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辨谋略
淳于髡亡鹄请罪
以博学著称的淳于髡,是战国时齐国有名的谋士,被齐威王任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
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齐国立下大功。
有一次,齐王得到了一只珍贵的鹄鸟,命令淳于髡将这只鹄鸟献给楚王,以利两国邦交。从齐国的都城到楚
国的都城,路途十分遥远,要长途跋涉一个月,不但异常辛苦,而且鹄鸟非常娇贵,万一途中死了或是逃跑了可
是要被治罪的。这是一桩不简单的事情,但他还是承担了这项任务。
谁知淳于髡刚一走出齐国都城,就不小心把鹄放跑了,他的几个随从都惊惶失措,以为这次一定活不成了。
可是淳于髡却没有慌乱,他略微思考了一下,继续提着空鸟笼往楚国去。他来到楚国都城,晋见楚王,将空鸟笼
献上后恭敬地说道:“我奉齐王之命前来献鹄,可是途中过一条河,我看鹄口渴想要喝水,便打开笼子把它放出
饮水,没想到它却一去不再回头。这是我的失职,我愿意以死谢罪。不过,我担心人家说您为了一只鸟而使一位
士人自杀,害您背负不仁的恶名,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又想再买一只相似之鸟来代替,但这样既欺骗了我国
的齐王,又侮辱了您楚王,这样做也不妥。我更想逃往他国,可是这样虽然能保全自身,但会影响两国的友好关
系。为此,我心甘情愿地前来接受任何惩罚。”
楚王听完了他的话,对他的诚实非常感动,赞赏他有胆有识,不但没有责难他,反而对他给以重赏。
大谋略:犯了错误并不可怕,真诚坦率地承认错误比虚伪的隐瞒欺骗更能获得别人的谅解。
抛砖引玉谏宣王
齐宣王下令修建一座占地超过一百亩,大堂上要设置三百座门的宫殿,一连修建了三年都没有能够成功。
绝大多数的大臣都不敢劝阻,只有春居对此忧心忡忡,总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劝谏齐宣王。
有一天,齐宣王和大臣们谈论君主的贤明问题。春居趁机问他:“楚王抛弃了先王的礼乐,音乐也因此而
变得轻浮了,您说楚王能算贤明的君主吗?”
“当然不能算!”齐宣王不假思索的就作出了回答。
春居又问:“楚国所谓的贤臣数以百计,却没有为此而劝谏楚王。您说,楚国有算得上贤臣的人吗?”
“当然没有!” 齐宣王又肯定地回答道。
春居顺水推舟又接着问:“现在大王您要修建的大宫室,占地超过了百亩,堂上还要设置三百座门,这样
豪华的大宫室一连修了三年都没完工。大臣中没有人敢劝阻。请问,大王您手下算得上拥有贤臣吗?”
齐宣王面带羞愧之色,迟疑了一下,说:“当然也没有!”
春居拱手说:“那好!请允许我离开吧!”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快步走了出去。
齐宣王愣了一下,马上追上去说:“春子!春子!请您回来!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
齐宣王把春居召回来后,又赶紧召来记事的史官,对他说:“马上记载下来!我不贤德,喜欢建大宫室。春
子劝谏了我。”
最后齐宣王下令停止了这项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
大谋略:对位高权重的人进行劝谏,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顺势劝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求何奢启齐王
威王八年,楚国大举进犯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去赵国请救兵,携带黄金一百斤,车马十辆作为出兵的交换条
件。
淳于髡接到大王的口谕之后仰天大笑,齐王莫名其妙,问道:“你嫌东西少了吗?”
淳于髡忍住笑回答:“哪敢嫌少!”
齐王追问:“那你笑是什么意思?”
淳于髡回答道:“臣想起今早遇到一个人的可笑行为,故觉得想笑,绝无嘲笑王上之意。”
齐王问道:“今早有什么可笑的事发生,给寡人讲讲。”
淳于髡回答:“臣今天早上在上朝的路上,经过田野,看见有一个农夫跪在路旁祭田,他举着一只小猪脚爪
,端着一钟水酒,嘴里振振有词地祝愿说:‘土地爷啊,求你保佑,让我五谷满仓,猪牛满圈,金银满箱,儿孙
满堂!’我见他手里拿的这么微薄,嘴里要求却那么奢厚,所以越想越好笑。”
齐威王听了很惭愧,便增加了黄金一千镒,白玉十对,车马百辆。让淳于髡带着这些东西到赵国求救。
赵王看到这些东西后,立即拨给齐国精兵十万,战车千辆星夜赶来齐国解围。楚国得到消息,连忙星夜撤兵
回国。
大谋略:奉献的少就不能幻想获取巨大的收获。只有多付出,才能获取高回报。
邹忌以美论得失
公元前378年,齐威王即位,据说他不理朝政已经有九年了。
一天,—个叫邹忌的人被他叫去为他弹琴。邹忌只是一味地谈论乐理,就是不奏曲。齐威王显得很不高兴,
他阴沉着脸说:“您的乐理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但只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着为
我弹奏一曲吧。”
邹忌说:“臣以弹琴为生计,当然要尽心研究弹琴的技法;而对大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治国,因此您应
该好好研究一下治国大计。我抚琴不弹,就没法使您乐意,怪不得齐人瞧见大王拿着齐国的大琴,九年来没弹过
—回,都不乐意呢!”
齐威王非常惊讶,和他谈论治国之道,邹忌说得十分深刻。于是齐威王拜他为相国,协助自己管理国家。
这天早晨,面容漂亮、身材修长的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了照镜子后问妻子说:“城北的徐公和我
相比,谁更美呢?”
妻子说:“徐公怎么能和你相比呢?”
邹忌想: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自己怎么会有他美呢?
他又问妾说:“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妾说:“徐公没有您美!”
白天来了位客人,邹忌又向他问了同一个问题。
那客人恭恭敬敬地说:“徐公的确没有您美。”
第二天,刚好徐公登门拜访,邹忌张大眼睛仔细地看了他一番,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他美。晚上,他躺在
床上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明白了:“妻子说我比徐公美,是偏袒我;妾说我比徐公美,是怕我;客人说我比徐公
美,是想从我这里得到好处。”
于是,邹忌上朝对齐王说:“和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臣确实没有他美,但臣的妻子偏袒我,臣的小妾怕我
,臣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都说我要美于徐公,根据这件事,我又联想到另一件事。朝里的大臣,没有不偏护
大王您的;宫中的宫女,没有不怕大王您的;齐国四境之内的人,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可见,大王所受
的蒙蔽是多么大呀!”
