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伍子胥过韶关
伍员,字子胥。春秋后期,楚国监利人。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眉广一尺,目光如电,声若洪钟。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他父亲伍奢说员: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蒙垢忍辱,能成大事。
伍奢是太子建近臣。太子和伍奢遭奸臣费无极和楚平王陷害,太子逃奔他国,伍奢被囚禁。楚平王用费无极之奸谋,让伍奢写信召回二子,一同杀戮。伍奢知长子慈温仁信,闻父召必来。而次子有先见之明,必不肯来。伍奢写好信。楚平王派鄢将师送信给伍尚伍员,鄢将师对伍尚说:你父亲要拜相,你兄弟二人要封侯,赶快回京见你父亲吧。伍尚很高兴,拿父亲的信见弟伍员,说父亲拜相,二子封候,使者在门外,弟即可出见他们。
伍员说:父得免死,巳为至幸,二子何功,而复封侯?此诱我也,往必见诛。
伍尚不信,劝弟还是回去见父亲。伍员让伍尚稍安勿急,自己算一卦,以卜吉凶。结果得凶兆:君欺臣,父欺子,去且就诛。伍员告兄:楚王畏我兄弟在外,不敢加害父亲,兄若去,必双亡。
伍尚不听弟劝,说:吾之智力,远不如弟,我当归楚,汝适他国,我以殉父为孝,汝以复仇为孝,从此各行其志,不复相见。
伍员朝伍尚拜四拜,以当永诀。
伍尚回到楚都,见过平王,平王将父子俩一并囚禁。
费无极对平王说:伍员尚在,宜急捕之,迟则逃矣。平王派大夫武城黑率精兵二百,追捕伍员。伍员探知,大哭,说:我父兄果然被害!他回家告诉妻子,自己要逃往他国,为父兄报仇。问她怎么办?妻说:大丈夫含父兄之怨,如割肺肝,何暇为妇人计?子可速行,勿以妾为念。说完,妻子进房,自缢身亡。伍子胥痛哭一场,用藁草匆匆掩埋妻子,收拾包裹,身穿素袍,贯弓佩剑而去。
伍子胥离楚去吴,必过韶关。来到距韶关六十里处,得知韶关已重兵把守,搜查甚严,到处张贴自己的画像。伍子胥无法通关,躁急难安,焦虑异常。遇扁鹊弟子东皋公,东皋公召他进屋,睡一晚上。第二天,东皋公见他满头白发,甚为吃惊。伍子胥镜子里一看,见自己这般模样,哀伤不已。这就是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了头的典故。
东皋公有个朋友叫皇甫讷,长得像伍子胥。他让皇甫讷假扮伍子胥,伍子胥假扮皇甫讷的仆人,结果官兵一窝蜂抓假伍子胥一皇甫讷,而真伍子胥则趁乱逃出韶关。后东皋公再救出黄甫讷。
二 荐专诸 杀王僚
伍子胥过了韶关,来到吴国,无以为生,到街市吹箫乞食。
吴公子姬光,乃吴王诸樊之子。请樊死,姬光本该继位,却被王僚篡夺,自立为王。公子光心中不服,潜怀杀王僚之意,但朝中都是王僚一党,无人与公子同谋,只能隐忍于心。 公子光让善于看相的被离访求豪杰之士,辅佐自己。被离在街市见到伍子胥,大惊!说:我见识的人太多,但从未见过相貌如此非凡者。本来打算将伍子胥荐给姬光,但被王僚获知,王僚召见伍子胥,一番交流后,觉得其勇壮非常,筹谋国事,无有不妥。王僚答应出兵伐楚,为伍子胥报父兄之仇。姬光知情后,劝谏王僚:万夫之主,不为匹夫兴师。若为子胥兴师,是解匹夫之恨。胜则彼快其愤,败则我益其辱,必不可。王僚觉得有理,决定不兴兵伐楚。
伍子肯得知姬光劝王僚罢兵,便辞去大夫之职。姬光又在王僚面前说:伍子胥有怨望之心。王僚于是逐渐疏远伍子胥。伍子胥耕于阳山之野。姬光常去探望,并送去粮食布帛,渐渐将子胥纳为心腹。
一次,姬光问伍子胥:你足迹踏遍楚国吴国,遇到像你一样才勇过人之人吗?
