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爸爸从老家来郑看病,在弟弟那里小住了几日。本来计划再呆几天,可是突然改变计划回去了,弄得大家都有点莫名其妙。
只有我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是我什么都没有说。
一直以来,我都知道自己是个亲情很淡薄、内心很冷酷、很有距离感的人,于是,就无所谓做得再决绝再冷漠再无所谓。
这个标签在我身上已经很久,就像是一块皮肉,长到了我身体里,严丝合缝,难以分辨。
我忘记了这种评价最早发生在什么时候,但我记得有很多次,说这话的都是我的家人。
这个过程很像伊能静在ted演讲中讲述的那样:好像有人一巴掌扇到脸上,说你就是这样的人,第一次自己会辩解,我不是。第二次再一巴掌扇过来,说你就是这样的人,自己开始怀疑,我真的是这样的人吗?第三次再一巴掌扇过来,说你就是这样的人,自己会承认,对,我就是这样的人。
于是,我索性就真成了这样的人,无法对任何人亲近,无法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别人,哪怕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父母。
可最近墨宝做了一件让我非常意外的事,让我不自觉的想起了那件导致爸爸突然回老家的事情。
这两件看似完全没有关系的事,却让我心有戚戚,不能平复,于是不得不诉诸文字,以便梳理思绪,究其根源。
(一)
先说墨宝做的这件事吧,虽然发生在后,但意义在前。
星期三下午,我正在坐在电脑前专心的查阅资料,墨宝突然过来问,妈妈,咱们原来的房子现在有人住吗?
我觉得很纳闷,就转过椅子,抱起她,把她放在腿上,说,有啊,有一个叔叔和一个阿姨住在里面。
她突然就小脸皱巴起来,眼眶一红,哭着说,我不想让他们住里面。
我以为她是还想住到原来的房子里,就开始用很轻松的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这个叔叔和阿姨没有地方住,他们就找到我们问,能让我们住你们的房子吗,我们可以给你们付钱。我就说,可以啊。就是这样,他们也有地方住,我们也能挣钱,多好啊?
她开始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就是不想让他们住里面。
我以为宝宝是不是觉得现在住的条件不好,就接着问,宝宝你是不是还想住到原来的房子里啊?
她满脸是泪地说,不是,我不想住原来的房子。
那你为什么不让叔叔阿姨住呢?
接下来,宝宝说了一句很惊人的话:我想让爸爸住原来的房子里。
我这会儿就感觉不对了,就试探的问,那宝宝和妈妈呢?
她说,我们还住这里,让爸爸住到原来的房子里。
我很吃惊地问,为什么啊?
她眼泪珠儿顺着鼻子尖啪啪地往下掉,红着眼睛说,因为爸爸一回家就跟妈妈吵架,我不想让爸爸跟妈妈吵架。
原来竟是这样!!!