齐威王听了邹忌巧妙地劝谏,认为很有道理,就下令说:“以后,无论是谁,能在大庭广众中非议我的,
只要让我知道,就可得下等的赏赐;能用书面文字批评我的过失的,可以得中等的赏赐;凡是能当面指责我过失
的,可以得最上等的赏赐。”
这道命令颁布后不久,文武百官纷纷上朝来向齐威王提出很多意见,齐威王合理地接受这些建议,努力改正
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年之后,大家都觉得提不出什么意见了。齐国因此渐渐强盛起来。
大谋略:直接指出统治者的过失是不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的。不如采取委婉的劝谏方式,通过一个事物间接
地指出统治者的过失,这样,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晏子论踊贵屦贱
公元前五四八年,齐景公在位,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这种刑法在那个时候叫“刖足。”
它是专门为惩罚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设的刑法。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古代称之为卖踊(踊,是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有一天,景公召见了宰相晏子,想叫他换一换住所,对他说:“先生是我国的宰相,位及人臣,当朝文武的
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尘土飞扬,不能居住,就连一个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
大,不如寡人再赐你一所既清静又大的住所吧?”
晏子拜辞说;“正因为臣乃是当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更应该以身作则,其他官员才能效仿。如果臣先
住大宅、买良田,试问天下人还怎么去以臣为楷模?这样奢侈风气会愈演愈烈,不仅耗费国库钱财,也会增加百
姓负担。再者,这里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臣父原来也是宰相,臣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够
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
景公笑着说:“既然先生住在市场旁边,相必应该知道市场的行情吧,你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
“当然知道。”晏子回答。
“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呢?”
“贵贱嘛,”晏子答道,“假脚供不应求,天天涨价,鞋子卖不出去,天天跌价。”
景公听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后来,齐国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
大谋略:有时候采用对比手法,引起对方注意,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题,却更深刻地揭示了本质,收到了更
好的效果。
婧女巧言救父亲
齐景公平时十分喜爱一棵大槐树,常常在树下吟诗观赏,留连徘徊。
但是这棵大槐树生长在宫墙外边的集市路口,经常有来来往往的路人经过。为了避免大槐树受到破坏,一天
,齐景公指令下属派人日夜守护大槐树,还在树旁竖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告示:“碰撞槐树的受刑,损坏槐
树的处死。”
从此,齐国京城的人每次路过大槐树都会远远地绕开,只敢远远地朝大槐树观望,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公颁
布的刑法,遭受刑罚。
一次,有个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走过大槐树,恰巧看树人坐在树下打瞌睡,一时疏忽了。衍酒劲上
来了,步履蹒跚地走着,一不留神脚下一绊撞到树干上,碰伤了一小块树皮。
齐景公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立即传令将衍逮捕,要将他处死。
衍突遭大难,女儿婧想到亲爱的父亲即将遭遇的悲惨境遇,心情十分焦灼,便急匆匆来到相国的官府里,拜
见晏子。
晏子见她面色灰败,神情憔悴,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个小女孩年纪轻轻,怎么愁容满面,看起来有满腹
心事啊?便问道:“婧啊,你有什么事?”
婧女缓慢而沉痛地回答道:“我爸爸叫衍,是个城市平民。这两年,他觉得我们国家风雨失调,粮食歉收,
百姓生活艰难,心里很是痛苦,便在昨天私自向名山神水祭祀,虔诚地祈祷神灵能保佑我们国家连年丰收,国富
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神智失控,一不小心损伤了大王心爱的大槐树,触犯了刑法。现在大王要处死我爸爸
,这样我就成为孤儿。我个人受点委屈倒是小事,可是大人您想一想,要是大王真的这样做,不但会有损于国家
法制的尊严,也会降低君王的威信的。别国的人听了,不就会嗤笑我们齐国制订法律,看重树而看轻人,爱树而
害人吗?”
晏子听了,不住地点头,连声喝彩道:“有道理,有道理。”不等送走婧,就驱车直往王宫,拜见齐王,劝
谏道:“身为一国之君,是应该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可是现在您因为个人的喜好,就宣布‘触犯槐树的受刑
,损害槐树的人处死’,这个刑罚是不够恰当的,它伤害了人民,会给天下人嗤笑的呀!”
齐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赦免衍,撤销护树人员,取下告示木牌。
齐国京城的百姓纷纷翘起大拇指,赞扬婧说:“婧女小小年纪真是了不起啊!她既拯救了父亲的生命,又帮
助国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大谋略:遇到危急时刻,聪明的人不会盲目地惊惶失措,而是会搜寻一切自救的办法。
让臣与忠臣同列
齐景公在海上游乐,非常快活,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去,身旁大臣看到后,纷纷劝谏应以国事为重。景公听
得多了,不胜其烦,马上命令左右的人说:“哪一个先说要回去的,一定处死,决不宽贷。”
大臣颜蝎走进来劝谏说:“君王喜欢在海上游乐,六个月了还不回去,假使没有人出来统理国家,国内一
片混乱,民不聊生,君王又怎能安心享有这种海上游的乐趣呢?”
景公见他不把自己的命令放在眼里,顿时雷霆大怒,拿起戟要去砍他。颜蝎毫不畏惧,再走上前,按住衣
服站在那儿等着,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以前夏桀杀关龙逢(或作逄),商纣杀王子比干;君王的贤能,与桀
、纣两人不同;我的才干,也与关龙逢、比干二人不同。君王为什么不砍杀我,好让我加入他们二人之中,不也
是很好吗?”