伍子胥说:我算不了什么,我见过一个叫专诸的人,是真正的勇士,长得高额深目,状如饿虎,声若巨雷,力敌万人。平生好义,不畏强暴,见人有不平之事,即出死力相助。我们已经结为异姓兄弟,他离此不远。
姬光和伍子胥坐车去拜访专诸,相见之后,姬光送大量黄金布帛给专请。专请坚辞不受。经伍子胥力劝,才收下。这样姬光又把专请纳于门下。
一日,姬光把欲杀王僚的心愿,告知专诸。专诸沉思良久,说:凡事轻举无功,必图万全。夫鱼在千仞之渊,而入渔人之手者,以香饵在也。欲刺王僚,必先投其所好,乃能亲近其身。不知王所好何在。
姬光说:好味。
专请问:味中最好何者?
姬光说:尤好鱼炙。
于是,专请告辞姬光,去学鱼炙。三个月后,学成归来。凡尝过他做的鱼炙的人,都说味道极其鲜美。专诸复见姬光。姬光把他藏于府中。
姬光召来伍子胥,问:如何近身吴王?
伍子胥说:夫鸿鹄所以不可制者,以羽翼在也。欲制鸿鹄,必先去其羽翼。吾闻公子庆忌筋骨如铁,万夫莫挡,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虎,王僚得一庆忌,旦夕相随,尚且难于动手,况其母弟掩馀、烛庸并握兵权,虽有擒龙搏虎之勇,鬼神不测之谋,安能济事?公子欲除王僚,必先去此三子,然后大位可图。不然,虽幸而成事,公子能安然在位乎?
姬光沉思半晌,说:君言是也。你且回去,待有闲暇,再相商议。
伍子胥知楚平王死,捶胸大哭,终日不止。公子姬光觉得奇怪,问:楚王乃子之仇人,闻死当称快,怎么反而大哭呢?
伍子胥说:我不是哭楚王之死,而是恨自己未能枭彼之头,以雪我恨。伍子胥一连三夜辗转无眠,想出一个计策。他问姬光:公子欲行大事,还没找到机会吗?
姬光说:日思夜想,还是没想出好办法。
伍子胥说:今楚王新殁,朝无良臣,公子何不奏过吴王,乘楚丧乱之际,出兵伐楚,可以图霸。
姬光说:若派我为将,怎么办?
伍子胥说:公子假装坠车伤脚,王必不遣。然后推荐掩馀、烛庸为将。再让公子庆忌去接连郑国、卫国,共同攻打楚国,此一网而剪除三翼,吴王之死不远矣。
姬光又问:三翼虽去除,延陵季子在朝,见我行纂,哪能容忍?
伍子胥说:吴国晋国刚建立友好关系,令季子使晋,以窥中原之裂隙。吴王好大喜功,而疏于计谋,必然听从。待季子远使归国,大位已定,岂能复议废立之事?
姬光欣喜异常,下拜说:孤得子胥,天赐也。
第二天,姬光把乘丧伐楚之利,告知王僚。
王僚欣然同意。
姬光又说:这事本来我该效劳,但因从车上摔下,重伤足胫,正在医治,不能如愿。
然后,姬光推荐掩馀、烛庸为将,领兵伐楚。又建议公子庆忌往收郑、卫之兵,共同伐楚。而延陵季子出使晋国,以观中原之形势。 王僚听完大喜,便按姬光所说照办。这样王僚身边最重要的四人都已离去,只有姬光在朝。于是,姬光、伍子胥、专诸密谋刺杀王僚。
一日,公子拜见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新学鱼炙,味甚鲜美,异于他炙,请王辱临舍下尝之。
王僚欣然许诺:来日当过王兄府上,不必过费。姬光埋伏武士于室内,再命伍子胥暗中招募敢死队,隐蔽于室外。一切准备就绪,再请王僚。
王僚入宫,告其母曰:公子光具酒相延,得无他谋乎?
