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书 赵 咸 熙
青春活力的体育老师 (三)
在陕西省十所重点中学之一的蒲城县尧山中学校园教学区西面大操场主席台两边,竖立着十八个漆红色绣金边的方框大字:“运动让我们焕发活力 活力使生命更加美丽”,在万里晴空阳光照射下显得鲜艳夺目,气势恢宏;标准式的八道400米跑道围绕着绿色草坪足球场南北两边,各悬挂两幅巨型标语:“青春拥抱梦想 拼搏成就辉煌”,“体育铸就美丽人生 艺术放飞幸福未来”。这些醒目的标语口号,摧人奋进,砥砺斗志,鼓舞着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夺金摘银,继往开来,再铸辉煌。大操场内足球场北面是跳高、跳远沙坑,南面是铅球、铁饼、标枪及手榴弹投掷场地,西面设有百米赛跑直道,再往西是学校基干民兵军训场地,设有坑道障碍、独木桥、斜形爬梯、高护栏杆及射击靶标,东面有标准化的排球、羽毛球训练比赛场地及平衡木、单杠、双杠、高低杠、吊环、吊绳、登云梯等体操训练器材;在高中部学区教室北面,二十多个深蓝色的乒乓球桌案东西整齐排列;操场紧南面是学生和教工蓝球训练场地,四个宽阔平坦单独隔离区安放着八幅天蓝色的蓝球杆,昂首雄锯,傲视苍穹,期待蓝球运动员们刻苦训练,投栏高中,争先夺冠,载誉归来。
所有这些体育竞技项目领衔主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1960年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名扬三秦的体音美教研组组长王杰老师。他身材高大,英姿焕发,平头圆脸,两眼有神,给人以刚强干练势不可挡之感!王杰老师祖籍渭南,体育知识广泛,技术水平全面,示范动作标准,讲课妙语连珠,深得同学们称赞!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体育教师曹增顺、李来运、段玉霞、潘峰和美术教师张鼎诚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发奋图强,勇于进取,把堯山中学的体音美等项教学工作搞得生龙活虎,红红火火,健康快乐。他曾在县城新建的灯光球场赛前训练站立罚球线上,起跳投栏连续十五个球,球起网落,个个命中入筐,赢得球场观众热烈掌声!在王杰老师的精心组织,严格苦练下,堯中教工蓝球队在全县职工联赛中一直独占鳌头,1963年到1964年,他曾带领学校体育教师曹增顺、李来运、生物教师任栋梁、历史教师李健“五虎上将”以及数学教师杨化民、王生俊作为替补队员,连续征战渭南地区十一县(市)的蓝球联队,无一败绩,大获全胜,创造了堯中建校体育史上的奇迹!
我们的曹增顺老师是蓝球场上的一员虎将,是蒲城县北40里地人称为“小香港”的罕井镇山东头村人。1.85米的高个显得朝气蓬勃,咄咄逼人,他是高五八级毕业因体育特长而留校的。在球场上曹增顺老师堪称蓝球健将,他精力充沛,体能刚强,球艺超群,技术娴熟,带球如飞,传球似箭,是带领球队组织进攻的火车头,危机关头的定海针,飞速迂回的妙传手,抢夺栏板的大力神!曹增顺老师主要给我们高66.3班体育课教蓝球课,他用一只手十分麻利地抓起蓝球,很兴奋地讲解了蓝球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使我们了解到蓝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由詹姆斯.奈史密斯于1891年发明的一种观赏性很强,竞赛场面激烈的球类运动,是比赛双方球员利用传球、运球、投栏和战术配合,组织进攻与严密防守,围绕球权争夺、投栏得分。他告诉我们,蓝球训练速度要快,带球要活,传球要稳,投栏要准,要从基础训练抓起,在拍(球)、带(球)、过(人)、传(球)、跳(高)、投(球)等方面全面掌握,灵活运用。在蓝球比赛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快速多变的跑动,双手巧妙地运球,精准无误的传球,势大力沉的扣蓝,诡异的抢断和神奇的封盖。在蓝球比赛中运用的战术方法亦是变化多端,充满了智慧与想象,给人以高亢激昂,跌岩起伏,赏心悦目之感。正是在曹增顺老师的严格要求,刻苦训练下,我们高66.3班的王玉坤、何起运、王富如、刘全校、王玉柱等同学蓝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陆续被选拔为班上或学校蓝球体训队,并且成为主力队员。
