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单位女同胞合伙搓了一顿,想来竟是第一次全员聚餐,大家纷纷拍照发朋友圈。
一刚入职的小妹妹配文“the girl's day”,另一个同事在底下评论了句“妇女之夜走起”。
小妹妹掩面而泣“什么妇女,明明是女神之夜好吗?”
女生在二十出头时,总对“妇女”两字有莫名的芥蒂。感觉跟“妇女”搭上边,就是一种侮辱。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妇女”形象:更多的是终日抱着孩子,喂奶洗尿布,洗手作羹汤,蓬头垢面,青春不在的旧时代家庭主妇。
不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的噱头太大太严肃,还是“妇”字天然带有“贬义”。处于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中,“妇”字总带有被歧视的意味,比如说“村妇”,字面上仅是指农村妇女,引申义就是缺乏知识素养,目光短浅的乡野妇人。
然而,“少女”和“妇女”虽是一字之差,但真的有天壤之别。
1
TT是单位公认的大美女,身材高挑,肤白貌美,家境优渥。168的身高,25的腰,随便什么衣服穿在她的身上都像定制款,标准一移动衣架。由于工作需要,上班期间需要穿套裙,别人是千篇一律、清一色,她是前凸后翘好身材,令人好生羡慕。
去年,她怀孕了,完成了传统社会给予女人的一项巨大使命。
8个月的时候肚子已然是隆起的山丘,每走一步,都要停下来歇口气,缓一缓。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油光满面,痘痘丛生,让人好生心疼。离预产期还差半个月的时候,她实在支撑不住,就回家待产了。
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生了个大胖小子,完美升级为人母。
再见到她时,少了些许骨感,却多了一丝韵味。
虽老听她抱怨体重涨了十几斤,怎么减都减不掉,但只要提起孩子,眼神里就流淌着温情,幸福在嘴角洋溢,整个人都被母性的光辉笼罩着。
我很好奇地问“你觉得自己生育前后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有少女的矜持感了。”
“有句话很经典,生育前的少女,把胸部捂地紧紧的,生怕被人看见。生育后,胸部就跟你的脸没什么差别。”
“啊?什么意思?”真是一脸懵逼。
“喂奶喂的呗,当他哭的时候,你只想让他吃饱别哭,哪里还会注意什么袒胸露乳。”
“你看以前在农村,乡间妇人喂奶根本不分时间场合。”
少女和妇女的在心理上的差别已经不处于同一水平。少女更关注自身的感受和维护外在形象,天然的自我保护感、矜持感在最原始的使命面前不堪一击。在完成了“生育”这一人类物种的伟大使命后,“母性”就变成了本能的存在。
跨过这道坎,可以说实现了少女到妇女间的蜕变。
2
人类的痛感可以划分成十个等级,生孩子就是十级疼痛,相当于二十根骨头同时断裂(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光是分娩室里持续不断的嚎叫,就让多少未婚少女望而却步。
曾经有个妹子说,生产时一定要让老公陪在身边。让他知道女人生产的瞬间是有多么的痛苦,他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爱护你。
也有人说,生产时不能让老公看着,以免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两种说法看似相悖,却指向同一个事实:生孩子万分痛苦!简直痛到生不如死!
分娩过程,阵痛来源于持续的宫缩,一开始10分钟/次的宫缩频率逐渐加快,更有甚者达到1分钟/次,几乎没有时间缓解疼痛,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长达10——40小时!简直让人望而生畏!
虽说现代医学的进步,产生了诸如“剖腹产”、“无痛分娩”等技术,但此类技术大多是通过麻醉,抑制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存在一定副作用。同时,自然分娩对于胎儿以及产妇的身体更有裨益。因而,感受最原始的疼痛,用自己的疼痛迎接一个鲜活的生命依然是很多母亲的首选。
生育,对于女性生理的影响,远不止分娩的疼痛。
科室的赵姐姐,生育之前,大冬天只穿件衬衫套个大衣便能在风雪中撒欢儿,玩得不亦乐乎,大家都羡慕她小姑娘就是不怕冷。
这刚生了孩子回来,三伏天都能三天两头感冒,搞得大家开个空调都提心吊胆。
“小赵啊,今天天太热了,开空调你记得穿个外套啊。”俨然成了科室里的小红花,生怕一个不小心残了。
常言道“一孕傻三年”,还真不是句假话。这头刚说“材料放你桌上,你下午得抓紧时间弄弄好。”
一转头:“主任,你说什么时间要来着?”
去别的办公室转一圈,回来桌子上莫名其妙多了支笔。
只听到对面赵姐提高了分贝大喊:“你们谁拿了我笔啊,一支不剩!”
记忆力真是差的不要不要的。
光生育这件事,就给少女和妇女间划了多少道杠杠。虽是一字之差,却是云泥之别。
3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一桌女人怎么可能不聊八卦。
十八线小城镇的家长里短,都被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什么隐私?在小城镇人的八卦之心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听说退休的何伯伯被人打了,你们知道吗?”
“听说他儿子在外风流,把人家的小女友睡了,人家抄起家伙来讨说法。他儿子没事,却把老子打了。”
“还有这种事情啊,他儿子也太坑爹了吧。自己的风流韵事还要老子抗,何伯伯光带他两个孙子也已经够累了吧。”
“出了这种事情,她老婆怎么想啊?”
“能怎么想,不想离婚就忍着呗,再闹也没用,这日子不是照样得过。”
“啊?结了婚就要这么忍气吞声啊?”
“有什么办法,如果奔着离婚的念头,那就去闹。如果不想离婚,再闹也没意思,还苦了自己。何况,都有孩子了,考虑的问题很多,哪里随随便便能断了干系。”
这话听着虽有理,但细细想来,却总觉得不对劲。
孩子,应是爱情的结晶,不是维系婚姻的纽带。
对个体而言,婚姻的意义在于让两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发挥1+1>2的效应。
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已然会压弯最初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更何况在前行的过程中,有太多的荆棘、诱惑、步调节奏差异……
重重考量,或让情感历久弥新,或让两人分道扬镳,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又何必耿耿于怀。
如果,一段婚姻始于幸福,却在发酵的过程中变了质,那丢了也不是什么坏事。最怕的是鸡肋心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生命本就短暂,只会在纠结复纠结,忍让再忍让的过程中吞噬你的骄傲与个性,纯真与明媚。最终,你只能看着镜子里的那个陌生人,愣愣地问“你是谁?”
世俗的标准,总是劝和不劝离。宁拆一座桥,不毁一桩婚。就算佟丽娅貌美如花,经济独立,温柔似水,无可挑剔,在陈思诚的水性杨花面前竟还要忍气吞声,谨遵父母“一切以家庭为重”的教诲。真是可悲!可叹!
世人,尤其是你的至亲之人,总是以“一切为了你好”的理由剥夺你幸福的权利,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他们从未见过别样人生的精彩。
人类对于未知的,总是充满恐惧。但也无需忧虑,只要记住:衡量的标准,从来都不是别人的说辞,而是你自己的感受,尊崇内心的想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你有足够的实力之上。这实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也包括思想独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独立是女性自我成长的屏障。
思想独立,任何时候都是奢侈品。对女性而言,更是如此。
重男轻女的思想由来已久,就算我们口头乃至心里多么地不愿承认、努力抗争,但潜在的“婚姻观”明明白白地出卖了你的心。男权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社会赋予男性更大的权利。但如今的社会,对于女性而言,也多了些许自由。
至少,你可以支配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