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暖花开,繁花似锦,阳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真是好享受啊!此刻,我想起了慈祥的母亲,四月的阳光多像我的母亲啊……
母亲一生共养育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一共六个子女。在当时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没有上过一天学堂的母亲,是跟随我父亲从山东老家来到天津的。当时仅凭父亲每月七十五元的工资收入,要供养八口之家,而且是全国都在闹饥荒的年景,全家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情。没有办法,母亲在外贸绣花厂接了一份刺绣的活计,每天忙完家务,就坐在床上埋头刺绣。有时外贸绣花厂催活,还要挑灯夜战。我常常一觉醒来,还看到母亲坐在床上,挥动着手臂上下穿针引线的背影。
有一段时间,因为绣花时间太久的原因,母亲走路的姿势都是歪的。就是这样,生活还是入不敷出,那时,亏了父亲单位工会组织职工参加‘’互助会‘’,发薪时每个入会的职工扣下几元钱,帮助生活困难的职工,渡过暂时的困难,我们家是受益者。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学同学在七零四七工地模仿战争场面分两拨玩砍战,互相扔土块,没想到隔着十几米远愣是把对面一位同学的前额给打破了,到第三医院缝了三针,花了七元钱。我一路小跑的回家找母亲要钱,母亲问明原委,二话没说从钱包里掏出七元钱。生活更紧巴了,然而事后母亲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我很惭愧。打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给家里惹祸了。那个月父亲短不了又找厂‘’互助会‘’借了十元钱。
母亲的爱是多方面的,还记得那时没钱买新衣服,我们子妹几个,平时都是穿着打补钉的衣服,但母亲总是给洗的干干净净的。为此,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了我,说:‘’别看他穿着打补钉的衣服,但总是干干净净的,你们要向他学习。‘’当时还没有洗衣机洗衣服需用手在洗衣板上用力搓,劳动强度可想而知。虽然生活艰难,但坚强、勤劳的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身躯给了儿子做人的尊严。
回想母亲的往事,绵绵的思念就像那春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儿子的心田。母亲不但会绣花,还会做衣服、棉被、棉袄、棉鞋等,好像无所不会。做饭也是一把好手,最爱吃母亲做的炸酱面和炒白菜,对了,还有母亲腌制的雪里红、青萝卜、白菜头,每逢过年母亲还会用面捏出小鸡、刺猬、小白兔等小动物,既好吃又好看,使新年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及至长大成人,仍然没有离开母亲的呵护,记得上职工大学(夜校),下班以后回家,母亲已经把饭做好,匆忙吃过母亲做的热饭,又投身到紧张的夜校学习当中。四年的夜校学习是艰苦的,能风雨无阻的坚持下来,是与母亲的默默支持分不开的。
母亲的爱无私而又宽广。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工作以后,在外有时难免受点委屈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第一想到的是回到母亲的身边,当然我不会把在外面受到的委屈或不公平的待遇讲给母亲,因为我知道以母亲的能力不会给我任何指导,相反,可能还会额外增加母亲的精神负担。我只是回到母亲身边,和母亲唠唠嗑,聊聊家常,我的心情就会迅速的恢复平静。因为这一刻,母亲用平和、知足、善良和对子女无私的爱,深深的感染着我,在母亲面前,那点委屈和不公平又算得了什么呢?母亲的慈爱在悄悄的为儿子抚平心中的沟沟坎坎。
有人说,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尽孝心,我则认为儿女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双向的给与,作为儿女在尽孝的同时,自己的收获反而更大。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好像对她的子女从来没有什么要求,在这方面,母亲和父亲有着明显的区别,父亲还有什么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想法,而母亲只希望儿女平安、健康、快乐。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一种大爱。父亲也没有错,只不过父爱添加了一部分社会属性而已。
总之,忘我的为儿女操劳一生,无怨无悔的母亲,就好像是一位没有过青春岁月,失去了自我的女性,同时,没有参加工作也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性,以至于年老了没有劳保的保障,这对母亲是不公平的,我也常常感觉遗憾。我曾经为此问过父亲,父亲告诉我,虽然那时父母的结合是父母之命,但他们也曾有过花前月下的浪漫时光,父亲年轻的时候,家里曾有六亩果木园,当春天来临之时,果木园里开满了杏花、海棠花、梨花,好看极了。父母在花海里追逐、嘻闹……一段令人难忘的青春岁月。
父亲还说,母亲没结婚以前,是在太姥姥家长大的,那时,母亲有个舅舅在南洋,每年往太姥姥家寄钱,母亲年少时,生活还是无忧无虑的。那么,母亲与社会的联系呢?我问父亲,父亲又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你母亲曾经在当地妇救会的组织下和众多当地年轻妇女一起,给八路军纳鞋底、做鞋,支援前线。还曾受到上级表彰,因为你母亲做事认真,鞋底子纳的密实、耐穿。我听了父亲的叙述,多少心里有了一些安慰,母亲曾经直接参与到抗日工作,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过一份贡献。但在我的心里,总感觉母亲的一生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母亲在生命的后期,不幸患上了阿尔滋海默症,还伴有半身不遂症。由儿女照顾又陪伴了我们六年,于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三日逝世,享年八十八岁。那年天气极寒,五十年未遇。母亲临终的前几天,我在母亲身边,守护着母亲,夜里我听到母亲的喉咙里发出声音,我知道母亲又在做梦,我仔细聆听,生怕听不清楚,在寂静的夜里,母亲发出的声音好像有节奏而且渐渐大了起来,我终于听清楚了,母亲在唱歌:‘’倭寇来犯,威海危急!烟台危急!同胞们赶快行动起来!……‘’我释然了,这是母亲回忆她年轻的时候和村里的年轻妇女们在妇救会的组织下,一边为八路军战士纳鞋底子、一边激昂、欢快的唱着抗日歌曲时的情景,我心中的些许遗憾,好像被母亲看透了一样,母亲临终前用歌声打消了儿子心中埋藏许久的小小遗憾,母亲原来会唱歌,母亲原来有属于她的可歌可泣的青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母亲的歌声,母亲与儿子的心是相通的。
母亲看来要走了,要回到故乡,回到她的小伙伴的身边去了,愿母亲一路走好!
谢谢母亲!从不向命运低头的母亲您真的好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