKMeans)内含简单鸢尾实例花

聚类分析在客户细分中极为重要。有三类比较常见的聚类模型,K-mean聚类、层次(系统)聚类、最大期望EM算法。在聚类模型建立过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评价聚类结果如何,会用一些指标来评价。
.

文章目录
@[toc]
一、scikit-learn中的Kmeans介绍
1、相关理论
2、主函数KMeans
3、简单案例一
4、案例二
5、案例四——Kmeans的后续分析
二、大数据量下的Mini-Batch-KMeans算法
主函数 :
三、sklearn中的cluster进行kmeans聚类
四、分类变量聚类方法的K-modes与K-prototype
延伸一:数据如何做标准化
延伸二:Kmeans可视化案例
延伸三:模型保存
延伸四:HDBSCAN与Kmeans的聚类的一些纪要
一、scikit-learn中的Kmeans介绍
scikit-learn 是一个基于Python的Machine Learning模块,里面给出了很多Machine
Learning相关的算法实现,其中就包括K-Means算法。

官网scikit-learn案例地址: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clustering.html#k-means
部分来自:scikit-learn 源码解读之Kmeans——简单算法复杂的说

各个聚类的性能对比:

优点:

原理简单
速度快
对大数据集有比较好的伸缩性

缺点:

需要指定聚类 数量K
对异常值敏感
对初始值敏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相关理论
参考:K-means算法及文本聚类实践

(1)中心点的选择
k-meams算法的能够保证收敛,但不能保证收敛于全局最优点,当初始中心点选取不好时,只能达到局部最优点,整个聚类的效果也会比较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k-means中心点

选择彼此距离尽可能远的那些点作为中心点;
先采用层次进行初步聚类输出k个簇,以簇的中心点的作为k-means的中心点的输入。
多次随机选择中心点训练k-means,选择效果最好的聚类结果

(2)k值的选取
k-means的误差函数有一个很大缺陷,就是随着簇的个数增加,误差函数趋近于0,最极端的情况是每个记录各为一个单独的簇,此时数据记录的误差为0,但是这样聚类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可以引入结构风险对模型的复杂度进行惩罚:

λλ是平衡训练误差与簇的个数的参数,但是现在的问题又变成了如何选取λλ了,有研究[参考文献1]指出,在数据集满足高斯分布时,λ=2mλ=2m,其中m是向量的维度。

另一种方法是按递增的顺序尝试不同的k值,同时画出其对应的误差值,通过寻求拐点来找到一个较好的k值,详情见下面的文本聚类的例子。

2、主函数KMeans
参考博客:python之sklearn学习笔记
来看看主函数KMeans:

sklearn.cluster.KMeans(n_clusters=8,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precompute_distances='auto',
verbose=0,
random_state=None,
copy_x=True,
n_jobs=1,
algorithm='auto'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参数的意义:

n_clusters:簇的个数,即你想聚成几类
init: 初始簇中心的获取方法
n_init: 获取初始簇中心的更迭次数,为了弥补初始质心的影响,算法默认会初始10次质心,实现算法,然后返回最好的结果。
max_iter: 最大迭代次数(因为kmeans算法的实现需要迭代)
tol: 容忍度,即kmeans运行准则收敛的条件
precompute_distances:是否需要提前计算距离,这个参数会在空间和时间之间做权衡,如果是True 会把整个距离矩阵都放到内存中,auto 会默认在数据样本大于featurs*samples 的数量大于12e6 的时候False,False 时核心实现的方法是利用Cpython 来实现的
verbose: 冗长模式(不太懂是啥意思,反正一般不去改默认值)
random_state: 随机生成簇中心的状态条件。
copy_x: 对是否修改数据的一个标记,如果True,即复制了就不会修改数据。bool 在scikit-learn 很多接口中都会有这个参数的,就是是否对输入数据继续copy 操作,以便不修改用户的输入数据。这个要理解Python 的内存机制才会比较清楚。
n_jobs: 并行设置
algorithm: kmeans的实现算法,有:‘auto’, ‘full’, ‘elkan’, 其中 'full’表示用EM方式实现
虽然有很多参数,但是都已经给出了默认值。所以我们一般不需要去传入这些参数,参数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用。

3、简单案例一
参考博客:python之sklearn学习笔记
本案例说明了,KMeans分析的一些类如何调取与什么意义。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data = np.random.rand(100, 3) #生成一个随机数据,样本大小为100, 特征数为3