接下来给我们教体育课的是李来运老师,他是蒲城籍本县人,偏分头,细高个,至少一米九0以上,面色白润,和蔼可亲。平时穿一身浅蓝色运动衣,显得英俊潇洒,神态自若,特长排球教学,说话活颜悦色,性格开朗大方,具有强烈的亲和力,没有老师架子,和我们相处十分融洽,因年龄二十多岁,性格随和,班上年龄大的同学都戏称他为“来老师”,李老师听了也不介意。他是学校教工蓝球队的主力队员,但讲起排球教学课程津津有味,他给我们班讲解了世界排球运动发展史和新中国排球运动开展情况,告诉我们参加排球训练可以强健体质、提高人的应急速度、弹跳高度、灵敏活性、持久耐力,更好地培养勤奋、坚韧、果断、拼搏的优秀品质,对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功能大有益处。在进行排球教学中,李来运老师从基本动作抓起,指导我们如何发球、传球、垫球;怎样移动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和跑步;又如何起跳、击球、扣球与拦网。他示范动作标准规范,优雅大方,充分展现出专业排球教练水平!他还讲解了排球比赛规则,灵活运用攻守双方竞技战术,为进一步搞好排球训练奠定基础。只可惜当时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喜欢打蓝球,且女生相对比较少,对于有关排球知识也只是初步了解而已,除了李来运老师上排球课练习体验几次外,课后几乎没有训练过,更谈不上开展排球对抗赛。直到1976年10月,我在蒲城县孙镇高中担任高77.6班班主任,学校安排开展班级之间排球比赛时,才想起李来运老师十多年前教的有关排球训练教程及比赛规则,真正体验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含义。随即我和班长、文体干事一同找到时任学校的体育老师王崇信以及我在孙镇小学上学时教体育课的刘秋喜老师,聘请他们作排球技术顾问。利用每天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分别组织辅导训练班上的男女排球队,跳选好的苗子,加入学校排球集训队,给吃偏锅饭,进行重点培养,经过三四个星期的严格训练,分组开展比赛,排球水平大大提高。当时高77级学生共十个班,我们班在层层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最后决赛对手正好是物理齐仲平老师所带的高77.8班。这个班的女生排球队,建队时间长,在以往学校各班排球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她们人高个大,在校女生排球队里有多名主力球员,其发球、接球、传球、扣球、拦网都是技高一筹,技术娴熟。而当时我带的高77.6班由刘桂霞、曹变侠、刘社龄、刘西云、曹秀娥、王桂玲等女生刚组建一个多月的排球队,无论在身高,技术,比赛经验等方面都处于下风,不比孙镇高中师生一般人看好,但队员们团结一致,配合默契,意志坚韧,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加之王崇信、刘秋喜二位老师的辛勤指导,女生们奋力拼搏,顽强抵御,经过三局苦战,最后竟以3 :2比分战胜了夺冠呼声高涨的高77.8班,荣获了全级第一名。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同学热爱排球运动,关注排球运动比赛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以袁伟民为主教练,郎平为队长带领下,1981年至1986年勇夺世界排球比赛五连冠佳绩,辉煌成就载入史册时,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更是溢于言表!排球运动竟是振兴中华,弘扬国威,实现中华民族掘起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形成的【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和传递的正能量!由此看来,青少年学生时期所学习的知识,将来一旦走向社会,说不定那一方面的知识都有用处,所以每一门课、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学习,不能偏废。体育组的潘峰老师是给我们高中一年级教体育课,他个子不高,黑发小分头,颜面肖廋,但身材灵活,行动敏捷,体育课从队列站立、行进姿态、步伐要领、基础训练开始到出操跑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反复演示,及时纠正,耐心指导,很快将我们班43名学生集合站队整齐划一,行进步调一致,抬头挺胸,刚健有力,摆臂自然,落落大方,给人一种潇洒豪迈之感!以后潘老师还给我们班教了武术初级拳术,棍术和刀术,教育同学们强身健体,自我防护。到了高一第二学期,体育课换成了来自陕西汉中的段玉霞老师,她头留着金色短发,脸色红润,穿一身带有蓝色线条雪白的运动衣,1.7米的个子在学校仅有的几个女教师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说话口齿伶俐,简明扼要,声音响亮,谈吐得体。