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刘丹,是洋县中医医院儿科一名普通的护士,我讲话的题目是《不要让人与人之间的善良蒙尘》我于2012年7月护理专业毕业,2013年10月到洋县中医医院儿科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刚毕业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满含热情的走上工作岗位。刚开始对自己说“我一定要用心工作、用爱服务、做好平凡工作,将爱传递到患者心中,成为病人最满意的护士。”正是这个信念激励着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为患者服务,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每一位患者的病痛。从踏上岗位的第一天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就成为了我们坚持的信念。自从穿上了这身白色的护士服,肩上就有了这沉甸甸的使命,那是提灯女神的灵魂所在。每天都以饱满的激情、感人的微笑投入到工作中去。“护理服务无小事”,这是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事临床工作这些年,我深知细心和耐心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细致的做好查对制度,杜绝一切差错的发生。
护理工作需要共同合作,离不开团队精神,在儿科工作更应如此。儿科病人较多,多为0至5岁的幼儿,较难沟通,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向患儿家属重复讲解,做好健康宣教,直到家属配合,认真做好患儿的查房、整理床单元、处理医嘱,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雾化吸入、配药换液、头皮针穿刺、反反复复的解释等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做好一名儿科护士,扎实的静脉穿刺技术必不可少。胆大心细,动作娴熟,沟通良好,基本上一针见血,获得患儿、家长和同事的肯定。除了苦练基本功,认真研读专业书本、护理论文,为自己充电,已取得本科文凭。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曾到西安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了解本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努力为临床服务。在工作中,努力成为是医生的好帮手,一丝不苟地执行好医嘱;与护士姐妹们互帮互助,遇有空位就补上,从不因不是自已的职责范围而延误患儿,除完成好本职工作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做好送医下基层,下社区,进学校健康扶贫工作和医疗保障等医院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总是在母亲这个角色中深感愧疚。我的女儿今年3岁多了,但三年来总觉得欠孩子的太多了。由于我的丈夫工作比较忙,大多时候都是由我带孩子。对女儿来说,她早早就了解医者的辛苦,早早的体谅不能被陪伴的无奈。作为她的妈妈,真的为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但每当看到她一个人默默玩耍或者听到同龄孩子的笑声时真的很心疼,每次我不敢看她那需要妈妈陪伴的眼神。一次完整的接送,一个有笑声的周末,一个她喜欢的故事……对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对一个合格母亲再正常不过。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加班、夜班、不能按时下班,甚至休息时间需要临时加班,无疑给女儿陪伴的时间大打折扣,多了一份不稳定因素。喂女儿吃饭时可能会因为临时加班让女儿早早学会了自己用勺子吃饭;女儿生病高烧不退,我却不能让她依偎在我的怀里,看着科室的患儿们挂着吊瓶靠在妈妈的怀里,我的心里说不出的愧疚。
记得有一次女儿幼儿园让孩子们排练白雪公主的故事,在讲到王子救白雪公主时,别的小朋友都在假装王子吻醒公主,女儿却毫不犹豫的做起了心肺复苏,可能这就是作为医二代基本的常识吧;记得多少次离家去医院的时候,女儿紧紧抱着我的腿,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我说,妈妈能不能陪陪悠悠啊,悠悠想让妈妈抱,我只要告诉她,有小朋友发烧了很难受,妈妈要去帮帮她,女儿很懂事,总是噘噘嘴然后慢慢的放开我,叮嘱我早点回家,回家之后还问,妈妈,生病的小朋友好点了吗?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总是鼻子一酸,女儿总是在这个时候安慰我,悠悠知道其他小朋友生病了很不舒服,很需要妈妈。所以就算舍不得也要让妈妈先帮助生病的小朋友,要学会体谅生病的小朋友,要换位思考,悠悠生病了妈妈也要先照顾我的,对吗。这是我三岁半的女儿给我上过最生动的一节课。
2018年12月13日18点12分左右,我带着孩子从汉堡店出来。看到有个人趴在地上,刚好有面包车离开,我以为是面包车撞的,掏出手机,想记下车牌号,面包车离开后。老人还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难道不是面包车撞的?这天寒地冻,他是不是喝多了摔倒了,趴在地上多冷啊!我就赶紧过去想把他扶起来,当我靠近时才看到他鼻梁和鼻孔鲜血外涌,嘴角也在流血,依照这出血速度有出血性休克的危险。身为一名护士,平时在医院也受到医德医风的教育,急救护理的培训。做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不能见死不救,于是我上前用我的职业素养对他进行基本信息的判断:摔倒者是一名男性,60岁左右,无酒味,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触颈动脉搏动微弱,鼻梁和鼻孔不断鲜血涌出。根据他的年龄和体征,我第一反应就想到是心脑血管疾病。我首先把老人头偏向一侧,然后一边拨打了急救电话,一边帮他止血。手里也没有什么可用的材料,只有一包纸巾,我只好拿纸巾给他压迫止血。我告诉女儿让她待在我的身旁,不能离开。
慢慢的,旁边商户的店员也伸出援手,拿来一卷纸和一杯水。当时他意识不清,我拒绝了店员递上的水,在老人的衣服口袋里找到了手机。由于手机带有指纹锁,我多次试着用老人的手指解锁,均失败。一抬头女儿不见了,我大声呼喊她的名字。在我的电动车旁边看到她了,她因为害怕躲在一旁,热心的店员把我的女儿带到店里,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不知道是天冷还是紧张,我竟然发抖了。
逐渐的,上前帮忙的群众越来越多,有人递上纸巾,有人给老人的身下铺上塑料袋御寒,有人帮老人穿上鞋子,在这一刻援助手越来越多,人心也越来越齐。老人的出血量渐渐减少了,突然老人电话铃声响起,接听后我急忙告知对方,电话的主人晕倒了请通知其家人。询问得知接听者是老人的家属,有糖尿病史,距离午饭后时间较长,出于职业的敏感,初步判断患者为低血糖昏迷,随即让旁边商铺的店员递来一杯糖水,协助老人饮下,约2分钟后老人神志慢慢清醒,进行简单的交流,我们扶老人慢慢坐起,询问受伤经过……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救护车终于来了,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我同前来的医护人员讲述老人的大概情况以及紧急措施。此时老人家属赶到现场,目送救护车离开,我也满足的离开了。
其实,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了一件我自己认为很平凡而且是自己该做的事。这件事在工作中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那么伟大,我相信放在中医院任何一位职工身上,都会这样做的。我更相信每人都很善良,只是遇到事时想的很多,我们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就像此时摔倒的老人一样,他心里有多想有人能帮他一把呀。对我们来说,他只是一个陌生人,但对于他的家人来说,他是至亲,是最最重要的人。换句话说,谁的家里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那一天呢?当我们的亲人或者老去时,面对困难我们多么希望有陌生人能伸出援手。你让一个座位,我扶一位老人,他帮帮孩子。只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善举都能及时出现,人间便充满了爱。
然而,近些年,“扶不扶”“救不救”的纠结俨然成了社会痛点。随着“扶老人被讹诈”“见义勇为被索赔”的新闻频繁传出,简简会单单的“扶人之举”变成了“能不能扶”“敢不敢扶”“要不要扶”的多重纠结。善良变得复杂,行善变得沉重。本来是一件很平常自然的事。所以我想大声呼吁:不要让善良蒙尘。
我相信人心是善良,相信这种善良会表现在每个洋县人的行为上,更相信这种善良会出现在洋县的每个角落,会温暖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