景公听了恍然大悟,放下了戟。转天就启程回国了,路上就听说国人计划夺取政权。景公快马加鞭,飞速赶
回朝中,及时平息了叛乱。
大谋略:瞅准关键,适当的劝告可以成功达到劝阻别人的目的。
变换角色得尊敬
春秋时,鸱夷子皮一直在田成子的门下做随从。田成子离开齐国到燕国,子皮背着符信跟随在后,来到望邑
后,子皮问他:“你听说过干水沟里的蛇的故事吗?干水沟里的蛇,准备换一个新居,有小蛇对大蛇说:‘你走
在我前面,我跟在你后边,人们看见我们是游动的蛇,一定不会饶了你,不如我们相互纠缠,你背着我,这样人
们一定会把我奉为神君。’现在我外表丑陋而您却很漂亮,要是您作为我的使者,人们一定会认为您是一个有万
辆兵车的大国国卿。您要是作为我的主人,人们会以为您最多不过是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小国君主。这样看来,您
还不如装作我的舍人。”
田成子因此背着符信跟在鸱夷子皮后面。到了客舍,客舍的主人果然很恭敬地招待他们,赏给他们酒食。
大谋略:要把问题放到多个角度去思考,这个角度不行,换个角度也许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庄子喻谏楚庄王
春秋时期,继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以后,楚庄王取得了诸侯霸主的地位。
但是他不满足,想要趁着越国衰弱之机,出兵讨伐,进一步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楚国的文武百官感到现
在楚国的国力已经和以前相差的太远了:对外连年不断发兵征讨,军队疲劳,百姓困倦,这与庄王初为诸侯霸主
的时候相比,已经相差很远了;国内各地的百姓不满楚庄王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官府已无力镇压。在这种自
顾不暇,束手无策之际,再去攻打越国,是很危险的。但是文武百官怕得罪楚庄王,怕丢掉乌纱帽,谁都不敢对
楚庄王进谏。
这时,有一位姓庄的大夫,国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在国人眼里是一位聪明的有识之士,都称他为庄子。
他为了楚国的长远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上朝去劝谏楚庄王。
庄子对楚庄王说:“大王要发兵讨伐越国,这是为什么呢?”
楚庄王说:“越国是我国的邻国,我们不主动出兵攻打他们,他们也要出兵攻打我们。所以寡人决定讨伐
越国。”
庄子又问:“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兵讨伐呢?”
楚庄王说:“现在越国政治昏乱,兵力疲弱。”
庄子说:“我很愚昧,对这件事很担心。”
楚庄王说:“你担心什么?”
庄子说:“智慧就像人的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
楚庄王奇怪地问:“这话怎么讲?”
庄子回答说:“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晋国打败,丧失了几百里地的国土,这说明楚国的兵力疲弱;
庄跻在国内造反,官府却无力平乱,这说明楚国的政治昏乱。大王的政治昏乱、兵力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可
是大王却要讨伐越国。这不说明智慧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看不见自己的弱点。大王您说是不是?”
楚庄王听了“目不见睫”的寓言,就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打算。
大谋略:“败,莫败于不自知。”认识自己能力的能力,认识自我,把握自我,不做超乎自身能力外的事,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优孟谏贵马贱人
楚庄王(公元前613左右) 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给它穿五彩艳丽的锦衣,给它住金碧辉煌的厅堂,
给它睡设有帷幕的床,给他吃美味的枣肉。马却因太享受了,肥胖而死。
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
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谁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
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象话
。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庄王问:“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臣建议用雕花的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弱
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
,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谧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
,而把马看得最贵重。”
楚王这时终于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优孟在含蓄地批评他,便说:“我的过错就这样大吗?好吧,那你说现在
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说:“事情好办,依臣之见,请大王就以六畜来埋葬它,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椁,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
,用姜枣作调理,下面铺上木兰树的皮,用粳米为祭品,用大火炖煮,埋葬在人的肚肠中。”
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大官,吩咐说:“不要让天下人听到贵马贱人的事。”
大谋略:对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哪种方式最易使对方接受就采用哪种方式。而“将欲废之
,必固兴之”,这一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首先值得考虑的。
小卒巧言救赵王
赵王武臣派韩广到燕国,燕国人就立韩广为燕王。赵王联合张耳、陈余向北攻打到燕国地界。
一次赵王外出时,被燕国军队捉住了。燕将把赵王囚禁起来,要赵国分一半土地给他,才肯归还赵王。赵国
十次派使者去谈判,都被燕将杀了,张耳和陈余急得无计可施。有一个干粗杂活的小卒辞别同屋的人说:“我替
他们去说服燕将,然后和赵王一起回来。”大家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可笑,一个小卒竟出此狂言,真是太不自量力
了。
这人来到燕军的营寨,问燕将说:“你知道我来干什么?”
“你想得到赵王。”
“你知道张耳和陈余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都是贤德之人。”
“你听说他们有什么打算吗?”
“想得到赵王。”
小卒笑着说到:“你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打算。武臣、张耳和陈余三人,轻而易举就攻下了赵国几十座城
,其实每个人都想南面称王,谁愿意一辈子做别人的公卿宰相呢?大臣的地位和君主的地位怎么能同日而语?他们
主要是担心天下大势刚刚稳定,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称王。因此暂时按照长幼顺序,先让武臣做王,以便稳定赵
国的人心。现在赵国已经安定,这两个人早就打算把赵国分开,各自称王,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现在你们抓住了
赵王,这两个人名义上是要救赵王,实际上是希望燕国把他杀掉,然后他们好把赵国一分为二,各自为王。你想
,一个赵王尚且轻视燕国,等这两位贤王互相配合,来追讨谋害赵王的罪过时,燕国不是要被灭掉了吗?”
燕将觉得他说得对,就放了赵王,这个小卒驾着马车和赵王一起回到赵国。
大谋略:想要劝服某人,投其所好是很重要的一点,让对方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自然会同意你的观点。
屠户拒娶丑公主
齐国有一个杀牛的屠户,单名叫做吐。由于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姓氏,因此都直呼他为屠牛吐,原是一位市井
小民而已。
一天,齐王置办了丰厚的嫁妆,要将膝下一位公主许配给他。但屠牛吐却借口有病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他
的朋友觉得他太有些匪夷所思了,便责备他说:“你就打算在这又腥又臭的店里苦一辈子了吗?为什么要谢绝这
门求之不得的亲事呢?”
屠牛吐回答朋友说:“齐王的女儿长得很丑。”
“你怎么知道的?”
“凭我屠夫卖肉的经验就可以知道。”
他的朋友更加莫名其妙,问道:“此话怎讲呀?”
