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从事培训管理的工作,身边总会有不同的朋友每隔一段时间会跑来问我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他,每次我选完一些我读过的或者口碑不错的书给朋友后,朋友满心高兴地拿到书单,兴高采烈地把书买回去后,过一段时间我去问他看得怎样,有没有什么收获。然而,朋友跟我说,书一直放在床头,还没有时间看。
这样的情况其实屡见不鲜,我们总习惯买一堆书回家,只要书放在那就会有满足感,看与不看其实已经没关系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得太快,据可靠的数据显示,大学一年级所学知识到三年级就有二分之一就要迭代更新,纽约时报一周的内容相当于18世纪的人一生的资讯量,全球每天约有67400000本书出版。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逐渐从对生存环境的不安全感过度到对信息环境的不安全感。很多人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怕被时代抛弃,这种自我的焦虑促使这部分人去买买买,然而其实买的并不是书,而是对信息环境的安全感,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
02
即便书不再是床头的装饰品,你想认认真真地看完一本书,你却发现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你很容易不自觉地拿起手机,不间断地看看谁来找你,刷刷朋友圈。看完一两页书,又刷一次朋友圈,突然想起又有什么事情没完成,你又去搞事去了,搞完回来20分钟,继续看回那一页书后,一会又继续回复手机上的微信,这样一来一回被打断的次数十分多。最后发现其实从头到尾只看过书的那几页,晒一个朋友圈纪念自己看过,就当作读完。
读完一本书的的关键动作不再是读到最后一页,而是用朋友圈来象征式地结束。朋友圈晒的也再不是你那热爱学习的上进心,而是那无处安放的虚荣心。
03
现在很多公众号都会有教大家如何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一本书,也鼓吹现在的时间宝贵,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能细细品味一本书,我就直接告诉你书讲什么内容,你就按照我给你的“套路”去理解就是了。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很强的能力,我们往往分不清什么时候是真实体验和想象体验,这就是导致了别人在为你带来“套路”的过程时,你已认为你真实地体会完书里的精髓。因此,当你听完别人给你的“套路”后,你已假定自己看完这本书了。
正因为我们处于这种碎片化和变化迅猛的时代,每一颗躁动的心都已经失去了愿意与书中的智者深度交流的耐性。那种求短平快地渴望短期变现的人不断宣导教你读书和变现知识的方法。物欲横流的社会四处潜伏着各种成功学的爪牙,让你心安理得地信服追求读书数量多的快感,让那些其实只在某个领域浅尝辄止的人看到了商机,不断利用现代人的功利心推销他们所谓的精品课程和书籍。谁知课程听完了,水货一堆;书籍翻完了,200多页可能只有10页不到是干货。
恶性循环,生生不息。
04
人之初,性浮躁。落草而长,渐入世俗,于滚滚不息、尘土飞扬的人流中,人很难驻足,稍作停顿,更难脱浊流而出,独居一隅,凝思冥想。这是曹文轩老师写的读书的意义。读万卷书,才看得清皓月繁星,奇闻说今古,谈笑有鸿儒。只有深度阅读才能让我们看得清,走得远。如果你真希望能静下心来看完一本有价值的书,以下4点温馨提示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001、学习是跟自己比,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无论看到花花世界大家有多努力学习,多天天向上,你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一直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位置。我们需要追赶比自己强大的人,但是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为自己的进步喝彩,为自己的付出点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很重要。读书是为自己,不为与别人分一高下。不要被其他人的节奏打乱了自己的专注。
002、少看快餐书,多看经典书
经典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书中的理论都是有严谨的框架,清晰的脉络,有迹可循的依据,看经典书能让你对一件事情有完整和系统的认知,而不是现在的快餐书里为写而写的堆砌。一本经典的书籍,虽然一开始读来乏味,这是因为里面文字表述晦涩,大脑需要时间去记忆和理解,但是多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越读越顺,因为记忆被储存,重复多看几遍能逐渐被提取,阅读体验会越来越好。我以前读很多经典名著一开始都读不懂,但是经过不断逼迫自己看,能逐渐理解文字的意思,再加上用例子进行对内容的转化,能更有助于理解。快餐书读再多无法构筑你知识体系的深度,深度阅读有质量的书才能构筑你知识体系的深度。
003、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我们知道受影响的源头是因为我们离不开对手机的依赖。脱离依赖可以引入一些外力的方法和激励,例如在你看书的时候,调好25分钟的闹钟,在2 5分钟的时间里保证你读书的专注性,不要打开手机。过完25分钟稍作休息。阅读的时间可以在1-2小时以内,一天完成3-4次的专注学习,一周完成7天的专注学习,就可以给自己进行奖励。有意识地有频率地进行手机远离,减少依赖才能让你有静下心来阅读的耐性。
004、倒逼输出法
这个方法其实很好使,看书无论是否深度阅读,都需要带着目的去看。哪怕你只是一本言情小说,你也是带着娱乐轻松的目的,你内心需要很清晰为什么而看。倒逼输出法是你很很清楚看完一本书我是需要输出什么,哪怕一个观点,一句总结,一篇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或者一副思维导图。你就会带着目标去阅读完整本书,而不是随性地看完,发送朋友圈象征式地结束这本书。有意义有目标地输出才能有助于我们读完一本书。
最后,我今天讨论的是对一些有价值的书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那些为博眼球水货一堆的快餐书不在讨论范围内。同时,或许有很多人看完未必认同我说的观点,也不承认自己就像我在文章中所说的那种人。但是无论如何,我只希望能提醒大家,书读得再多,读书的质量更重要;书读得再快,必要的深度阅读更重要。
喜欢的话希望你能按下面的心形点赞!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