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反映,想学习提高,但就是静不下心来。是啊,社会这么浮躁,生活这么慌乱,事务千头万绪,怎么能轻易的说静就静呢?更别说在学习中体验到“心流”的感觉了。
别急,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找到让我们静不下心的原因。想象一下,晚饭后开始准备读书,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书中的文字上。如果看不进去,基本原因有这么几种:一是心中有事放不下;二是手机、邮件等通讯提醒;三是学习空间杂乱。
1、心中有事。
很简单,能马上解决的事,第一时间去解决。不能解决的,将你的担心或者情绪书写出来。
就像睡眠,有人可以随时随地睡着,老师在讲台讲课,有学生都能不受打扰睡着。有人却需要带着眼罩和耳塞,才能入眠。睡眠的前提是要清空大脑,让头脑无意识存在。
往往神经大条的人,或者体力活动之后特别疲惫的人,会睡得很香。
静下心来,需要人体内达到一种平衡。心中有事,就是放了多余的能量,需要释放出来。
可以写作,可以唱歌、可以跑步,甚至可以哭泣,将一天的输入及时输出,就消除了内心的不平衡,自然就会安心了。
2、社交牵绊。
想要学习的时候,有朋友打电话约吃饭,有微信消息、邮件提醒等等,都会打乱我们的注意力。
我习惯将学习的过程,比作武林高手在闭关。期间不能有任何的打扰,否则就会打乱节奏,轻则前功尽弃,重则走火入魔。
读书的状态也是一样的,经常有外界的动向来干扰,状态就难以成形,会给人一种散漫、混乱的感觉,自然让心静不下来了。
因此,计划学习的时候,要将手机关机或者静音,反正也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儿。如果有,也不会天天有,大部分事儿都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事情。
我的习惯是,将手机静音后放在一米之外。有消息提醒的话,屏幕自动亮一下。如果自己发现它亮了,说明自己不是太专注,可以扫一眼,是否是重要信息。不是,则继续读书。
如果自己没有注意到手机亮起,说明自己进入了状态,等看完一个章节或者到了45分钟之后的休息时间,再处理那些事情。
3、环境杂乱。
做饭要有厨房,说明环境很重要。读书就要有书房,或者相对安静、整洁、舒适的地方。不用太大,一隅一角均可。重在静、简、爽。
静,就是安静。不要在喧闹的马路窗户边,不要学习的时候开电视、放音乐。听觉的信息是最容易打扰我们视觉体验状态的。
简,就是简单。书桌上不要放太多无关的东西,桌上的东西越多,越容易引发自己的思想走神儿,越会造成慌乱的错觉。读书的时候,能够用到的就是书本、几张白纸或一个本子、一支铅笔(在书上标记)和一支中性笔(在白纸上写灵感)。
爽,就是舒服。坐在书桌前,不会感觉冷、不会觉得腰酸背痛,不会觉得光线或明或暗。让营造一种适宜静心读书的环境,不要身体所累,保障工作一切就位。
比如:温度、未知和光的强度,靠近窗户、电脑屏幕应该是面向光源,不是背离光源。眼睛与材料的距离大约50厘米。坐姿要端正,背部直立,稍微弯曲。不要坐得太直,也不要弓着腰。会损伤背部。
总结一下:想要达到“心流”的状态,第一步就是要营造出好多学习环境。解决心中的事,消除社交牵绊,避免周边杂乱,这是静下心来的重要保证。
有人可能会反驳,爱书之人在闹市也能进入“心流”。是的,那是大神的境界,那是无剑胜有剑。我们普通人要先有剑,才能逐渐达到无剑。大神也是这么一步步进化而来的。
希望你我早日成为那样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