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时,整个人是焦虑的,论文的期限迫近,对工作方向的不确定,虽然毕业典礼上一句句都是祝愿锦绣前程,然而有几个人能够自信地说,我就选择了这条或那条路。我们一直在追求掌握选择的自由权,终于到了可以不由分说任凭自己按下红蓝键的时刻,却突然感到无所适从,如果这个时候给你一盏神灯,你会许下什么愿望?“神啊,帮我做份最科学的人格测评、职业测评,并帮我选择一个最适合我的职业,顺便给点优惠,附赠我得到这份最佳工作的offer吧。”
如果真的存在神,我宁愿听到这样的回答:扯淡吧,我都失业了。
因为这样才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律,没有人能够避免走弯路,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减少了弯路的里程而已。我们想要一劳永逸,神说,先劳,再议。
可是,弯路要走,却不能走偏。弯路无非是耗费走这条路的时间,走偏了说不定就会掉进沟里,翻了船。就如同一个人走夜路,没有点星火,难以想象。
刚出来工作的人,很理解他们想要做得出色的劲头,埋头苦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有用武之地,想想都觉得兴奋。然而很多人专业不对口,就算专业对口,学校里的知识在工作上根本没卵用,还是得从头学起。这个时候,曾在这个岗位上的过来人就成为行业中的老师,是夜路中的星火。于是,添加微信、打招呼、抛出一堆问题。
过来人当然愿意回答新人的问题,很多还十分热心。一看这些问题,都是回答过很多次的,幸好上次答过的文字都有收藏着,只好复制黏贴发送。这种事情就像搭桥,提问题的人做好框架,回答的人把木板铺上,渡你过去。嗯,过来人都做过这种事好多次了。
其实,许多问题度娘一下或者在其他社交网络上都可以查到,这个时代,最不怕的就是没有师傅,到处都有你想知道的信息。比如文案这个职业,什么是文案?我该如何入门?要怎么找到这份工作?不确定前景如何以及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文案?其实,严格来说,这些职业选择的问题关乎到未来,谁也不好给你说,况且,很多过来人并不很了解你,如何根据你的自身情况给你建议呢?在向过来人提问题要建议之前,不妨把同一个问题变换个问法,“我适合做文案吗?”可以换成“做文案的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然后根据过来人的回答,对号入座,看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特质。
最近也有学校里的师妹来问我,实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文案,每天都工作到夜里一点钟,刚开始工作怕做不好,又要写稿、又要PS、甚至还要来点视频制作。每天都绞尽脑汁选题,怕写出来的东西领导不喜欢,有时想想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
我的回答是,喜欢就坚持,不会的就学习,都是从刚接触时候的懵懂到慢慢可以充当半个狗头军师,一路打怪升级上来的。
跟过来人要建议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诉苦抱怨的误区,以为让对方知道并了解自己的处境,就可以顺便要到什么好的对策。很多人愿意当学生,却很少有人喜欢学习。前者比较容易,坐着听就行了,但听完之后要开始学习的阶段,却又陷入了新的不确定当中,衍生出更多的疑问。我不太喜欢听那些诉说目前工作或者生活多么狼狈的怨言,既然是来听建议的,那么就不要带入情绪,理智地选择几个一时想不明白的问题,看看能不能得到一点有用的经验,这个比较重要。
另外,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工作上的恐慌来源于不自信,不自信来源于积累不足。接到一个工作任务时,试问自己是不是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在这种没有遇到的工作面前,其实更应该兴奋,因为你正在涉足之前没有做过的内容,而这也是对临时反应和迅速学习等能力的考验,在这种时刻,过来人的建议也許只是撩拨几下,没有人会给到你整个执行的思路,你如何整合搜集到的信息和资源,全凭硬着头皮迎接挑战,一次次地完成之后,刷新经验值,才能构建起专属于自己的工作能力,把手忙脚乱这个初级装备换成游刃有余的红色装备,于是你也成为了这个岗位上所谓的过来人。
凡事多看、多想、敢说。放平心态,能接触到未曾做过的任务是一件幸事,那将会成为你下一次吹牛逼的谈资或者论据,支撑你工作履历的经验之一,道理听过太多,不去磕磕碰碰还是不属于自己。
努力成为过来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