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练习是一个奇怪的概念,理由有二。第一,它违背了人们对“人才”的第一印象。人们常会认为,练习的人才的关系就如磨刀石和工具:前者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瓷实的刀片——即与生俱来的才能,仍是难为无米之炊。精深练习提出了一种诱人的可能性:它可能是一个锤炼刀片的过程。
第二个理由是,精深练习需要犯错,才可以转化为技能。而人们极力避免犯错误。所以需要理解精深练习是怎样工作的,首先应该思考错误这个“讨厌鬼”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高考其实就是一个精深练习的过程。我们那些看似渊博的知识,看似天才的考生,其实都不过是精深练习的结果。我们日复一日的沉浸于题海之中,我们能够坚持不懈的刷着一套有一套的试卷。到了最后,日复一复不厌其烦的的考试之后,你知道了答题的套路,你脑海里也掌握了基本的文学常识,你记住了那些化学公式…所有的一切,看似是天才与庸才的博弈,其实不过是精深练习的结果,最后取得成绩的好与坏,都不过是你在反复练习和犯错的过程中所用心的程度的反应罢了。整理考场的那一天那一车车拉出去的废纸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人生其实更是一个精神练习的过程,我们每天读的书,看的美剧,学习的知识,都是一个不断练习、不断犯错然后不断地改进的过程。我之前总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啊,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历史,你读了又能怎样,很不切实际,又不能运用到生活中。但是后来某天,我们朋友一起去徒步旅行,听他们在谈论《史记》、谈论《红楼梦》、谈论崇祯…自己不能融入他们,因为我不知道,我不了解,我无法向他们一样输出自己的观点,我只能沉默,他们说的越多,我越沉默,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越不敢越人交流。忽然那我就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悲哀和对自己的无力,那种绝望,想起来都还让我心痛。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么一段时候,但是其实,挺过去了也就没什么。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们真的仅仅看而已,留下一个印象,不思考、不交流。但是后来慢慢的,看得多了,接受的观点也多了,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进行筛选,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的是要感谢这样一个宽容时代,能够让我能够持之以恒学习、开始犯错、进行辩驳。就像是小学时候的那个成语:铁杵成针,我终有一天会忽然发现:哦,我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了。
日复一日叠加起来的,不仅是见识更是人生。
���|35�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