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阳春,风和日丽,周末的郊外,天空飘飞着五颜六色的风筝。
细长的线,连着形态各异的风筝,装点着明媚的春光。天上有五颜六色的图案,地上是欢呼雀跃的儿童。
现如今的风筝,都是专门工厂做好的,各种图案应有尽有,以飞鸟为主。配套的绳子和线框都是成品,而且便于携带,风筝的龙骨和外衣也比较耐用。只有有钱,三十五十就可以买一套心仪的风筝了。
所以,现在的风筝只有放飞时的快乐,失去了制作过程的创作喜悦,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依稀还能记得,七八岁的我就开始和父亲学着制作与放飞风筝了。
那是从背诵高鼎的《村居》开始的,这是一首关于风筝的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前两句写景,和小时候的老家很相似。二月里来的春天,小草在春风里疯狂地生长,麻雀之类的鸟儿在枝头穿梭,没有黄莺。村头那棵大柳树,腰身粗壮如悍妇,然而枝头如淑女的长发,清风徐来,左右摆动,抚摸着在桥头玩耍的儿童。
后两句纪实,像我们这帮读书不上进的孩子们,没放学就逃离了学校,想着自己做好的风筝,看能不能借着东风,送上一程。这的确是我们那时真实的心理,只可惜全被玩占据了。
对于风筝,我比鲁迅的兄弟幸运,绝不会出现做风筝时被发现,又被撕坏并踏上几脚,还被嫌恶,并被当做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因为父亲也比较热爱风筝,并指导我和弟如何去做风筝和放风筝。
春天里放风筝,然而准备工作要从去年冬天开始了。首先是收集材料,竹子当然是现成的,屋后长满了五月竹,立砍可取;还有蒲草,扁扁的叶子,村西头的小河里长满了这些东西,然而要捡最长最好的,在秋后割下收好;再有就是麻绳,最好的是火麻绳,比较的结实,可能是含有的纤维丰富更坚韧一些。
放风筝的线绳是要自己动手的,那时没有成品的尼龙绳,就是有,也是舍不得买,谁也不会在玩上投入钱财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就地取材,真正的原生态。比如火麻,老坟滩,小河边,有野生的火麻,秋天带上砍刀,砍上几捆,放在小河边,压上一些泥土,沤上十天半个月,再捞上来剥去里面的麻杆,麻杆用来冬天给父亲燎酒,剥下的皮洗净晾干,就是火麻绳了,然而成绳还要一个过程,大都是自己搓或者捻出的。
放风筝的叫线,不能叫绳,绳太粗,线要细些。绳是用双手掌来搓成的,而线是用手指捻出来的。火麻皮大约一米多长,捻的时候要双手配合,右手指头捻,左手指头上劲,细细的绳就捻出来了,一边的火麻皮用完,要添加新的火麻皮,通常是先把火麻皮撕成一条一条的。左右两边添加时,尽量错开半米的位置,接头处要浑然天成,尽量天衣无缝。
风筝线一定要用心去捻,那可是唯一和风筝相连的介质,结实劲道是最重要的。就像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亲情和血脉是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无论子女飞到哪儿,维系在父母之间的那根线永远是坚不可摧和牢不可破的。
风筝线不宜太细,细很了不结实;也不能过粗,粗了笨重,给飞起的风筝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风筝线的粗细要恰到好处,如细柳丝。捻好的线绳绕在自制的工字形线框上,基本上是在一个冬天的闲暇时间里悄悄完成的。
然后就是做风筝了,先设计一个图案。因为工具的限制,通常是正六边形或者大鹏鸟的形状,只要不需要太复杂就行了。材料就是自家的竹子,选好三年生的原竹,破开,分成条,把每条再去肉留青,刨光之后截成适当的长度,做为风筝的龙骨。这样的材料,结实有韧性。
根据预想的图案,用捻的火麻线把各竹条的交接点处扎住,通常是十字交叉来系,这样牢靠。
下面就是糊纸了,通常是面对地面的一面糊纸。浆糊是用面粉自制的,纸只能找来报纸和白纸。先糊上一遍,干了之后再糊一遍,浆糊要求涂抹均匀,第三遍糊上之后,有可能的话用毛笔画上适当的图案,一个风筝基本上就做成了。然后寻找风筝的重心,可以是一点,也可以是三点,最后都汇聚到一根线上,连接着风筝线。
还要给风筝配重,就是加一个长长的尾巴,降低风筝的重心,改变风力的作用位置,起到平衡的作用。
做了这些工作,基本上一个风筝就做好了,放飞时再做一些调整,龙骨的松紧,尾巴的长短等再做一些变化,使得风筝更能迎风飞上蓝天。
然而我们还会给风筝装上琴弦,使得在高空中舞动的风筝还能迎风发出悦耳的声音。那秋天收割的蒲草就派上了用场,用小刀轻轻地把蒲草破开,留下正面,再细细地刮去干了的瓤,直至成薄薄的一层,拉直用嘴吹去,就能发出清纯的声音。通常刮出三四片,找来一些黍结,用刀从中间取一道缝,把刮好的蒲草的两端夹在缝中,并绷紧,然后固定在风筝上,这样风筝迎风招展时,风吹动绷紧的蒲草,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离多远就能听到风筝在唱歌。
冬去春来的时候,万物复苏,小草偷偷的从地下探出了头,小燕子也开始绕梁呢喃的时候,也就可以放风筝了。
放风筝的天气,不是看地面的风有多大,而是观察天上的风是否平稳。风筝能不能放好,关键要看能不能接上天风。
早上起来,看好风向,我和弟就会拿着做好的风筝,跑到村东面的空地里,弟拿风筝往天上送,我拽着线迎着风跑,边跑边放手中的风筝线,且一拉一放,借助风力风筝就渐渐地飞上了天空。
然后,始终一拉一放,在收放之间,风筝就慢慢地攀升到一定的高度,起先可能还会左右摇动,然而当接到天风时,风筝就会稳稳地在空中停留,只要拉住那条优美的弧形风筝线就行了。
有时,索性就把风筝拴在小树的树干上,在风筝的歌唱声中,开始早晨的背书。偶尔抬头看看,风筝依然还是那么平稳,尾巴在风中像一条蜿蜒的蛇。蒲草发出的声音会惹得早起的人们抬头仰望,发出会心的一笑。
上学的时候,风筝是要收下来的,如果风力发生变化,风筝极易耍落下来,那可是要命的事。
放学和周末,是没有时间放风筝的,因为农村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春天的到来,更是惹得大人孩子都忙忙碌碌。所以,放风筝就只能是在早上了。
初春的清晨,春风拂面,杨柳依依,风筝在清澈的天空里自由地唱歌,人们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而如今,在灰蒙蒙的天空中,在周末的黄昏里,偶尔也能看见一些花花绿绿的风筝,然而却找不到一只会唱歌的风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