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了一篇
《我是如何用6年时间考了20多个证书的》,这不是标题党,全部是我这个女神经的真实经历;此文被一位专栏作者在头条号上转发,一个晚上的时间阅读量近6万这个数字,对于我这个默默耕耘的小号运营者还算是有点刺激的,但底下的留言评论,却让我陷入了思考。
有人说我能坚持,有毅力,在该努力的年龄努力了;
也有人说我是变态狂,考这么多证,有啥用?
还有人调侃到:加上出生证、学生证、毕业证、结婚证、工作证……我也有20多本,哼!
互联网也是一个江湖,有挺你的,就有喷你的。对于这种平衡的关系,我认同且接受。如同在现实生活中,你不可能取悦每一个人,做好自己最重要。
在评论区一连串的众说纷纭中,有一位朋友的留言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
“啥也不说了,握握手吧,你和我情况一样,但我没考你那么多证。这种情况就是蝴蝶效应,你如果回家就懒,除了一个破手机,别的啥也不关心,那就会越来越懒。相反,你如果积极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积极。
比如我,开始也是个懒人,事情从08奥运那年开始:开始只是在google上找到了一些技术文档,就动了学英文的想法。后来女儿出生,为了教女儿,就一直学英语至今。学了九本书,各方面的都有。
后来就健身,后来就跑步,减了六十五斤,后来就学韩语,后来又戒了烟,又学了秦篆,本专业的书也看了不少。现在每天有氧运动两小时,无氧运动两小时。上午工作空闲学会韩语,下午空闲读会英文小说,晚上陪孩子学习看看专业书。近十年形成的体系和习惯,所以只要开始,就会积极”
“只要开始,就会积极”,这句话触动了我,生命旅途中,考过的那些证,不能说为我带来了多高的物质利益,却令我这个平凡的姑娘开始懂得:努力的意义,从而经历了一段又一段努力的时光。
我不是冰雪聪明,一点就通的人;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坚定不移走下去的人。我只是一个不断在探索,在试错,在寻找方向的人。有时会迷茫,会纠结,会无助……但依然不会放弃“努力”。
“考证”正是在努力之路上的一种尝试,为了一纸凭证,我付出了时间与精力,还有那未知的机会成本。现在无法衡量“考证"的ROI投资回报率,有些证书看起来也没什么用途。
但我相信:这世上,从来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最起码,通过“考证”,我了解了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通过尝试,也能辨别出,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大大减少了以后的选择成本。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从来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即使收获甚微,至少也会让人得出一些感悟,下次,注意“选择”就是了。
你的付出在“演讲”上,总会收获有关表达的技巧;你的付出在“写作”上,总会收获组织信息的套路;你的付出在“运动”上,总不会至于身材严重走样;你的付出在“画画”上,总不会养成太差的审美观……
身边有太多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的人,经过长久的积累,渐渐的就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咖”。前一阵子,去听坚持星球的创始人“龙兄”的演讲,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讲了什么,而是他用10年的时间坚持做了什么:他从演讲小白到演讲高手,乃至演讲培训师,后来出了两本有关演讲的书籍,还开通了喜马拉雅上的付费课程……。他一直在“演讲”这条路上精进,也终归收获了应有的果实。
如果将时间倒推,他是否一开始就知道走那条路呢?是否一开始就知道付出会有回报呢?我想他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没有“预知”的能力。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选择了“开始”,让行动与想法并行。做着做着就上了“道”,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回报。
可我们大多数人的症结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当自己还在原地胡思乱想时,身边的人已经出发,所以我们会焦虑,会嫉妒,还会给到那个出发的人“大大的差评”。
可将目光再次转向我们自身时,我们还在考虑应不应该做,还在假设着各种困难,还在考虑着这样的投入值不值得。可是,“思虑与衡量”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呀,占用时间的同时还会消耗行动的心智,导致越来越不想去做。
所以在没开始之前,即使有100种想法,也只是“零”,想法太多,行动太少,即使是好的想法,也会变成一种负担。
我们不去做的原因,是因为瞻前顾后,对于结果寄予太多的期望。如果失败了,心理就会受挫。
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无论收获是什么,都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而这就是最重要的收获。从开始行动到努力付出,这样的惯性总会让人行驶在“积极”的轨道上,就有机会达到想去的目的地。
只要开始,
就会积极,
从来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