在教我们单杠、双杠、高低杠,木马、山羊、跳箱及女生的平衡木等体操运动项目上身手不凡,姿势优美,身轻如燕,行若流水,搏得大家阵阵掌声。对同学们的体操学习动作指导,耐得其烦,循循善诱。听说毕业西安体院,特长体操,喜爱歌舞,学校的合唱团就是由她和党专干来自大荔县的卜永忠老师任技术指导。每学期的文艺演唱会,段玉霞老师都积极组织,精心排练,跑前忙后,尽力把最优秀的节目献给观众,和师生一起同台演出了大型眉户剧《梁秋燕》、《夺印》、《红心朝阳》,歌舞剧《龙口夺食》、《延安变江南》、《花儿与少年》等剧目,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承载着建国十周年庆典的辉煌成就,蒲城县的文艺体育活动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位于县城正街中心的文化馆(文庙)是全县文艺爱好者向往的圣地,每周六傍晚,县文化馆内举办的职工业余舞会吸引着县城各单位无数男女青年心驰神往。他(她)们梳妆打扮,穿上干净整洁的服装,怀着急切喜悦的心情,在暮色苍茫中三三两两来到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文化馆中央庭院,在轻盈欢快的歌曲声乐中翩翩起舞,我们的体育教师段玉霞与党专干卜永忠,还有理化生物组的青年男女老师也都一同前往。那时候全国各学校广泛流行C调3/4节拍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歌曲节奏明快,舒展悠扬,热情奔放,淋漓酣畅,使人兴奋,令人陶醉。你听那跳跃式的唱词:“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 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 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 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优美的歌声,欢快的旋律使青春充满活力,真切表现了年轻人欢乐激荡心情,憧憬未来 远大理想,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尽管当时物质生活比较贫困,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带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在1964年6月全军开展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感召下,堯山中学20多个班级建立排连营民兵武装编制,一个班为一个民兵排,一级学生为一个民兵连,高中部为三个连,初中部为一个连,全校1200名学生为一个民兵营,民兵营营长就是学校体育音乐教研组组长王杰老师。我们高66.3班因体育运动比较突出非常荣幸地被确定为堯山中学【基干民兵排】,在县人武部军事科和王杰老师的直接领导下,管理学校枪库里的两挺轻机枪和38支步枪,还有20多枚用于训练投掷的“手榴弹”和练习拼刺刀用的木枪。王杰老师在上体育课时,军事训练是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从站立转动行进跑步基础训练开始,进而练习下蹲俯卧匍匐前进,然后学习持枪站立瞄准卧倒射击技术,并手执木枪练习对打及相互“拼刺刀“,练习投掷“手榴弹”。经常聘请县人武部军事科教员现场教学指导,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军事训练水平,加大军训运动量,王杰老师充分运用当时人民解放军全军推广的【郭兴福教学法】,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把练思想、练作风和练战术、练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民兵训练质量,增强军事应急和民兵战斗力。在学校大操场百米直道西侧的军训场地,王杰老师把我们班全排民兵分成两组,开展军事训练对抗赛,要求每个持枪民兵低头锚腰跑步通过“敌”射击区,跳跃横跨3米深坑道,握枪单臂匍匐穿越“铁丝网”,飞奔独木桥,爬过斜形梯,翻越高管栏等障碍物来回200米,统称为《二百米过硬功》,以此锻炼同学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韧劲毅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当时我作为军体干事兼任民兵排长,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理论知识,我利用星期六回家背馍机会,询问了以前行伍出身的老父亲,令人想不到的是父亲竟把珍藏多年在陕北榆林二十二军高双成部当教官,对连以上干部进行军事理论知识讲课教材《陆军步兵训练教程》以及在十七路军杨虎城部有关学兵连操练战术资料拿给我看,还把一本名叫《中国名将传》的旧小说让我阅读。
