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至今,连续两个月的英语学习,每日清朗打卡已经变成了自己习惯,哪天不做,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习惯的力量大于苦哈哈的坚持,就像奶爸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说的:“刻苦努力其实是个伪命题,如果学习过程觉得太辛苦,那么大多数人都会放弃,包括铁人王进喜。”,所以就能想得通,在打卡的路上,随着时间的推进总有人中途退出。
总结自己8月份的学习心得如下:
1.适合自己的难度
同一篇文章,对不同基础的人来说,难度系数是有差异的,如果觉得很吃力,那适当降低难度,提高完成度就很有必要。
John老师朗读文章的选材比较宽泛,遇到我自己阅读起来比较晦涩的文章,我一般执行最低标准,保证1分钟以上的语音朗读,用生词造句,记高频单词。如果文章难度适中,就延长语音录制时间,提高朗读质量,记下好的用法。如果文章比较简单,像短篇诗歌之类的,那么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细抠单词发音,注意语调、停顿和连读弱读,尽量模仿老师的朗读。
这样将目标设置为i+1(i是自己目前的水平)的难度,既不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努力一点点又能够完成,不至于遇难就退,能更好的形成正向循环。
2.灵活机动,不苛求“完美先生”
刚加入霹雳战队这个大家庭时,因为付费社团和班级里四年为期的终极目标,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满满。虽然群规要求每周打卡4次就算合格,我仍然给自己定下每天打卡的计划,并信誓旦旦的承诺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坚决执行。然而现实立马就回敬我巴掌了。
突发的网络故障、临时的加班任务、周末不得不参加的聚会活动、难度略高的阅读材料、录音工具的审核意外......总有拦路虎出现让我的打卡难以每日维继。一旦不能连续打卡,伴随沮丧感而来的还有自我否定,毕竟不像在学校那样可以心无旁骛的投入大块时间,反而更容易因为自责而动摇自己学习的动力。
反观队长设置的群规,有最低标准,有分级,比硬性规定每日打卡更灵活更容易实现,所以适当的“自由日”更接近现实。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我们在工作学习之外总想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放松、休闲,所以制定计划时对自己执行力的预估适度打折扣是很有必要的。不跟结果死磕,不跟天性较劲,适度接纳你的不完美。
3.最重要的事情最早完成
每天临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都做了什么,还有什么计划没完成,常常发愿感叹,明天一定要怎样怎样,然而,第二天太阳升起还是一切如昨。
决定开始跑步之后,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摁掉闹钟,换好衣服跑鞋出门开跑,一个月后跑步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决定学英语时,在熟悉了流程和时间花费后,把学英语提到早起第一件事的日程,因为跑步这件事已经不需要我花费时间做心理建设了,随时可以去完成。两个月过去了,学英语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偶尔有因为晚睡不能早起的情况,也会一有时间就优先完成学习任务,不必再等到临睡前空嗟叹自己荒废了计划。
比起7月份录音打卡的手忙脚乱,8月份的26份录音时长在慢慢增加,耗时在慢慢减少,要常常看到自己的小进步,相信积累的力量。以上是我短期的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用。霹雳战队的队友们,路还很长,我们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