屠牛吐说:“就拿我的牛肉来讲吧,如果我的牛肉是好肉,大家抢着要;若是臭肉,再多奉送些骨头,还是
没人要买呢!现在齐王办了丰厚的嫁妆,要把女儿嫁给我这个屠户,正是由于他女儿丑的缘故啊。”
他的朋友后来亲眼看到了那位公主,果然是奇丑无比,让人望而生畏。
大谋略:以自身的经验洞悉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并估计到危机的可能性,才能随机应变做出相应的处置。
夜郎自大终毁国
齐王派大军进攻宋国。消息传到了狂妄自大的宋康王那里,他不大相信这是事实,便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
么地方。
时间不大,派去的人回来禀报:“齐军已经越过了边境。全国上下,人心浮动。”
左右近臣都对宋康王说:“这完全是俗话所说的‘肉自己生出蛆虫’啊!凭着宋国的强大和齐军的虚弱,怎
么会这样呢?”
宋康王听罢大怒,把派去侦察的人杀掉了。他接着又派人去察看,第二个人的回报仍然和前一个人一样,宋
康王又把他给杀了。这样一连杀了三个人,之后又派第四个人继续出去侦察。
当时,齐军已经要逼近宋国的国都了,国人确实已经感到恐慌。这个被派去侦察的人在路上恰巧碰到了他的
哥哥。
他哥哥见他行色匆匆,便问:“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我是去替宋王侦察齐军的动向。没想到齐军已经威逼我国都这么近了,国人已经这么恐慌。我现在担心的
是,先前有三个侦察齐军动静的人,都是由于回报齐军已经逼近而被屈杀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
也是死。这该如何是好呢?”
哥哥想了想,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就会比国破后被杀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灾难,依我看你倒不如投其所好
呢!”
于是侦察的人听从了哥哥的建议,回报宋康王说:“根本没有看到齐军的影子,国人也是非常的安定。”
宋康王听罢非常高兴,左右近臣都说:“看来那三个人我没有误杀。”宋康王大喜,赏赐了这个侦察的人大
量的钱财。
由于宋军没有做出任何的防御,因此齐军一路长驱直入,攻破了宋国的国都。宋康王这才醒悟过来,急忙登
上车,飞快地逃命去了。宋国从此也就灭亡了。
大谋略:我们对待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目前的形势,不可盲目自大,任何的主观臆测和武断的赏罚都可能导
致失败。
愚公坚志可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高有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在两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是年近九旬了,住在大山里面。家人来往出入非常的不方便
。于是一家人便坐到一起来商议,决心开山修路,使道路一直通达到河阳之南,汉水之北。愚公的老伴儿说:“
你现在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凭你的力量,连一个小小的土堆都挖不动,又怎么能够搬动太行、王屋二山呢?而且
挖出这么多的石头土块又放在什么地方呢?” “放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一家人对此都表示同意。
于是愚公带领一家人来到山面前,挖出石头和土块,用簸箕运到渤海的尽头。邻居有一个寡妇的孩子,年仅
七岁,也来帮忙。大家同心协力,持之以恒,不畏困难,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季节变换一次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对他们的举动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就跑来劝愚公:“哎呀,你真是太愚蠢了,
你自己行将就木,力量微薄,连山的一根毫毛也动不了,又能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愚公叹一口气说:“你连寡妇的儿子都不如啊!你知不知道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
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这山不会再增高了,又怎么会挖不平呢?”一席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山神听到了这一番话,怕他真的不停地挖下去,就将此事报告了天帝。天帝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就命令夸娥
氏的两个儿子把这两座山背走,一座摆在朔方东部,一座摆在冀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没有
大山的阻塞了。
大谋略: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立下雄心壮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因难。我们应该有愚公
的恒心和毅力,否则,如果做事情拈轻怕重,畏首畏尾,将会一事无成。
孟尝君善聚人才
孟尝君派公孙弘到秦国,晋见秦昭王。昭王想借机羞辱他一番,于是十分轻蔑地说:“孟尝君的薛国,土
地有多大?”
公孙弘说:“百里。”
昭王傲慢地说:“区区方圆百里的地盘,却想为难寡人,能吗?”
公孙弘不卑不亢地说:“孟尝君好士,手下食客三千,而且其中人才济济。其中根本瞧不起天子、诸侯的
有三个人。够格当管仲、商鞅的老师,能使国君称霸于诸侯之间的人才有五个。一旦出使,受万乘国君的羞辱,
告退之时自刎,也定要血洗国君的衣裳;像我一般敢这么做的,有七个人。”
昭王听了,慌忙谢罪,说:“你何必如此呢?我会善待孟尝君。”
大谋略:面对别人的刁难羞辱时,应该冷静下来,寻求对策,然后反唇相讥,巧妙地让对方认错。
淳于髡巧言救薛
孟尝君的封地薛遭到了楚国军队的攻击。这时候,淳于髡从楚国出使回来,路过了薛,于是孟尝君将他邀
请到自己的府中。
几天后,孟尝君亲自将淳于髡送到了郊外,并对他说:“现在楚国人正在气势汹汹地攻打薛,假如先生您
不能帮助我的话,恐怕我再也不能侍奉您了。”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放心吧!”淳于髡恭敬地回答。
淳于髡回到齐国后,向齐宣王如实地禀报了出使的情况。
齐宣王问:“您到楚国感觉如何?”
“楚国很贪婪,薛也自不量力。”
“嗯?先生此话作何解释?”齐宣王十分不解地问。
淳于髡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薛自不量力,为先王立了宗庙。楚国贪婪而出兵攻打薛,薛的宗庙也必定危
险。因此我说薛自不量力,楚国太贪婪。”
齐宣王听罢顿时颜色更变:“啊?哎呀!原来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啊! ”
于是齐宣王立即发兵救薛,薛地由此而得以保全。
大谋略:语言是讲究智慧和艺术的,很多时候,劝说他人而未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在被劝说的人,也在于劝
说者自己。
齐宣王独少一爱
一次,齐宣王对手下大臣淳于髡说:“先生谈一谈寡人喜欢的是什么?”
淳于髡说:“古代王者所喜欢的有四,而大王喜欢的有三。”
宣王十分奇怪,禁不住问道:“这话怎么说呢?”