父亲赵荣第,字录堂,排号为三。生于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农历二月十六日,受书香门第祖父赵宝峨(字文卿)熏陶,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曾在本村私塾就读,后在县城高小(清代考院)毕业考入大荔单级师范学校,因民国十八年(1929年)陕西关中年谨大饥荒,家中生活所迫,只好中途肄业,投笔从戎,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这些书籍,是父亲由青年士兵逐步成为机炮连长,带兵参加【双十二事变】渭南原阻击战、中条山三年抗击日寇军事理论指南。尽管纸质发黄,陈旧破损,但却经历了血与战火的洗礼,穿越了历史的风尘云烟,渗透了父亲的心血汗水,也使我顿时眼界大开,增长了军事知识和技能才干,于是就萌发了高中毕业报考军校的念头。梦想着能进入军事院校学习,穿着绿色军装,雄赳赳气昂昂,为建设强大祖国贡献力量。所以在上体育课、进行军训时特别重视用心!无论站立跪着俯卧学习射击,投掷“手榴弹”,持枪“拼刺刀”对打,“二百米过硬功”都认真对待,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争先创优。当时我已经参加了学校的无线电通讯组,每周星期三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在学校高中部教学区南面埝下丁字形理化生物实验室,由以前高中毕业留校的李富强老师指导练习敲打发报机。敲击的声音有长、有短的,短点称“嘀!”长点称“哒!”然后根据声音的长短搭配,表示一个数字,再通过四个数字组合,查阅电报密码,显示一汉字,这样翻译出众多汉字组成的电文就可发出,对方也可以根据点击的数字翻译出电文内容。所以发报时需要戴上耳机,左手拿着电文译成的数字,右手指捏着发报机键帽有节奏地按键敲击,耳边就不时地响起 :“哒!(代表0),嘀哒!(代表1)嘀嘀哒!(代表2)嘀嘀嘀哒哒!(代表3)嘀嘀嘀嘀哒!(代表4)嘀嘀嘀嘀嘀!(5)哒嘀嘀嘀嘀!(6)哒哒嘀嘀嘀!(7)哒嘀嘀!(8)哒嘀!(9)”。实验室发报机按键帽敲击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众多的啄木鸟敲击松树,小鸡啄食一般清脆响亮,悦耳动听,使人不由得想起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公李侠和【英雄儿女】中的英雄人物王成,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日以继夜,勤奋工作,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是通讯兵战士学习的榜样!学校的《射击队》也在王杰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利每周四下午有条不紊地开展战地训练,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部分学生和《射击队》去县城北30里地的蒲城“八景”之一的【堯山古柏】景区进行野营军训,由县人武部军事科派员现场教学,指导打靶射击,采用传统的“三点一线即“照门、准星、目标”三者成一条直线,达到瞄准射击中靶,学校的体育运动和教学工作达到了空前鼎盛时期。1959年堯山中学代表陕西省高中组参加全国中学生田经举重运动通讯比赛,荣获全国田经总分第四名、举重总分第三名佳绩,受到国家体委银杯奖励;1960年高考录取率达96.7%,取得全省第三名优异成绩。堯山中学非常荣幸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校长段宝珊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教育系统群英会,获得了全国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学校又被评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集体,王杰老师作为堯山中学民兵营营长参加了全国民兵先代会,受到国家体委表彰,奖给王杰老师半自动步枪一支。学校射击队赴渭南地区参赛,荣获卧射、跪射单项第一、团体总分列全渭南地区之冠。