母曰:光心气怏怏,常有愧恨之色,此番相请,量无好意,何不辞之?
王僚说:辞则生隙,严为戒备,有何惧哉?
于是,王僚身穿三重兽皮坚甲,陈设卫兵,自王宫起至姬光家门,接连不断。
王僚进门,姬光上前拜见。入席,姬光坐于旁。王僚亲信布满堂阶,陪席力士上百人,皆操长戟,带利刃,不离王僚左右。
厨师上菜,必须在庭下搜身换衣,然后膝行而前,十余力士握剑挟持以进。厨师将菜放上桌,不敢抬头仰视,又膝行而出。
姬光向王僚及陪侍敬完酒,假装脚伤疼痛难忍,对王僚说:我足疾发作,痛彻心髓,要用棉布缠裹,才能止痛。君王宽坐一会,我裹好脚,便来相陪。王僚说:王兄请自便。
姬光佯装一瘸一拐,进入内房密室。少时,专诸告进鱼炙,遍身被搜查后,力士挟持专诸进到王前。
专诸事先将极其锋利的短剑,藏在鱼腹中。待将鱼炙敬献王僚之际,突然抽出短剑,直刺王僚之胸。专诸力举千钧,王僚尽管身穿三重坚甲,也被刺穿,并透过脊背。王僚大叫一声,登时气绝。侍卫力士一齐拥上,刀戟并起,将专诸剁成肉泥,厅堂大乱。
姬光知大事告成,便让密室中的武士一齐杀出。两方交斗,王僚这边群龙无首,死的死,逃的逃。外面的卫兵也被伍子胥的敢死队杀散。
这样,姬光在伍子胥荐专诸,献计策,鼎力协助下,成功刺杀王僚,顺利登上吴王宝座。他自号阖闾。
掩馀、烛庸、庆忌闻朝中之变,各自逃往他国。
三 荐要离 杀庆忌
庆忌是王僚之子,智勇过人,万夫莫挡,在外招慕死士,随时准备为父报仇。
庆忌一日不除,阖闾一日难安。阖闾问伍子胥:子访求谋勇之士,已非一日,找到专诸一样的刺客吗?
伍子胥说:我知道有个矮小之人,可与之谋。
阖闾说:庆忌力敌万人,矮小之人岂能谋刺?
伍子胥说:其人虽矮小,实有万夫之勇。此人姓要名离。然后伍子胥讲一个要离不畏强,不惧死的故事。
吴王阖闾听完,对伍子胥说:子为我召之。
伍子胥找到要离,带他见吴王。吴王看要离身材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大失所望,心中不悦。问:子胥称勇士要离,就是你吗?.
要离说:臣细小无力,迎风刚伏,负风则僵,何勇之有?然大王有所遣,不敢不尽力。
阖闾默然不语。伍子胥知其意,说:夫良马不在外形之高大,所贵者力能任重,足能致远而已。要离形貌虽陋,其智术非常,非此人不能成王事,王勿失之。
听了伍子胥的话,阖闾将要离延入后宫,赐坐。要离说:大王心头所患,是王僚之子庆忌吧?我能杀他。
阖闾笑着说: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矫捷如神,万夫莫挡,你岂是他的对手?
要离说:善杀人者,在智不在力。臣能近庆忌,刺之如割鸡。
阖闾说:庆忌明智之人,招纳四方亡命之徒,哪会相信你,让你接近他?
要离说:我佯装负罪出奔,愿王戮臣妻子,断吾右手。庆忌必信臣而近之,这样便有机可乘。
阖闾生气地说:你没罪,我何忍加此惨祸于你?