淳于髡说:“古代王者爱马,大王也爱马。古代王者爱美味,大王也爱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
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却不尊崇才德之士。”
宣王摇了摇头说:“国中根本就没有杰出的才德之士,否则我也会尊崇他们,喜欢他们。怎么能说我不尊
崇有才德的人呢?”
淳于髡说:“古时有骅骝等好马,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不惜花费重金,从所有的马中去挑选,可见大
王真的喜欢马。古时有豹象等动物的肠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辞辛苦从众多美
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爱好美食。古时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从当今天下的众多
美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美女。至于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尧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出现,然
后才去尊崇他们、喜欢他们;那么如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知道了,会觉得大王不是真心喜爱人才,也不会喜欢
大王的。”
宣王听了静默在那里,不知怎么答话。
大谋略: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
得多。
赵奢妙言维法纪
赵奢担任赵国的田部吏时,负责征收农田租税。
可是,赵王的儿子平原君凭借着自己特殊的身份,不肯向国家纳税。这件事在赵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
家都想看赵奢的热闹。如果赵奢办不好这件事的话,他的税官也就当不下去了。
赵奢派人把平原君家的管事找来,管事根本就不把赵奢放在眼里,他傲慢地说道:“天下都是赵家的,平原
君交不交税,你赵奢根本就管不了?”
“不错,天下是赵家的。可是,你知道交税的规定是谁制订的?”赵奢的说话声音并不高,却很有力量。
“这还用问,当然是赵王制订的。”管事轻蔑地说。
赵奢紧接着问:“那么,你知道不交租税有什么罪吗?”
管事显得很不耐烦:“不知道!不跟你废话了,我要走了。”
“抗拒国法,不交租税,该当何罪?”赵奢大声地问左右的幕僚。
“杀!”幕僚们齐声回答。
管事不以为然地说:“你敢这样做吗?”
“有什么不敢!”说完,赵奢令刀斧手把管事推出去斩了。
接着,第二个管事又被叫到赵奢衙中,依然拒绝交税,又被赵奢拉出去斩了。
就这样,赵奢一连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
消息传到平原君那里,平原君拍案而起,大骂赵奢,发誓一定要杀了他,以解心头这口恶气。
赵奢知道平原君要杀自己,赶忙来到平原君的府上,说:“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其中
包括维护你平原君的前途。”
“你一连杀了我九个管事,这难道是为我好吗?”平原君恨恨地说道。
赵奢解释说:“在赵国,你是地位很高的公子,如果我不依法办事,纵容你们这种不交税的行为,大家一
定要争相效仿。要是这样的话,赵王制订的国法就没有威严了,国库也会渐渐空虚。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不利的
境地,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赵国轻则损兵割地,重则遭到覆灭。要是赵国完了,你平原君的一切不也完
了吗?相反,如果你能带头按国法交税,赵国上下都会令行禁止,国家就会强盛,赵国就会巩固。你平原君的一
切利益,就不会受到丝毫的损害。权衡利弊,你打算怎么做呢?”
平原君听到这里,完全理解了赵奢的忠心,马上交齐了拖欠的税款,又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提拔赵奢担任
管理国家赋税的官。
在赵奢的不断努力下,赵国的国库日渐充实,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大谋略:作为一个统治者,更应该知法守法,这样就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让更多的人遵守法律。
妙谏田婴弃攻城
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婴封号为靖郭君。他起初担任齐国的将军之职,在马陵之战中担任主帅,与军
师孙膑配合,打败魏国军队,迫使魏将庞涓自杀。因为立有战功,田婴被提拔为齐国的宰相。
后来田婴因为位高权大,有些居功自傲。他为了发展私家势力,要在薛地建造城池。他的宾客有许多人劝谏
他不要建造薛城,他听了很生气。他对守门官说:“这些宾客们太烦人了!整天在我耳边说东道西,我都听腻了
。从今以后,我不接见宾客,你也不要给他们通报!”
有一天,来了一个齐国人,对守门官说:“我就请求对靖郭君说三个字,多说一个字,就把我烹死!”守门
官听了他的请求,认为情况特殊,就向田婴报告了。
田婴心想:真有不怕死的人,反正他只讲三个字,听听也无妨,就允许了。那个齐国人得到了田婴的允许,
就快步走进大厅,说:“海大鱼。”说完这三个字,他再不多说一字,转身就往外跑。
这三个字,让田婴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就说:“请留下来!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呢?”
这个客人却做出满脸害怕的样子,说:“小人不敢把死当儿戏!”
田婴说:“不要这样,请你再接着说下去。”
这个客人见田婴有些松动,就放开胆子说:“相国,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客人说到这里又止住了,
故意吊起田婴的胃口。
田婴此时更加好奇了,说:“海里的大鱼怎么样?你快说!”
客人说:“我怕越说越多,罪过越来越大。”
田婴迫不及待地说:“我不怪罪你,你就放心说吧!”
客人这才说:“海里的大鱼,鱼网不能捕捞它,鱼钩不能钓住它;可是如果它游荡到陆地上,失去了海水
,那么蝼蛄、蚂蚁都能很得意地欺侮它。现在齐国,也就好比是相国赖以生存的海水,相国长期有齐国的庇护,
还要建造薛城干什么呢?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得像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益处呢?”
田婴说:“听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于是田婴就放弃了建造薛城的计划。
大谋略:有见识之人,必有谋略之见,如能在不伤害在位者自尊的前提下,达到劝谏的效果,则是我们该深
思学习的。
毛遂自荐立大功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一战,赵国四十万人马全军覆没。主将赵括也被乱箭射死,强悍的秦军长驱直入
,公元前257年秦军又率兵重重包围赵国首都邯郸。
赵国危在旦夕,赵孝成王焦愁万分,急忙委派他弟弟平原君到楚国去商讨救兵。赵国存亡,在此一举。
事关重大,平原君准备带二十个最精干的文武官员同往。他在自己的数千名门客中横挑竖拣,只选中十九名
,还差一人,却再也挑不出来了。
这时候,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站出来,对平原君说:“请让我跟您同去吧。”
平原君对这张面孔很陌生,问:“先生来我门下几年了?”