其实人这一生,往往是机遇和命运交替进行,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才真正有所体会。1966年6月,正当我们面临高中毕业,准备迎接高考之时,参加7月份高考《准考证》已经发放,军事理论知识和俄语初考已过,班主任郭春耀老师根据学校领导安排,对班里43名考生的报考志愿进行了初步沟通。学校领导认为,高六六级是是从渭北八县选拔的“尖子生”,也是陕西省确定堯中为重点中学的第一届考生,无论在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都是名列前茅,提出了“排队进北京的口号”,全国部分名牌高校也都提前来堯中联系优秀考生以备录取。校领导亦从学生的报考志愿方面提出四种意向:一类是留洋(主要是留苏)预备生,像在学校团委会学生会担任学生干部的席延君 李高文 冯粉英 刘金梅等;二类是机要人员,像我们高66.3班团支部书记范旺林 班长白玉香等;三类是军事院校,郭老师想让我报考在西安的【陆军大学】,即后来的【第四军医大学】;田百仓同学报考北京的【装甲兵学院】;第四类是理工医农师范院校。班里的其他同学填报志愿就不知道了,总之力争高考录取率达到97%以上,创建校历史之最。这也许是天意吧!期望值越高,损失越惨重,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所有莘莘学子梦想化为泡影。在苦苦挣扎了十一二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春天!我们班的一些同学经过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等学府,知识改变了命运,拼搏成就了梦想!
在我们七七级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就是到南泥湾学校的农场接受革命的传统教育,进行一个多月的劳动锻炼。早春二月,陕北天寒地冻,我们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穿着高筒雨靴,手提长头短把铁锨,顶风冒霜,下到冰雪复盖的稻田里深翻施肥;用老镢头开荒种地,种土豆,种高粱;听老红军老八路讲解革命故事,用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熏陶锤炼自己,再苦再累也不在话下!另外在学校经过四个星期的军训,锻炼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提高了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进行实弹射击那一天,学校武装部把我们医七七级的靶场安排在离校一墙之隔的杨家岭后沟一片平坦的土地上。据说1943年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在此开荒种地。军训的教官简明扼要讲了实弹射击要领及注意事项,每六个学员为一组,每个学员手持装有五发子弹的半自动步枪,俯卧实施百米打靶射击。实弹射击对我来说,这是终生第一次,过去在堯山中学军训学习打靶,但一直没有进行实弹射击。所以心情异常激动,总担心打不好脱靶,于是我镇静了一下情绪,安下心来,按照军训教官讲的实弹射击规范要领,俯卧在三号射击点,通过“照门、准星、目标”三点一线,聚精会神,瞄准目标,左手托枪,右手食指扣动扳击,忍受枪托因射击带来的反冲压力,只听得砰!砰!砰!砰!砰接连枪响,五发子弹头一齐飞向靶牌,耳边顿时发出了阵阵轰响,我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不管今天实弹射击结果如何,但经历了这场军事演习,总算完成了任务。随着靶壕报靶指挥员报环声响:“三号靶,50环!”啊!连我自己也不相信,打靶五发子弹竞全部击中靶牌,射击场上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都为取得满环成绩鼓掌祝贺!有不少同学还一再询问实弹射击的经验,弄得我怪不好意思。说实在的,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怎样打的,这大概是人们常说的“机会加运气”吧!军训总结大会在学校的大礼堂隆重举行,校领导作了总结讲话,大学武装部对全校政教、中文、医学、物理、化学、数学、英语、体育等八个系的10名优秀射击手进行表彰和奖励,我作为医学院唯一满环最佳射击手获奖!感到非常荣幸!这是自己读高中、上大学第一次获得的学校奖励,而且是真枪实弹打出来的,其含金量是高的,值得珍惜和庆贺!时隔四十多年,当时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使人心潮澎湃。同考入大学政教系78级原堯山中学高68.5班许永光,在学校举办的田经运动会上,奋勇争先,一举夺得男子组“十项全能“总分第一优异成绩获奖。俩个堯中的“老三届”,十多年后进入大学依然宝刀不老,青春常在,令人称赞!
荣誉来自大家,感谢各位恩师的辛勤教诲,感谢各个母校的精心培养,感谢各位老同学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