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大家熟悉的段子,关于为什么老师要放假,在父母疯掉之前就开学那个,可爱的孩子被描述成“熊孩子”在祸害着“养”和“育”他们的人。
熊孩子各有各的“熊”法,即使像设置好程序的机器人一般,让他往左不往右,让他们快进不慢影,每天的吃喝拉撒,学习游戏也生生要磨损掉娘亲大大们的各种能量。更多的时候,他们不光慢、讲好多遍不听,小小年纪居然还顶嘴,让筋疲力尽的各位瞬间炸毛。G老师说自家4岁的宝宝最近居然也经常对他们说“我不”。
回忆我小时候,因为顶嘴没少被我妈揍过。明明大人一片好心,有理有据,为啥孩子要说“不”?原因有二:
一.成长需求
每个孩子会经历三个大的反抗期,孩子们是通过反抗,表达自己的意愿体现自己成长的需求,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二.父母的管教方式
回忆以下情况你家里有出现过吗?
有没有对孩子过于严厉?
大人是否总是命令孩子?
我们是不是不倾听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我觉得……”孩子“应该这样……那样……”
家人是否总是溺爱孩子,孩子要的都尽可能满足?
我们有没有压制孩子,非让孩子听你的?
你是不是威胁恐吓孩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压制是因为我们希望孩子像带按钮的电动娃娃,在超出成人可控范围时,声控按钮,能瞬间叫停,是没有把孩子当独立生命来尊重的。
家长吼孩子,其实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我们觉得他们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利控制他们,可孩子只是因你而来,并不是你的,他们属于他自己。
我们都以为青春期就是孩子的反抗期,NO!其实孩子的反抗期有三个:
第一反抗期出现在2-4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有不听话的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弄急了就只能三句好话不如一巴掌凑效了。
第二反抗期出现在孩子三、四年级时。
这一阶段还被称为“小团伙时代”。相互投机的孩子们组成“党徒”在一起疯来吵去,或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玩耍。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大部分孩子会从三、四年级出现叛逆和反抗?因为小时候他们太矮,大人在孩子眼里需要仰望,一声巨吼在宝宝们眼里如洪钟,让他们心里瑟瑟发抖,娃瞬间被制服。
到了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有过几年为人子女的经验,成年人的哄、压、善意的谎言,各种言而无信他们已非常了解,他们的思维已初步形成,加上处于孩子自我意识苏醒的关键期,成长的需求使他们非常渴望自由,身高上几乎可以和我们平视的孩子从外在到内在都逐渐不再处于劣势,当自由受限时,反抗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和当初给他们讲一堆道理一样,他们会有理有据地去反驳父母。
第三反抗期是青春期。
当子女的青春期遇上妈妈的更年期,无比焦虑唠叨的妈遇上撬不开嘴巴,动不动就嘭地关上房门的娃,家庭的氛围能让你堵心死。
我发现女儿思想波动最大的一年出现在初一。小学六年同学固定,初一身边的朋友大换血,来自各个学校、地域、性格的孩子信息交融,这时候择友尤其重要。虽说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他们眼中的世界和家长有着很大的区别。孩子四年级前如果没有和家长形成深度情感依赖与信任链接,这时候特别容易相信伙伴的话,质疑父母。
我女儿经常回家很诧异地对我说:“为什么我的好朋友都和妈妈吵架?”我说:“因为孩子在长大,妈妈也要跟着一起长大呀!捆住他们就会有挣脱的矛盾。你四年级就有一句话顶得我翻白眼的时候,一句话不对放学就不和我一起走了,跑到马路对面去自己走回家,那会儿我就知道你已经长大,不能再当小孩子糊弄了。”
这时候你的奖励、收买、压制统统失效,除了接纳这个不可控制的小猴子,思考怎么与反抗期的孩子相处,别无选择。他们到底要什么?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所有孩子的首要目的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第一:孩子渴望平等、尊重,需要归属感。
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就没有发言权,甚至还要求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否定了孩子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缺少了归属感。会让孩子和父母间产生的隔阂越来越多,越长大孩子就越不听话。其实他们只是渴望参与家庭事务,被父母们尊重。家长可以经常在口头说“我们家的小伙子”,“我们家的小能人”,“你是家里的小主人”,“来来来,我们一起为这个家做点……”
第二:孩子渴望家长接纳肯定,获得价值感。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获得成功体验。大人尚且是这样,何况小孩呢!很多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接纳和肯定,会默默练习某一项父母喜欢的特长,争取最乖的表现。
往往很多时候父母没观察到或无视孩子的讨乖表现,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没价值的人,因此也不愿意与父母合作。
面对青春期孩子,说了无效的话就少说,妈妈得学会“闭嘴”,唠唠叨叨便失了威严。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鞋袜小了都会换更适合的,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