一个两岁九个月的孩子,因为那么真切的爱我,所以认为只要是吵架都是爸爸不对,还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爸爸住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妈妈就不会吵架不会生气了。
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后来我给她解释,吵架是两个人的问题,不是爸爸一个人的问题,妈妈也有责任,妈妈有时候会很凶地吵爸爸,爸爸才跟妈妈吵架的。而且吵架是因为我们意见不一致造成的,等吵完了意见一致了就好了。就算我们吵架,爸爸也不能离开妈妈,妈妈也不能离开爸爸,因为分开的话我们都会很伤心的,会很想念对方的。
解释了一大通,墨宝似乎想通了一些,不再哭了,心情也变得轻松了。
可是,我的心里却开始沉重起来。
因为秦先生工作性质的原因,从来都是早出晚归,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之少,所以我一直都很担心会发生这样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我平时在孩子面前一直都很注意,从来都是说秦先生的优点,结果孩子还是说出这样的话。
我开始反思,我们俩到底做错了什么,以后必须要改善什么。
1.父母不合,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即便真有冲突,也永远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当时可能孩子不会表现出来什么明显的异样,但愤怒的语调、委屈的眼泪、狰狞的面孔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而且会持续在心里发酵。
吵架其实是发生在几天前的事了,可为什么孩子会在星期三那天有这样的反应呢?我仔细想了想,发觉那天我一直在很专心的查资料,对她有些不耐烦,她就觉得是我心情不好,于是想到了我们吵架的事情,就想到了一个法子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让爸爸走的远远的,宝宝和妈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对此,我非常自责,但也有一点庆幸,因为,孩子说出来要比埋在心里好得多,孩子把责任归咎于爸爸要比把责任归于自己好得多。情绪表达了出来,不认为父母吵架是自己的问题,这说明孩子的自我还很强大,安全感也很强。
2.父亲的缺席,后果真的很严重。不仅是影响力的缺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也会少得可怜,孩子会真的不爱你。
之前跟秦先生长谈过这个问题,说过我的担忧,也提醒过他作为父亲应该给予的陪伴、互动、教导,应该建立起信任和依恋的亲密关系。可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事情依然在向越来越糟的情况发展。
看到爸爸下班回家,孩子的第一句话总是“我不爱爸爸”。每每秦先生的做法就是通过自己给她买了什么好东西,为她做了什么事情,来“引诱”或者“换取”孩子的一句“我爱爸爸”。可即便最后他成功了,我的担忧却越来越重。
在我看来,父母为家庭辛苦工作,这是作为父母的基本责任,就像生了孩子就必须要养至成年一样,这是人性最低标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因此可以理所当然的获得孩子的爱。
而正是这一点,让我想起来那件让我爸突然决定回老家的事情。
(二)
那天的天气很冷,我爸硬是骑着我弟的自行车穿越大半个郑州骑了五十分钟到了我家。
我们在外面转了一圈,天也快黑了,就买了些小吃准备回家。
到了家里,我正拿着烤红薯准备喂孩子,墨宝突然嚷嚷,我要吃那个红红的有酱的肉肉。我一下子明白过来,她是要吃鸡排。可当时经过的时候,我问她吃不吃,她说不吃,所以我就没买。
我就解释说,那会儿我问过你啦,你说不吃,妈妈就没有买。
不知道为什么,墨宝就开始哭闹起来,非要吃鸡排。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就说,那一会儿妈妈在网上订一份,让快递员叔叔送过来好了。
这时候,爸爸开始说,不能让孩子这么任性,以后大了怎么办。就开始连哄带骗的说鸡排卖完了,没有了。
我也顺着说,红红的有酱的那种卖完了就剩下辣的了,你也吃不了,是不是?
墨宝开始接受现实,然后我赶紧转移注意力,说小精灵还从来没有吃过烤红薯呢,这个味道好极了,赶快让小精灵尝一下吧!
于是,墨宝开始开开心心地吃起了烤红薯。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听爸爸说孩子任性的时候,我心里有点不舒服。 到了晚上,爸爸在跟秦先生打电话的时候又语重心长地交代,孩子有点太任性了,不能啥事都惯着她。
听到这,我就郁闷的不行,于是就给爸爸发了一段微信:
爸,关于你觉得宝宝任性的这个问题,我不太认可你的看法。第一,对于这么大的孩子,她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家长不能随便给孩子身上贴标签,这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孩子最终也会成为家长口中的样子。第二,孩子说了几句要吃鸡排,我一时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就随后说让快递员送过来的话,事实证明,当我开始尝试转移注意力引导她吃红薯,她就不再坚持要鸡排,这说明是我当时的解决方法除了问题,而不是孩子任性。第三,谢谢您的好意提醒,也希望您以后能多理解我的教育态度。
