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又是两节教研课。姚桦老师执教《雷雨》,高丹阳老师执教《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二年级两个班人数都在30人左右,正是上公开课的理想人数。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
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无论语数,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本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即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语文课上,细节把控到位。导入环节,齐读课题时要求学生读书不要拖音。
放一段音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听到了打雷的声音,听到了落雨的声音,听到了雨停云散鸟鸣的声音…
电闪雷鸣—轻快—蛙鸣
问的是你听到了什么?然后,没有了…(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这个浅层次的目标?)
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和解释连线形式的快速复习。(一闪而过不如不过,复习?检测?)
放录音,学生听。语调轻柔,配乐优美。(更建议教师范读,有利于学生更专注于文本,同时有利于学生根据经验展开联想,构建画面,获得体验,也可同时适当使用“勾勾圈圈画画”的学习方法。)
自由朗读,思考文章写作顺序。然后按顺序分析课文,学习重点句段。这是这节课老师的着力点。
使用了“十八般武艺”。用简笔画板书,教学基本功,值得肯定;学习清单设计合理,深入使用效果一定更好;拓展学习准备充分,补充了有关雷雨的一些知识;对学生学习品质的不遗余力,留心观察,发现探究;适当训练语言,找相同词语句式等。
建议:1.备课要用心,要有教学预设。2.面向全体,人人参与。3.以儿童的视角为视角。4.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
数学课上,内容是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从问题“一年有多少天”引出数字“365”,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讲一讲你是怎样拨的(数的组成),情境设计合理,问题引入恰当。
思考:如何读?换一个数,拨、说、读…学生经过训练,掌握三位数的读写,理解数的组成,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课本上例题,显然没有理解编者的意图。只是让估一估、数一数,数的又对又快。既没有引导观察,又没有引起思考,更没有问题导向,什么方法数(选择哪个计数单位)?小学数学最常用的数形结合没有应用太多。
练习、总结、归纳比较全面。语言简单准确。
小学阶段,在具体情境中问题、活动、评价,应紧紧围绕着这一节课的目标,做好规定动作。做好预习,设计好每节课学习清单。
由此而来,每一节课,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以下问题?
你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有什么手段?(设计哪些学习活动)如何检测目标的达成?检测结果给予什么样的评价?评价结果如何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愿大家都能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教研的密切结合,成为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理解,对学习和教学活动有深入思考,对理想课堂和自身价值有执着追求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