“三年了。”毛遂回答。
“三年?”平原君摇摇头说,“不行。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好比把锥子装进口袋,立刻可以看到锥
尖从袋里钻出来。你来了已经三年,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称赞过你,可见你不够优秀,没有什么本事。你不
能去。”
“不对!”毛遂争辩道,“我从来就没有能够像锥子那样放进您的口袋里。要是早就放进口袋的话,我敢说
,不光是锥尖露出口袋,就连整个锥子都会像禾穗一般挺出来。”
平原君想想,觉得毛遂的话也有道理,就决定带他去了。同行的十九个门客,一开始都很轻视毛遂,但在一
路的交谈中,他们才发觉毛遂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果然,当赵、楚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毛遂冒着生命危险,手按宝剑,挺身而出,在盛气凌人的楚王面前慷
慨陈词,申明大义。他凛然的正气使楚王惊慑,精辟深刻的分析使满朝王臣莫不叹服。毛遂打开了新的局面,促
使楚王和平原君当场缔结盟约。不久,楚国和魏国的援军两路进击,终于解开了邯郸之围。
事后,平原君感慨地说,“毛遂以三寸之舌,胜百万军队,他一到楚国,我们赵国的威望就大大提高。我观
察的人才不算少了,但竟然错看了毛先生。”
大谋略:用人,要有平原君的雅量,而自认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的人,也不要怕讥笑,应敢于冒尖,敢于自
我推荐。
田文论功服吴起
魏王设置丞相官职,任命田文为丞相。吴起认为自己的功劳比田文大,理应自己做丞相。因此心中很不服气
,对田文轻蔑地说:“让我和你比比功劳,行吗?”
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卒乐于牺牲,敌对的国家不敢打魏国的主意,你和我比哪个行?”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又说:“管理众官,使广大的百姓团结一心,辛勤劳作,让兵库粮食装得满满的,你和我比哪个行?”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再说:“防守西河,使野心勃勃的秦国不敢向东进犯,让韩、赵两国亲附魏国,你和我比怎么样?”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不满地说:“既然你承认了更好。这三方面你都赶不上我,可是位次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
田文说:“大王年幼,国人心存怀疑,众大臣尚未心服,老百姓还不信任,正当这种时候,把国政交给你呢
,还是交给我呢?”
吴起沉默了许久,说:“应该交给你。”
田文说:“这就是我位次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对他十分佩服,再也不会向他挑
衅了。
大谋略:没有良好的环境,没有上层领导者强而有力的支持,没有团结一致的强大后盾,任何英雄豪杰也难
展宏图。所以,一个人有了功劳,应该多想想上下左右为自己创造的立功条件,眼睛不能只看到自己的能耐。如
果盲目骄傲,目空一切,他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
任座巧言救翟黄
魏文侯举行酒宴,要大夫们批评国君。有人说魏文侯睿智,有人说魏文侯仁爱,有人说魏文侯信义。全都是
赞赏奉承的话,文侯自然非常高兴。
到了任座说话,任座却说:“国君是不贤的君王,得到中山国,不依法传给弟弟,竟然传给自己的儿子。可
见国君不贤。”
文侯听了很不高兴,怒形于色,任座连忙退下。轮到翟黄发言了,翟黄不紧不慢地说:“国君是贤君啊,我
听说只有贤明的君主在位,才有敢忠言直谏的臣子。如今任座出言直谏,足可证明国君的贤明啊!国君应该为此
高兴啊!”
文侯听了大喜说:“还来得及把任座请回来吗?”
翟黄说:“当然来得及!我听说忠臣必会全忠,不会轻易逃避死难,任座必定还在宫门外呢!”
翟黄走出去一看,任座果然站在门外,于是告诉他,国君要召见。
任座进来后,文侯马上走下台阶迎接他,并且用上宾之礼款待。
大谋略:臣子讲究进言的艺术,一片忠心在内,机敏雄辩在外,“外圆内方”才能施展自己的一番抱负啊!
苏代妙语取高都
楚韩雍氏之战时,韩国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周国君主感到左右为难。苏代知道后,就来到国君跟前说
:“我不但能让韩国不向您征集粮食和兵器,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将高都送给你。”
国君十分欣喜,于是派苏代出使韩国。
见了韩国大臣公仲以后,苏代说:“你应该知道楚国的计谋吧。楚王得知韩国粮食都空了,于是就采用大
臣昭应的计策,要用饥饿的办法攻击韩国,如今围困雍氏5个月而攻不下,是楚王并不相信昭应的计算啊!你要是
向周国征集粮食、兵器,不就将缺乏粮食的消息公开告诉了楚国吗?”
公仲说:“有道理。”
“你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周国呢?”苏代接着说。
公仲愤怒地说:“我不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已经是便宜他们了,我凭什么还要奉上高都?”
苏代说:“给了他们高都,周国一定会依附韩国,秦国听说后,就会断绝与周国的往来。这样,你就以一
个贫弱的高都,换来了一个完整的周国。”
公仲说:“你说得不错!”
于是,韩国不再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并且还将高都给了周国。
大谋略: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就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触龙巧谏得援兵
赵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国攻打赵国,接连攻下三座城池。当时孝成王刚登位,太后当政,秦军加紧进攻
,赵国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国有一个要求,一定要长安君去做人质,才肯出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竭力劝谏。
太后顿时大怒,明确告诉左右侍从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
这时左师触龙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来。触龙一进宫,就慢慢地小步走过去,坐下之后向太
后请罪说:“我的脚有点毛病,不能快跑,有好长时间没来拜见您了。我曾私下自己开脱,可又担心太后身体有
什么不适,所以很想来拜望太后。”
“我是靠坐车走路了。” 太后说。
“饭量还好吧?”
“靠喝稀粥罢了。”
“老臣我近来食欲不好,就勉强出来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地,食欲稍微增加了,身体也舒适些了。”
“这个我做不到了。”
太后看他不提人质的事、不悦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触龙进一步说:“吓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又不争气
,而我也老了,心里特别疼爱他,希望能让他补宫廷侍卫的缺来保卫王宫,我冒着犯死罪的危险大胆地把这件事
禀告给您。”
“好吧。年纪多大了?” 太后惊奇地问。
“十五岁了。虽说年纪还小,但我希望在我未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
“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比妇人厉害。”
“妇人疼爱得更厉害。” 太后笑着说。
“我私下以为太后您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
“你错了,不如爱长安君爱得厉害。”
“父母爱子女,就应当替他们作长远打算。您送燕后出嫁,拉着她的脚跟流泪,想到她要远走,也够伤心了
。可走子之后,您并非不想她,而祭祀的时候您总祷告说:‘一定不要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的长远利益
考虑,希望她的子孙一代接一代做王吗?”