我本来是想阐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以便达成共识,可在爸爸看来,显然我是在嫌他多管闲事了。于是,本来准备第二天去医院检查的,突然,就打电话说准备回去了。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我知道,这是生我的气了。
我没有再解释什么,就是因为我开头所说,我被看做自私冷漠习惯了,也就无所谓再多一次。
家,确实如武志红所说,会伤人。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家都会伤人,而是血缘关系和实际关系不一致的家,才会伤人。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有的信任没有,就会互相牵制;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有的亲密没有,就会互相敷衍;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有的平等没有,就会互相斗争。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有的界限没有,就会互相消磨。
我的父母与我弟之间,是少了信任;
我的父母与我之间,是少了亲密;
我的母亲和我妹之间,是少了界限;
我的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是少了平等。
但我知道,这不是我父母的错,因为这种养育模式都来自于他们的原生家庭。
所以,即便有时候秦先生气极,说我心肠冷,只爱自己,我也知道,这不是我的错,这来自于我的原生家庭。
于是,我便学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宽恕自己,理解父母,放下那些痛苦的记忆,第二件是时刻反思,自我警醒,及时斩断那些可能会复制的家庭不幸。
(三)
回到墨宝做的那件事,我看到的还有许多可能会发生的后果:
最开始可能仅仅是不亲近,然后是不信任,再然后是不在乎,最后甚至会轻视所有的男人。
缺席的父亲,自己不仅会成为家里可有可无的存在,还可能成为孩子心目中失败的男性范例。
而缺席,不仅仅包括时间的缺席,还包括爱的缺席和教育的缺席。
有的父亲,时间缺席了,但爱和教育却能做到不缺席。他的孩子回忆起他,会有三种感情,一种是被爱的快乐,一种是被教育的感激,一种是没有得到足够陪伴的缺憾。
有的父亲,时间缺席了,爱也缺席了,教育却并未缺席。他的孩子回忆起来,会有一种感情,被教育的感激。这样的父亲算是合格的父亲。
还有的时间不缺席,爱也不缺席,唯独缺席了教育。他的孩子回忆起来,仍有被爱的快乐,被陪伴的满足。这样的父亲也是合格的父亲。
有的父亲,时间缺席了,爱和教育都缺席了。他的孩子回忆起他,会有一种感情,就是冷漠和憎恨。这样的父亲显然是失败的父亲。
而成功的父亲,则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快乐,被教育的感激,被陪伴的幸福。
你的父亲是哪一种呢?你自己作为父亲又是哪一种呢?
挣钱养家,这和动物父母去给孩子觅食一样,这是本能。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次,那么你和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可糟糕的是,我们国家里有数不清的父亲这么心安理得地认为只要自己尽了这个责任,就万事大吉了。甚至还有的觉得挣的钱多,自己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越大,妻子和孩子就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恭恭敬敬,这简直就可笑的离谱了。难道说,你给一个小狮子每天吃不完的鲜肉,就能让它变成人吗?让狮子通人性的,必然是你对它的爱、陪伴、教导和训练。
对人不是一样吗?没有时间是理由吗?没有方法是理由吗?
时间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你选择把时间花在哪里,就说明你的心已经做出选择,孩子重要与否不言而喻。
脑子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你选择用脑子思考什么问题,就说明你的心已经做出选择,孩子重要与否不言而喻。
奇怪的是,我们国家里有数不清的缺席父亲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很爱孩子。这是让我觉得可笑的第二件事,爱难道是挂在嘴边上的吗?爱不该是做出来的吗?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好忽悠好不好?孩子是小,不是傻,好吗?你有没有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动脑筋,你是不是眼在心不在,是不是心在脑不在,孩子的眼睛和心看的一样清清亮亮!
不难想见,那些数不清的缺席父亲最终会陷入一种可笑的愤怒当中。比如,为什么我这么辛辛苦苦养活你长大,你却对我没有半分尊敬和感激,没有半点亲热和关心?我这么好心好意的教育你,你却一句话都不听我的?
拜托,这就好比你给了低配的钱想拿走一辆高配的车,可能吗?工作养家,这是低配,剩下的配置,比如,被爱需要用爱来换,被信任需要用时间来换,被尊敬需要用教导来换。
当然,缺席的母亲,也是同样。生而不养,非人也;养而不教,与动物无异。
有人说,父母皆祸害。照我说,不称职的父母,才是祸害。
称职,从不缺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