要离说:我听说,安于妻子之乐,不尽事君之义,非忠也;怀家室之爱,不除君之患,非义也。臣以忠义成名,虽举家就死,其甘如饴。
伍子胥在旁,对吴王阖闾说:要离为国忘家,为主忘身,是千古豪杰之士。功成之后,表彰其妻子,不隐没其功勋,使其扬名于后世,足矣。
圔闾便同意了。于是三人定计,让要离获罪受罚。
次日上朝,伍子胥荐要离为将,请兵伐楚。
阖闾训道:寡人观要离之力,不及小儿,何能胜伐楚之任?况寡人国事粗定,岂能用兵?
要离上前说:大王不仁,子胥为王定国,王却不为子胥报仇。
阖闾大怒说:这是国家大事,岂是野人所知?胆敢当朝责辱寡人。于是,命武士砍断要离右手,关进大牢。并派人把他妻儿抓起来。伍子胥假意悲哀叹息而出。各大臣都蒙在鼓里,不知怎么回事。过了几天,伍子胥密告狱吏,对要离适当宽松。要离乘机逃出。阖闾“得知”,将他妻儿烧死,丢弃于市。
要离逃出吴境,一路喊冤,听说庆忌在卫国,便到卫国求见。庆忌疑其有诈,不纳。要离脱掉衣服。庆忌见他右臂被砍断,才相信他。问:吴王杀你妻子,砍你手臂,你来见我,何事之有?
要离说:我听说吴王杀公子父亲,夺去大位。现公子结连诸侯,将有复仇之举。臣以残废之身相投,臣知吴国国情,以公子之勇,臣为向导,可灭吾。公子父仇可报,臣可雪妻子之恨。
庆忌还是不太相信,派心腹之人潜入吴国,探之要离妻儿果真被吴王焚弃于市。庆忌才完全信任他。让他训练军士,修建战船。三个月后,所有战船顺流而下,准备攻打吴国。庆忌与要离同坐一舟。行到中流,远离其它战船。要离说:公子可坐船头,以督助划船之人。庆忌到船头坐定。要离左手执短矛侍立在旁。忽然江上刮起一阵怪风,要离转身立于上风,借风势以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倒提要离,溺其头于水中,反复三次。乃将要离放于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加刃于我!旁边军士持戈戟欲刺要离,庆忌摆手说:此天下勇士,岂可一日之内,杀勇士二人。告诫左右:勿杀要离,让他回吴国,以彰其忠勇。说完,推开要离,以手抽矛,血流如注而死。
要离心愿己了,不愿苟活于世,夺下旁人之剑,自断其足,刎喉而死。
四 荐孙武 伐楚国
阖闾在伍子胥的谋划下,不仅成功刺杀王僚,登上吴王宝座,而且危及吴王权势与性命的三大隐患:庆忌、掩馀、烛庸都被除去。阖闾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安心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治国强军。伯嚭和伍子胥有相似经历,其祖父为楚大臣,父亲被楚王杀害。他和伍子胥一样,心怀与楚王不共戴天之仇,也逃到吴国,共同辅佐吴王阖闾,欲借吴军灭楚复仇。
伍子胥和伯嚭再三劝吴王出兵伐楚。阖闾问:谁可为将?伍子胥举荐孙武,说:此人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包藏天地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皆莫知其能,隐于罗浮山之东,诚得此人为军师,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
阖闾让伍子胥带黄金十镒,白璧一双,驾车前往,礼聘孙武。
掩馀、烛庸投奔楚国,楚昭王让他俩在舒城练兵御吴。孙武领兵击破舒城。杀掩馀、烛庸。阖闾想乘胜追击,直取楚都郢城。孙武说:民劳不可骤用。阖闾于是班师。
伍子胥对吴王献计说:凡以寡胜众,以弱胜强者,必先明于劳逸之数。楚执政者皆贪庸之辈,莫肯任患。请为三师以扰楚,我出一师,彼必皆出。彼出则我归,彼归则我另出一师。如此往复,使楚疲于应付,心衰力竭。然后突然袭之,无有不胜。阖闾以伍子胥之计而行。其后阖闾拜孙武为大将,子胥、伯嚭副之,统兵六万,号称十万,攻伐楚国。
吴军势如破竹,一路杀来,离楚都郢城不远,阖闾问诸将:何时可入郢都?伍子胥说:楚军虽败,然郢城坚固异常,且三城联络,攻取不易,须分军三路: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郢都,同时进攻三城,楚军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都不保。孙武说:子胥之计甚善!于是阖闾让伍子胥引兵一万攻麦城。孙武引兵一万攻纪南城。阖闾同伯嚭领大军攻郢都。
伍子胥领兵进到离麦城不远的地方 ,屯驻兵马。他换上便服,让两士兵跟随,观察地形。看到一农夫牵驴磨麦,受到启发,心生破城之计,当即回营,暗传号令:每个军士做布袋一个,内皆盛土;又带草一束,明日五鼓交割,如无者斩!