假如我要构造一个聚类数为3的聚类器

estimator = KMeans(n_clusters=3)#构造聚类器
estimator.fit(data)#聚类
label_pred = estimator.labels_ #获取聚类标签
centroids = estimator.cluster_centers_ #获取聚类中心
inertia = estimator.inertia_ # 获取聚类准则的总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estimator初始化Kmeans聚类;estimator.fit聚类内容拟合;
estimator.label_聚类标签,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predict;estimator.cluster_centers_聚类中心均值向量矩阵
estimator.inertia_代表聚类中心均值向量的总和

4、案例二
案例来源于:使用scikit-learn进行KMeans文本聚类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num_clusters = 3
km_cluster = KMeans(n_clusters=num_clusters, max_iter=300, n_init=40,
init='k-means++',n_jobs=-1)

返回各自文本的所被分配到的类索引

result = km_cluster.fit_predict(tfidf_matrix)

print "Predicting result: ", result
1
2
3
4
5
6
7
8
9
10
km_cluster是KMeans初始化,其中用init的初始值选择算法用’k-means++’;
km_cluster.fit_predict相当于两个动作的合并:km_cluster.fit(data)+km_cluster.predict(data),可以一次性得到聚类预测之后的标签,免去了中间过程。

n_clusters: 指定K的值
max_iter: 对于单次初始值计算的最大迭代次数
n_init: 重新选择初始值的次数
init: 制定初始值选择的算法
n_jobs: 进程个数,为-1的时候是指默认跑满CPU
注意,这个对于单个初始值的计算始终只会使用单进程计算,
并行计算只是针对与不同初始值的计算。比如n_init=10,n_jobs=40,
服务器上面有20个CPU可以开40个进程,最终只会开10个进程
其中:

km_cluster.labels_
km_cluster.predict(data)
1
2
这是两种聚类结果标签输出的方式,结果貌似都一样。都需要先km_cluster.fit(data),然后再调用。

5、案例四——Kmeans的后续分析
Kmeans算法之后的一些分析,参考来源:用Python实现文档聚类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num_clusters = 5

km = KMeans(n_clusters=num_clusters)

%time km.fit(tfidf_matrix)

clusters = km.labels_.tolist()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为五类,同时用%time来测定运行时间,把分类标签labels格式变为list。

(1)模型保存与载入
from sklearn.externals import joblib

注释语句用来存储你的模型

joblib.dump(km, 'doc_cluster.pkl')
km = joblib.load('doc_cluster.pkl')
clusters = km.labels_.tolist()
1
2
3
4
5
6
(2)聚类类别统计
frame = pd.DataFrame(films, index = [clusters] , columns = ['rank', 'title', 'cluster', 'genre'])
frame['cluster'].value_counts()
1
2
(3)质心均值向量计算组内平方和
选择更靠近质心的点,其中 km.cluster_centers_代表着一个 (聚类个数*维度数),也就是不同聚类、不同维度的均值。
该指标可以知道:
一个类别之中的,那些点更靠近质心;
整个类别组内平方和。

类别内的组内平方和要参考以下公式:

通过公式可以看出:
质心均值向量每一行数值-每一行均值(相当于均值的均值)
注意是平方。其中,n代表样本量,k是聚类数量(譬如聚类5)
其中,整篇的组内平方和可以通过来获得总量:

km.inertia_
1
.

公众号“素质云笔记”定期更新博客内容:

这里写图片描述

二、大数据量下的Mini-Batch-KMeans算法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scikit-learn学习之K-means聚类算法与 Mini Batch K-Means算法
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Kmeans 显然还是很弱的,会比较耗费内存速度也会收到很大影响。scikit-learn 提供了MiniBatchKMeans算法,大致思想就是对数据进行抽样,每次不使用所有的数据来计算,这就会导致准确率的损失。

MiniBatchKmeans 继承自Kmeans 因为MiniBathcKmeans 本质上还利用了Kmeans 的思想.从构造方法和文档大致能看到这些参数的含义,了解了这些参数会对使用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batch_size 是每次选取的用于计算的数据的样本量,默认为100.