“对呀。”
“从现在算起;三世以前,上推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子孙封了侯的,到现在还保存侯位的人还有吗
?”
“没有了。”
“不止赵国,其他国家还有吗?”
“我没听说过。”
“这些人近的灾祸落到自己身上,远的落到子孙身上。难道是国君子孙中封位的人都不好吗?不过是地位尊
贵而无功勋,俸禄优厚却无劳绩,而且拥有太多珍贵器物罢了。如今您抬高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肥沃的土地,
赐给他许多贵重器物,却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等有朝一日您离开人世,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安身呢?老臣以
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不够长远,所以说您爱他不如爱燕后。”
太后听完,恍然大悟说:“好,任凭你随便派遣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作
人质,齐国马上派救兵来支援赵国。
大谋略:劝谏别人是要讲究方式的,很多时候直截了当,不如借事喻人,或借物喻人来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赵威后智答齐使
齐王派使者送书慰问赵威后。齐王的信还没有拆开,赵威后问道:“齐国的年景怎么样?老百姓没有什么灾
难吧?齐王也没什么忧患吧?”
“我奉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您不询问齐王而先问年景与百姓,难道应该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
后面?” 使者很不高兴地说。
“你说得不对。如果没有收成,怎么能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能有国君?有丢开根本而去问细枝末节的
吗?”
赵威后进一步说道:“齐国有个处士钟离子,没出什么事吧?此人为人正直:有粮食的也给他们食物吃,没
粮食的也给他们食物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穿,没衣服的也供给他们衣服穿。他是帮助国君抚养人民,为什么
到如今还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阳子还好吧?此人为人善良,能够哀怜鳏夫寡妇,顾念孤儿老人,救助贫穷困窘的
人,贴补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使老百姓得以繁衍生息,为什么至今不让他功成名就呢?北宫氏的女儿婴
也还好吧?她取下自己的耳环饰物,终身不嫁;以供养父母。她是想带领老百姓都发扬仁爱的孝心,为什么至今
不使她获得封号朝见君王呢?这两个士人不被起用,一个女子没能受封,齐王靠什么去做齐国的国君、万民的父
母呢?於陵子仲还活着吗?此人上不向国君称臣,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中不愿交结诸侯。他是引导老百姓无所
事事的人,为何至今还不杀掉他呢?”
大谋略:想要击败对手就应该釜底抽薪,切中要害,从根本上对付对手,这样对手就会理屈词穷,一败涂地
。
捕鼠之猫亦食鸡
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擅于捕老鼠的猫,这只猫擅于捕鼠,但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
老鼠被捕光了,同时鸡也所剩无几了。
他的儿子想把吃鸡的猫弄走,父亲却说:“祸害我们家中的是老鼠,老鼠偷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挖
穿我们的墙壁损坏我们的家具,不除掉它们我们必将挨饿受冻,所以必须除掉它们!没有鸡大不了不吃鸡罢了,
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哩!”
大谋略:有时我们为了排除关键性的危险,不得不接受另一种危害,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社会上的竞争也
往往是以将伤害减到最低,而得到最大利益为目标。当不幸存在两种危害时就要懂得分出轻重,当机立断将损失
减到最低。
国氏富因偷天地
齐国人国氏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宋国人向氏则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因此向氏就从宋国到齐国向
国氏请教致富之道,国氏告诉向氏说:“我会偷哩。一年可以勉强自强,两年便可丰衣足食,三年便大有结余。
”
向氏并没有问清底细,他领会错了国氏所要表达的意思;返家后做起真正的强盗来。于是向氏就爬墙穿室,
打家劫舍,没多久便失风获罪,逃捕亡命。日夜兼程再次来到齐国,抱怨国氏使他误入歧途,身败名裂,自己原
来穷倒还可以逍遥自在,现在却只能亡命天涯,难免要受牢狱之灾。
国氏听完向氏的诉说后,不禁仰天大笑着说:“你竟然不知为盗之理吗?天有时,地有利,我所盗的是天时
地利;雨云滂润,山泽宝藏,陆盗禽兽,水盗鱼鳖,山盗矿藏,生养滋息,源源不绝。最大的目标是人与天争,
控制宇宙,役使自然。你所采取的手段,夺人财物,坏人居室;最大的目标,是人与人争,结伙行凶,大家分赃
而已。纵然侥幸得逞,也将造成天下大乱,民穷财尽。”
向氏听后茅塞顿开,但已经铸成大错,一切都迟了。
大谋略:能够掌握天时地利,才能有所作为。
陈平巧辩反升官
陈平投降汉朝以后,汉王刘邦任命他为都尉,对他百般亲近信任。这时周勃、灌婴等疾贤妒能之人就无中
生有的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长相姣美,像戴着帽子的玉石一般,但他肚子里没什么奇谋异策。我们听说陈平
在老家时,和他的嫂子私通;在魏国做事不能容身,才逃出来归顺了楚王;归顺楚王后因不合心意,就又逃出来
投降汉王。现在大王器重他,让他做了高官,派他监督各部籍领。可我们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行贿,多的就得
到好待遇,少的待遇就差。总之,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希望大王不要轻信他,应该对他的言行认真审查他
。”
汉王于是召来陈平责问:“先生侍奉魏王未能投合,就离开魏国来投奔楚国,现在又跟随我做事。讲信用的
人怎么能这样三心二意呢?”
陈平说:“我追随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我因此离开他。而楚王不能信任别人,他所任用的不是项
氏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使是奇谋之士他也不能重用,我为此才离开他。我听说汉王重用人才,因此前来归
降大王。我孤身一人前来,形单影只,不接受钱财便无法生活。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加以采
纳,如果没有什么值得采纳的,我收受的金钱还在,可以封存起来送交官府,我也请求辞职回家。”
汉王听完这一席话,看出陈平是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的人,忙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任命他为护军中
尉,所有将帅都受他监督。之后,将领们再也不敢对他指手画脚了。
大谋略:用充分的理由和确凿的证据说服对方,针对别人的指控个个击破,使自己的话无懈可击。
陈平巧言答文帝
汉文帝刘恒登上皇位那年,汉高祖刘邦留下的股肱之臣陈平和周勃出任左右丞相。汉文帝对这两位忠心耿
耿的大臣非常赏识。
一次,文帝把大臣召集在一起,笑问右丞相周勃:“周爱卿,你深受先帝的信任,是先帝的托孤之臣。但
你可知道,在我们大汉,一年要判多少案件?”