至次日五更,又传一令:每车带乱石若干,如无者斩!比及天明,分军两队:一队往麦城之东,一队往麦城之西。吩咐各将将所带土石草束堆在一处,筑起小城。没多久,两座小城筑成。东城狭长似驴形,名“驴城”。西城圆,像磨形,名“磨城”。蔡侯不解其意。子胥笑曰:东驴西磨,何患“麦”之不下。
守麦城的主将斗巢出城挑战伍子胥。斗了若干回合,伍子胥说:你已疲劳,放你回城,明日再战。于是,斗巢引军回城。
伍子胥让被俘的楚军混入斗巢军,他们半夜在城墙上放下绳索,吊上吴军。等被发现,吴军已上去百余人,他们打开城门,伍子胥率军杀入城中,攻破麦城。
孙武也用计攻破了纪南城,这样郢都不攻自破。楚昭王及一干人逃离郢都。阖闾、孙武共入郢都,伍子胥自麦城来见。阖闾在楚王之殿,接受百官朝拜,置酒欢宴。当晚,阖闾宿于楚宫,左右抓来楚王夫人以献阖闾。伍子胥没找到楚昭王,指使孙武、伯嚭等大臣分别居于楚各大夫之室,淫其妻妾以辱之。
伍子胥寻楚平王墓不得,在一老者指引下,得知楚平王葬于湖底。伍子胥派人涸干湖水,挖开平王墓。平王之身,用水银敛过,皮肉未腐烂。子胥一见楚平王之尸,怨气冲天,手持九节铜鞭,鞭打三百,肉烂骨折。又左脚践踏其腹,右手挖出其眼珠,愤怒地说:汝生时枉有目珠,忠奸不辨,听信谗言,杀吾父兄,岂不冤哉!再砍断平王头颅,毁其衣衾棺木,同骸骨一起抛弃于荒野。
十九年过去,伍子胥终于为父兄报仇雪恨。
五 子胥死 吴国亡
吴王阖闾攻入楚都郢城后,其弟夫概领手下兵马返国称王,并联手越国,共同抵抗阖闾之军。太子波发信父王阖闾,告知国中之变。阖闾带兵回吴,以靖内乱。夫概逃往他国,越军退回本国。后阖闾为报复越国,领兵伐越。结果阖闾右脚被砍伤,回国不久,便死了。临死前,与子胥商议立嗣之事。子胥劝吴王立太孙夫差,此时太子波已死,夫差二十六岁。阖闾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并告诫他:好好辅佐太孙夫差。阖闾死后,夫差继位吴王。 夫差守丧三年。除丧即领兵攻打越国,为祖父报仇。勾践战败,领败兵五千余人,逃至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围住,旦夕可破。文种献计越王勾践:吴国太宰伯嚭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以子胥同朝,而志趣不合。吴王害怕子胥,喜欢亲近伯嚭。若贿赂伯嚭,结其欢心,与他商定存越之约。太宰再言于吴王夫差,夫差无有不听。伍子胥阻拦,也起不了作用。于是,越王勾践派文种带宫中美女八人,黄金千镒,白璧二十双,夜造太宰营,求见太宰。伯嚭初欲拒绝,派人探其来意,得知带了重礼,于是召入府中。文种献上礼物,告诉伯嚭,吴若存越,美色财货将源源不绝献于太宰。请太宰说于吴王,不杀勾践,让勾践入吴,朝夕侍侯吴王。
第二天,伯嚭带文种见吴王,让文种在门外等候,自己入殿先见吴王,陈述一番灭越存越之利弊。伯嚭一向谀词取悦夫差,深得夫差信任。听完伯嚭之言,有心赦越,便召见文种。文种膝行而进,卑词告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愿举国请为吴臣,勾践愿为吴王臣仆,侍侯左右。夫差许之。子胥在旁,连叫:不可!不可!文种吓得倒退几步。子胥谏说:越与吴邻,有不两立之势,若吴不灭越,越必灭吴……吴王夫差听不进子胥之言。这样越国不灭,越王勾践与文种、范蠡等大臣均未被诛。勾践与范蠡来到吴国,服事吴王。文种留下,治理越国,并源源不断向吴王和太宰进献美女财物。
