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字文举,鲁国人,著名的东汉文学家。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他跟很多人一样,有两张脸,一张光彩照人,一张黯淡无光。
光彩照人的左脸
左脸的光彩照人可以从三个历史片段展示出来:
一是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每次吃梨时,孔融总是拣最小的拿:“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二是孔融10岁时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头很响,如果不是当世名人或者有通家之谊,李膺概不接待。然而,孔融却搬出老子和孔子说,您的先祖老子和我的先祖孔子亦师亦友,咱们算是累世通家了吧。李膺听了,预言孔融将来“必为伟器”。
三是山阳人张俭受宦官侯览迫害四处逃亡,因与孔融的哥哥孔褒关系不错,便逃到孔家避难。孔褒正好外出,只有16岁的孔融在家,孔融果断的将张俭藏在家中。事情泄露后,兄弟二人争相领死。
可惜的是,除了这些光彩照人的谦让、机智、勇敢外,孔融还有非常糟糕的一面。
黯淡无光的右脸
孔融担任北海相(相当于现在潍坊市长)时,经常受到黄巾军的骚扰。有一次,孔融被黄巾军将领管亥团团围住,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听到大名人孔融向自己求救,刘备“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区区三千兵马就解了孔融的燃眉之急,可见管亥的部队很不禁打,而作为败军之将的孔融的部队的战斗力就更可想而知了。那么,也就是说孔融根本没有领兵打仗的才能。
刚到北海为相时,黄巾军将领张饶带20万大军从冀州返回,孔融胸有成竹的进行拦截,准备迎头痛击,结果却被张饶杀的落花流水。据《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巾将至,融大饮醇酒,躬自上马,御之涞水之上。”打仗之前要“大饮”,焉有不败之理?
《后汉书》说的比较客气:“融负有高才,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也就是说,孔融是个夸夸其谈的高手,这倒没什么,关键是孔融的人品似乎也有点问题。
建安元年,袁绍长子袁谭攻打孔融。刚开始,孔融还装的挺爷们儿,时而读书,时而谈笑风生。没坚持多久,“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一个“奔”字形象的说明,这时的孔融不但是个常败将军,而且缺少起码的人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