Mini Batch K-Means算法是K-Means算法的变种,采用小批量的数据子集减小计算时间,同时仍试图优化目标函数,这里所谓的小批量是指每次训练算法时所随机抽取的数据子集,采用这些随机产生的子集进行训练算法,大大减小了计算时间,与其他算法相比,减少了k-均值的收敛时间,小批量k-均值产生的结果,一般只略差于标准算法。

该算法的迭代步骤有两步:
1: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些数据形成小批量,把他们分配给最近的质心
2:更新质心
与K均值算法相比,数据的更新是在每一个小的样本集上。对于每一个小批量,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更新质心,并把小批量里的数据分配给该质心,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这些质心的变化是逐渐减小的,直到质心稳定或者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停止计算
Mini Batch K-Means比K-Means有更快的 收敛速度,但同时也降低了聚类的效果,但是在实际项目中却表现得不明显
一张k-means和mini batch k-means的实际效果对比图

来看一下 MiniBatchKMeans的python实现:
官网链接、案例一则链接

主函数 :
MiniBatchKMeans(n_clusters=8, init=’k-means++’, max_iter=100, batch_size=100, verbose=0, compute_labels=True, random_state=None,
tol=0.0, max_no_improvement=10, init_size=None, n_init=3, reassignment_ratio=0.01)
1
2
相关参数解释(来自博客:用scikit-learn学习K-Means聚类):

random_state: 随机生成簇中心的状态条件,譬如设置random_state = 9

tol: 容忍度,即kmeans运行准则收敛的条件

max_no_improvement:即连续多少个Mini Batch没有改善聚类效果的话,就停止算法,
和reassignment_ratio, max_iter一样是为了控制算法运行时间的。默认是10.一般用默认值就足够了。

batch_size:即用来跑Mini Batch
KMeans算法的采样集的大小,默认是100.如果发现数据集的类别较多或者噪音点较多,需要增加这个值以达到较好的聚类效果。

reassignment_ratio:
某个类别质心被重新赋值的最大次数比例,这个和max_iter一样是为了控制算法运行时间的。这个比例是占样本总数的比例,
乘以样本总数就得到了每个类别质心可以重新赋值的次数。如果取值较高的话算法收敛时间可能会增加,尤其是那些暂时拥有样本数较少的质心。
默认是0.01。如果数据量不是超大的话,比如1w以下,建议使用默认值。 如果数据量超过1w,类别又比较多,可能需要适当减少这个比例值。
具体要根据训练集来决定。

import time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MiniBatchKMeans, KMeans
from sklearn.metrics.pairwise import pairwise_distances_argmin
from sklearn.datasets.samples_generator import make_blobs

获取数据

np.random.seed(0)

batch_size = 45
centers = [[1, 1], [-1, -1], [1, -1]]
n_clusters = len(centers)
X, labels_true = make_blobs(n_samples=3000, centers=centers, cluster_std=0.7)

kmeans

Compute clustering with Means

k_means = KMeans(init='k-means++', n_clusters=3, n_init=10)
t0 = time.time()
k_means.fit(X)
t_batch = time.time() - t0

MiniBatchKMeans

mbk = MiniBatchKMeans(init='k-means++', n_clusters=3, batch_size=batch_size,
n_init=10, max_no_improvement=10, verbose=0)
t0 = time.time()
mbk.fit(X)
t_mini_batch = time.time() - t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内容跟kmeans很像,只是一般多加一个参数,batch_size。

.

三、sklearn中的cluster进行kmeans聚类
参考博客:python之sklearn学习笔记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 import cluster
data = np.random.rand(100, 3) #生成一个随机数据,样本大小为100, 特征数为3
k = 3 # 假如我要聚类为3个clusters
[centroid, label, inertia] = cluster.k_means(data, k)
1
2
3
4
5
四、分类变量聚类方法的K-modes与K-prototype
K-prototype与K-modes

K-modes是K-means用在非数值集合上的一种方法,将原本K-means使用的欧式距离替换成字符间的汉明距离。
用去分类变量

K-prototype是K-means与K-modes的一种集合形式,适用于数值类型与字符类型集合的数据。

度量具有混合属性的方法是,数值属性采用K-means方法得到P1,分类属性采用K-modes方法P2,那么D=P1+a*P2,a是权重。如果觉得分类属性重要,则增加a,否则减少a,a=0时即只有数值属性
更新一个簇的中心的方法,方法是结合K-means与K-modes的更新。
code实现可参考:nicodv/kmodes

公众号“素质云笔记”定期更新博客内容:

这里写图片描述

.