伍子胥多次严词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灭越国,免遗后患。夫差不仅不听,还非常反感。最后赐剑伍子胥,令其自杀。子胥接剑在手,仰天大呼:天啊!天啊!昔先王不欲立汝,赖吾力争,汝得嗣位。吾为汝破楚败越,威加诸侯。今汝不用吾言,反赐吾死。吾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他告诉家人:我死后,挖出我的眼珠,悬挂于东门,我要看着越兵入吴城。说完,自刎其喉而死。
三年后,夫差将勾践和范蠡释放回越。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文种、范蠡精心谋划辅佐下,越国逐渐强大。另外,两位谋臣用各种阴谋手段,麻痹懈怠夫差,削弱其国力。最后,历经十年教训,十年生聚,勾践出兵伐吴,三战三胜后,困住吴军,逼迫夫差自杀,灭掉吴国,成为当时霸主。
夫差如果听了伍子胥之言,结局完全相反。可惜夫差的智力完全不在伍子胥一个档次。
六 伍子胥的智慧与缺陷
伍子胥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识人之明。 阖闾是个有智慧有眼光的君王,他善于纳谏,善于使用人才。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深知靠自己个人的力量,达不到目的。所以一直网罗各类英才,辅佐自己,成就伟业。他网罗的第一个人才就是伍子胥。老子孔子都认为知人者智。这方面,伍子胥可说是个高人。他推荐给阖闾的三个重要人物,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专诸刺杀王僚,让阖闾登上王位,。要离杀庆忌,消除阖闾心腹之患。孙武领兵杀掩馀、烛庸,并打败楚国。
第二,出谋划策。荐专诸刺王僚时,伍子胥为姬光定“制鸿鹄,去羽翼”的策略,将王僚身边四个重要人物,用计调离,从而成功刺杀王僚,使姬光顺利登上吴王宝座。
攻打楚国时,伍子胥向吴王献计:将吴军分三队,循环往复骚扰、疲累楚军,达到以逸待劳,打败楚军的目的。他领兵攻打麦城时,用“东驴西磨”之法,派俘虏混进楚军队伍。入城后,晚上用绳子吊一百多吴军进城,打开城门,一举歼灭麦城守军。
第三,先见之明。伍子胥见到父亲召兄弟俩回京的信时,告诉哥哥伍尚:楚王害怕我兄弟俩在外,一定不敢加害父亲。如果回去,必遭全部杀戮。结果哥哥不听,回到父亲身边,果然都被杀害。
吴王夫差打败越国,饶恕越王勾践不死,让他服事自己。三年后,将他释放回国。几年时间里,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掉越国君臣,以绝后患。吴王一概不听,甚至赐死伍子胥。结果如子胥之言,落得亡国身死的下场。