周勃被这一问题难住了,只好低着头小声答道:“禀告陛下,臣并不知晓。”
文帝眉头一皱,又问了一句:“那,爱卿可知道天下一年要进出多少粮食和钱币?”
周勃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最后只好摇摇头。
文帝心中大为不悦。停了一下,转过脸,问左丞相陈平:“陈爱卿,先帝在时,常夸你聪明过人,神机妙
算。那两个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陈平回答得很干脆:“陛下,恕臣直言。陛下要知道判刑的人事,请只管问廷尉;陛下要打听钱币粮食的
大事,请只管问治粟内史。”
听完这些话后,文帝脸色大变:“陈爱卿真是高见!既然各自有主管的官员,要你这位丞相干什么?”
陈平忙抢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深地行了一个礼,然后高声回答:“陛下,为臣斗胆再进一言,身为一个宰
相,对上要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事,顺应四季天时考虑各种大事;对内要让民心归附亲如一家,使卿大夫们各司
其职;对外要威服、抚顺各路诸侯和外邦。”
听完这些话,汉文帝抚了抚龙椅,埋头陷入了沉思:这陈平不仅机智、擅长辞令,更深悟从政要诀——总
理大政,把握关键!想到这儿。汉文帝赞不绝口:“爱卿的一番见解真是妙极了,让孤家茅塞顿开。有道理,太
有道理啦。”接着,他转过脸问周勃:“周爱卿,你认为如何?”
周勃惭愧得低下了头,心中暗自佩服周勃的才能。
没过多久,周勃称病辞去官职。丞相一职,由陈平一人担任。
大谋略:当面对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时,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这样,解答的空间就会拓宽。
郭舍人计救乳母
汉武帝小的时候,东武侯的母亲曾抚养过他。长大后,汉武帝就称她大乳母。大乳母一月入朝朝见武帝两次
。
一次,武帝下令拿一些酒食干粮奉养乳母,并让大臣拿出五百匹帛赏给大乳母;又有一次,武帝又下令给了
大乳母想要的一块公田;后来又下诏乳母可以坐车在御道上行走。可以说,武帝对大乳母所说的话都会听从。
于是,大乳母家的子孙下人依仗着这种恩宠,便在长安市中胡作非为起来,在大街上他们敢抢夺人家的衣
物,拉住人家的车马。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就奏请武帝把乳母的家室迁到边疆去,武帝虽然不想惩罚大乳母
,但还是批准了。
大乳母向武帝辞行前,便向郭舍人哭诉。郭舍人是武帝宠爱的一个戏子,他说的话经常能把武帝的心打动
。听完大乳母的哭诉后,郭舍人便给她出主意说:“你马上入朝见皇上,辞别后就赶快离去,走得快快的,并要
屡次回头看皇上。”按照郭舍人的吩咐,乳母向武帝辞行后,很快地离去,并且屡次回头看。郭舍人趁机大骂乳
母说:“老太婆,陛下已经长大了,你还不快点走!为什么还不住地回头看?难道陛下还需要吃你的奶生活吗?
”武帝听了以后,顿生怜悯之心,他认为乳母太可怜了,终于下令不要迁徙乳母,并把奏请乳母迁徙的人迁谪到
边疆上去了。
大谋略:大乳母这种恰到好处的动之以情,不失为身处绝对劣势的弱者向统治者谋求生存的一种手段。
东方朔巧得升迁
汉武帝时,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皇上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隆虑公主重病缠身的时候,拿出黄金千斤
和钱一千万献给朝廷,要求为昭平君预先赎免死罪,皇上答应了此事。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没人约束,变的日益骄狂,肆无忌惮,有一次喝醉酒后杀死主傅,被拘押在皇上的近
侍臣手中。因为是公主的儿子,没有人敢对他轻举妄动,廷尉上报皇上,请皇上论处。
皇上的左右侍臣个个都替昭平君讲情,说:“既然已经赎免了死罪,陛下还是赦免他吧。”皇上说:“我
妹妹老来得子,死前曾把他托付给我。”说到这儿禁不住流泪叹息。过了好长时间,才说:“法令是高皇帝创立
的,因我妹妹的缘故而破坏了先帝的法令,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进高庙!这样也辜负了百姓。”于是批准廷尉依法
论处,左右侍从也都被皇帝的正直无私感动了。
这时,东方朔上前向皇上祝寿,说:“我听说圣德之君处理政事,诛杀时不管对方是不是亲骨肉,赏赐时
也不管对方是不是仇人。《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为王之道要坦荡荡。这两方面是帝王所重视的,也是
连普通人也难以完全做到的。现在陛下真正做到了,因此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是天下人的幸福啊
!我捧上一杯酒,甘冒死罪,两次叩头,祝皇上万寿无疆。”
皇上站起身走入内宫,傍晚时把东方朔召来责备他说:‘传上说,‘该说的时候说话,别人才不讨厌他的话
。’今天先生向我祝寿,是合适的时候吗?”
东方朔听罢,脱帽叩头谢罪说:“我听说人太高兴了阳气就会洋溢,太悲哀了阴气就会受到损害,阴阳剧变
就会心气大动,心气大动就会精神离散,精神离散邪气就会侵入。排忧没有比喝酒更好的办法了,臣下之所以给
您祝寿,就是要明扬陛下的正直不阿,并为陛下止哀的。我不懂得忌讳,该死。”
此前,东方朔曾酒后闯人殿中,在殿上小便,被控犯了不敬之罪。皇上下诏书免他为庶人,在官署等待安排
,由于这次巧妙的对话,他又被任命为中郎,并赏赐丝帛一百匹。
大谋略:充分的了解一个人是你达到自己目的的前提,如果这个人的心理动态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那样你
就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