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到天上的明月了,今晚出门散步,抬眼望去,一颗不太圆的明月刚刚挂在头顶。因为心中有信仰,看着那一轮明月,我一面在心中默念着:“南无月光菩萨。”一面抬头望着天空中的明月。那皎洁的明月,月光即柔和纯净,又干净明亮,好像是一朵刚刚盛开的白莲花,倒挂在广袤无垠的夜空。
看着这天空中的明月,一种思乡感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我不仅思念着家乡许久未曾谋面的亲人朋友,也思念着异地许久未曾谋面的朋友,就让月光捎去我的思念吧?此时的我,真想送一轮明月,送给我的亲人和朋友们。
送你一轮明月,祝福我的亲人和朋友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乎所有生活在异地的游子,都同有这种情感。无论你身在何处,家,永远是心灵的归属。难过时想想家乡的明月,那么祥和,像是母亲慈祥的微笑,温暖着我们的心房。受挫折时,想想家乡的明月,那么光亮,照亮了前方的路。成功时,想想家乡的明月,那样一点点地变圆,就像是在告诉自己要不断地追求完美。
送你一轮明月。“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同在一方天空下,同赏一轮明月,就若是在身边一般的亲近。你没有太多的离愁,也没有太多的豪迈,却是朋友最好的宽慰。只有一种冲动,祝福我们的友谊,无论有多少山重水隔,友谊都可以天长地久。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讲过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愕然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不能送明月给那个小偷,使他感到遗憾,因为在黑暗的山林,明月是照亮世界最美丽的东西。不过,从禅师的口中说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这口里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实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净的本体。
从古以来,禅宗大德都用月亮来象征一个人的自性,那是由于月亮光明、平等、遍照、温柔的缘故。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一轮明月,向来就是禅者努力的目标。在禅师的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乌云遮住的明月,一个人不能自见光明是多么遗憾的事。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定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生活在尘世中的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的人和许多事。这其中就有不少是误入迷途的人,如果我们也能像那位老禅师一样,心怀爱心,而不是冷眼、斥责、鄙夷、粗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送一轮明月给许多人呢?唤起他们埋在灵魂深处的爱和良知,让他们的心被一轮明月照亮。从此变得皎洁如白莲花一样晶莹如玉;让他们的灵魂如沐春风如逢甘露,从此变得高尚纯洁;让他们的双眼变得明亮,以便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远离人世间的假、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