伍子胥的缺陷,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识人不明。前面讲伍子胥识人之明,这里又说他识人不明,岂不矛盾?是矛盾,但这种矛盾的确存在于伍子胥身上。他推荐的专诸、要离、孙武为吴国和吴王阖闾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他保护的伯嚭和举荐嗣位的夫差,不仅要了他的命,还导致夫差自杀和吴国灭亡。
伯嚭与伍子胥有相似的经历,他也逃到吴国,在伍子胥的帮助下,也被委以重任。被离告诉伍子胥:你只知伯嚭外在经历与你相似,但不知他内心,伯嚭为人,鹰视虎步,其性贪侫,专攻而善杀,不可亲近,若重用之,必为子累。伍子胥不以为然。在攻打楚国过程中,伯嚭打了败仗。孙武对伍子胥说:可以借战败之名,杀伯嚭。伯嚭为人,矜功自傲,久后必为吴国之患。伍子胥不同意,说:他虽然犯兵败丧师之罪,但之前功劳不小,况敌在前,不可斩一大将。这样伯嚭在伍子胥的保护下,不仅没被杀头,反而由于不断献媚夫差,越来越受到夫差宠信。虽然伍子胥居相位,位高伯嚭,但由于性情耿直、强悍,意见总与夫差相佐。所以夫差越来越疏远伍子胥,而亲近伯嚭。伍子胥预见吴国将亡,出使齐国时,带上自己的儿子,改姓王孙,留在齐国。伯嚭把这事密告夫差,并说伍子胥将背叛吴国。于是,夫差赐剑子胥,令其自杀。
吴王阖闾临死时,由于太子波已死,欲在其余诸子中选择可立者,想听听伍子胥的意见。太子波长子夫差,二十六岁,生得昂藏英伟,一表人才。他听到祖父择嗣的消息,找到伍子胥,说:我是嫡孙,欲立太子,舍我其谁?此在相国一言耳。伍子胥答应推荐他。
阖闾叫人召来伍子胥,商议立储之事。
伍子胥说:立子以嫡,则乱不生。今太子虽不禄,有嫡孙夫差在。
阖闾说:吾观夫差,愚而不仁,恐不能奉吴之统。
伍子胥说:夫差信以爱人,敦于礼义。父死子代,经之明文,又何疑焉?
阖闾说:寡人听子,子善辅之。
伍子胥对夫差的了解,不如阖闾深。但阖闾听了伍子胥的建议,立夫差继位。结果导致巨大灾难:伍子胥被勒令自杀;夫差身死;吴国灭亡。
第二,性格耿直、强悍。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伯嚭受贿于越,便和越大夫文种一起劝吴王夫差:存越国,留勾践。结果夫差听信伯嚭之言,最后导致身死国亡。在这过程中,伍子胥多次劝谏夫差:杀勾践,灭越国。他言辞生硬激烈,甚至将夫差比为亡国之君。夫差自然反感,并排斥他。从夫差的作为来看,的确如他祖父所言:愚鲁不仁。不然结局不会那么悲惨。.
伍子胥劝谏夫差时,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柔和委婉,而是口气生硬,言辞激烈。甚至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教训夫差。夫差自然难以接受,并厌憎伍子胥。
第三,不能审时度势,激流勇退。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掘平王墓,鞭平王尸,剁平王头,终为父兄报仇雪恨,实现他人生最大心愿。本该急流勇退,离开险恶的政治环境。孙武劝他:子知天道乎?暑往则寒来,春去则秋至。王恃其强盛,四境无虞,骄乐必生。夫功成不退,将有后患。吾非徒自全,并欲全子。说完,孙悟飘然而去。伍子胥不以为然,结果被孙武言中,伍子胥家破身亡。
2020年10写 11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