延伸一:数据如何做标准化
data_zs = 1.0*(data - data.mean())/data.std() #数据标准化
1
.

延伸二:Kmeans可视化案例
来源于博客:使用python-sklearn-机器学习框架针对140W个点进行kmeans基于密度聚类划分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externals import joblib
import numpy
import tim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f name == 'main':
## step 1: 加载数据
print "step 1: load data..."
dataSet = []
fileIn = open('./data.txt')
for line in fileIn.readlines():
lineArr = line.strip().split(' ')
dataSet.append([float(lineArr[0]), float(lineArr[1])])

#设定不同k值以运算
for k in range(2,10):
    clf = KMeans(n_clusters=k) #设定k  !!!!!!!!!!这里就是调用KMeans算法
    s = clf.fit(dataSet) #加载数据集合
    numSamples = len(dataSet) 
    centroids = clf.labels_
    print centroids,type(centroids) #显示中心点
    print clf.inertia_  #显示聚类效果
    mark = ['or', 'ob', 'og', 'ok', '^r', '+r', 'sr', 'dr', '<r', 'pr']
    #画出所有样例点 属于同一分类的绘制同样的颜色
    for i in xrange(numSamples):
        #markIndex = int(clusterAssment[i, 0])
        plt.plot(dataSet[i][0], dataSet[i][1], mark[clf.labels_[i]]) #mark[markIndex])
    mark = ['Dr', 'Db', 'Dg', 'Dk', '^b', '+b', 'sb', 'db', '<b', 'pb']
    # 画出质点,用特殊图型
    centroids =  clf.cluster_centers_
    for i in range(k):
        plt.plot(centroids[i][0], centroids[i][1], mark[i], markersize = 12)
        #print centroids[i, 0], centroids[i, 1]
    plt.sho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延伸三:模型保存
from sklearn.externals import joblib
joblib.dump(km_cluster, "/..../train_model.m")
km_cluster = joblib.load(".../train_model.m")
kmeans_SSE.labels_
1
2
3
4
延伸四:HDBSCAN与Kmeans的聚类的一些纪要
如果输入数据的变量类型不同,部分是数值型(numerical),部分是分类变量(categorical),需要做特别处理。

方法1是将分类变量转化为数值型,但缺点在于如果使用独热编码(one hot encoding)可能会导致数据维度大幅度上升,如果使用标签编码(label encoding)无法很好的处理数据中的顺序(order)。方法2是对于数值型变量和分类变量分开处理,并将结果结合起来,具体可以参考Python的实现[1],如K-mode和K-prototype。

输出结果非固定,多次运行结果可能不同。

首先要意识到K-means中是有随机性的,从初始化到收敛结果往往不同。一种看法是强行固定随机性,比如设定sklearn中的random state为固定值。另一种看法是,如果你的K均值结果总在大幅度变化,比如不同簇中的数据量在多次运行中变化很大,那么K均值不适合你的数据,不要试图稳定结果 [2]

运行效率与性能之间的取舍。

但数据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如>10万条数据,那么很多算法都不能使用。最近读到的一篇对比不同算法性能随数据量的变化很有意思 [Benchmarking Performance and Scaling of Python Clustering Algorithms]。在作者的数据集上,当数据量超过一定程度时仅K均值和HDBSCAN可用。

因此不难看出,K均值算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运行速度快,能够处理的数据量大,且易于理解。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算法性能有限,在高维上可能不是最佳选项。

一个比较粗浅的结论是,在数据量不大时,可以优先尝试其他算法。当数据量过大时,可以试试HDBSCAN。仅当数据量巨大,且无法降维或者降低数量时,再尝试使用K均值。

一个显著的问题信号是,如果多次运行K均值的结果都有很大差异,那么有很高的概率K均值不适合当前数据,要对结果谨慎的分析。

此外无监督聚类的评估往往不易,基本都是基于使用者的主观设计,如sklearn中提供的Silhouette Coefficient和 Calinski-Harabaz Index [5]。更多关于无监督学习如何评估可以参考 [微调:一个无监督学习算法,如何判断其好坏呢?]。
参考:如何正确使用「K均值聚类」?
原文:https://blog.csdn.net/sinat_26917383/article/details/702406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