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用“朝三暮四”来造个句。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八成会用朝三暮四来形容一个人的不忠诚,女生有可能更直接一点:用这个词来形容男人的不忠诚。
我之前也这么用这个词,可是,我慢慢发现,这个词起码还有两重意思:
1,钱的时间性:朝三暮四这个典故其实是这样的,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给猴子喂食,开始的计划是,早上给猴子三颗橡子吃,晚上则给四颗。猴子非常不高兴,就要求改变饮食方案,于是计划变成了早上给四颗,晚上给三颗。猴子就都很高兴。人们觉得猴子很傻,实质完全没有变化的方案,却让猴子不亦乐乎,不是傻是什么?可是,现代金融学告诉我们,人才是傻子,猴子则很聪明,因为任何资源,包括钱,都是有时间属性的,猴子早上多拿一颗橡子,而不是下午拿到,就相当于是多获得了一个橡子一早上的收益。猴子是个金融家。
2,虚妄的控制感:如果不考虑橡子的时间属性,猴子还很高兴,那它们的确很愚蠢,他们没有看透事实的本质——主人还是只给了他们七个橡子——就高兴的一塌糊涂,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主人满足了它们虚幻的控制感。
控制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昨天的文章,我们说到,追求确定感,是深藏于人性中的刚需,可是如果现实不能提供我们确定性,我们会怎么做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的主人公叫老王,他今年47岁,在2017年,可谓流年不利,他炒股亏了钱,八旬老母得了重病,孩子高考又失利,急的他白头发都多了一大把,那请问老王现在是什么心理状态呢?
首先,他肯定特别怕,这么多的坏事接踵而至,真是到了八辈子的血霉了。
其次,他肯定还很慌,他会想,2018年会不会有更坏的事情出现,老妈生病了,老爸岁数也不小了,会不会也生病?儿子今年考砸了,明年复读会不会又发挥失常?今年大盘还可以,自己都亏了这么多,明年会不会亏的更惨?这所有的不确定性,让老王更焦虑了。
最后,老王一定要想办法“控制”这个局面,他会想,要带老爸去做个体检,有啥毛病早点治;是不是还要给儿子换个学校?那个学校老师不行,学习氛围也不好;至于股票,还是要稳妥一点,建仓要慢慢建,可能还要报个班什么的
对了,他可能还会想着去雍和宫拜一拜,并且在农历年第一天就穿上早就准备好的红秋裤红秋衣,冲冲自己本命年的坏运气。
你看,老王想要做的事情,无论听起来多么荒唐,目的只有一个,用控制提高确定性。
事实上,对控制感的追求,远远不止于“孩子考试失利”或者“家人生病”这样的大事上,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在追求控制感。
1,为什么你不喜欢导购
比如,我们特别讨厌买东西的时候,背后跟着一个导购员给你说着说那,可是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毕竟人家是帮我们忙的。
追求控制感可能是原因之一,我们不希望被卖东西,那好像显得我们没有主见,我们更喜欢买东西,我们相信自己的所有决策,都基于我们自己的意志,不过在互联网已经把我们
2,为什么你喜欢玩游戏而不喜欢学习?
再比如,我们喜欢玩游戏,不喜欢学习,这是为什么?
最粗暴的答案是游戏好玩,学习无趣。可是,当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真的明白什么叫好玩,什么叫无趣么?既然所有的学习都是无趣的,我们为什么会偏科呢?
我猜,这其中的原因依然在控制感上,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清楚的知道,对面来了个比我级别低很多的菜鸟,我可以把TA灭掉,于是我过去,三下五除二,TA就挂了,看到关底的大boss,我们大概知道这把要挂,于是赶紧跑,结果没跑成,被大boss灭掉,我们也不惊讶。这种控制感是我们要的。
可是学习呢?今天你夜里点灯看书背公式刷题海,你确定你离理想的大学近了一点么?完全没有!你脑子上没有一个进度条告诉你:你离清华大学还差两万道题。于是,你犹豫了。说到底,还是没有控制感,如果真能有谁发明一个进度条告诉你离清华大学还有多远,别说两万道题,就是二百万,估计你也能沉得下心来。
3,为什么我们喜欢唱反调
回顾我们的一生,很多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逆反行为,背后都是我们对控制感的追求而驱动的。
两三岁的时候,我开始把一切我能糟蹋的东西都给糟蹋一遍,因为我突然发现我好像能控制那个水杯、那碗饭、以及那两个叫做爸爸妈妈的人。
长大一点,一旦我的要求不被满足,就开始哭就开始闹,闹得全电影院或者全飞机的人都往我这里看,那一刻,我开始能通过控制陌生人的行为来控制爸妈了。
等我们长大成人了,别人说的一切观点,我都要否定,我心想,我是谁啊?你随便说一个观点,我哪能说信就信呢?我不能被你控制,我要反抗,哪怕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我们能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认真考虑别人想法中可行的部分时,我们看似是在放弃控制感,看似是在让别人“控制”我们,可实际上,这可能才是成熟真正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