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作为盛唐的两位诗坛巨星,李白和杜甫的光华同样闪耀,但两人的诗风以及给后世人的基本印象,却截然不同。杜甫出现在课本上,似乎总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老者形象;而李白呢,则是一位浪漫至极,始终奔赴在追寻理想路上的青年。
所以有人也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说:为什么我们叫杜甫“老杜”,却不叫李白“老李”?有人回答道:李白从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轻。这个答案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但真的如此吗?未必。只是因为在李白的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其很多著名的诗是在“安史之乱”前早就写下的,所以让人感觉年轻;而我们所熟悉的许多杜甫诗则是他在“安史之乱”前后写下的,他把目光倾注在广大受苦的老百姓身上,所以从杜诗中我们很能看到百姓的流离失所,能看到“世间疮痍”,能感到书写现实的沉重。
而杜甫在诗中,也曾年轻过,他曾写自己“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再看他写给李白的一些诗里,也是满满的少年气。
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两人相遇时,李白已是四十四五的年纪,在文坛已经崭露头角,而杜甫则刚三十出头,还比较落魄。无论从年龄还是诗名上,李白都是杜甫的前辈,杜甫可以说是李白的“小迷弟”。
杜甫曾用“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来描写二人相遇携手同游的情形,而在一首写在春天里的诗中,最能见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及其少年情怀。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写李白写得多飘逸!诗句背后,也是多么年轻的一位诗人形象啊——不是指李白。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前两联写李白的诗无人能敌,情思卓绝,既有庾信诗的清新,又有鲍照诗的俊秀飘逸。两联二十字,毫不掩饰对李白诗才的夸赞。所以说,这样的一位诗仙,怎不教人想念呢?
第三联写得最妙,惊艳非常。他没有直说想念,而写渭北春天的烟树,与江东日暮的薄云。在这烟树与薄云背后,有互望遥思的人——我在渭北,君在江东。所有的思念,都蕴含在这迷蒙而富有生机的春日之景中了。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这两句也孕育了一个表达对友人思念的成语,非常非常美——春树暮云。如此浪漫唯美的一个成语,是源于杜甫为李白写下的诗句。每每看到这个词,便能想起那年的春日,杜甫久久地凝视着春日里的烟树与暮云,怀想着远方的友人,也期望此刻友人也想起了自己。
最后他说,什么时候才能够一起喝酒,与你一起品论文章呢?在李白与杜甫分别时写下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也有“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关于喝酒与论文,两人大概是有约的。
杜甫不仅给李白写过这么一首深情的诗篇,后来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对李白的评价,大都出自杜甫之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曾写过十余首诗给李白,如《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等等。诗的中心思想甚至不用阅读全诗单从题目就可以归纳,翻译过来就是:春天想他,冬天想他,天边想他,梦里想他想他。
从这些诗篇里,是能够看到一个年轻杜甫的影像的。而杜甫的年轻,当也不只存在于这些诗中。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