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秉持着“看了不能白看”的原则,决定随便唠两句这本内容较为猎奇大胆,甚至堪比于小黄文的书。
在谈及书的正式内容之前,首先我想说的是看任何文章都不能单以内容剧情来评价,这就像“看山是山”没有起伏也没有深度,如果一个人仅凭了解其故事梗概就自认看完了一本书那是非常单纯而自大的,所以即便失乐园整本书几乎都在围绕性爱展开,看似毫无营养又稍显索味,我还是耐着性子慢慢读了过去。
当然,我既然需要耐着性子,也说明其实我对这本书的感知是有些不耐烦的,原因无他,其实是个相性的问题。人碰到对自己口味的作者自然是如喝水般一咕噜就能饮下,既解渴也豁然开朗,而遇到诸如这类畅销的作者,闻声而来带着好奇窥探一二却发现不如自己想得那般大彻大悟也是正常不过的,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和体悟都不尽相同,文学作品也是一个打开层次眼见和格局的世界。因此我也从不觉得文学这东西离经叛道些有什么不好,不如说这就是它的独特之一,而失乐园正是切入要害,敢写现代男女难言之事的好手,这或许也离不开渡边淳一的个人经历和性向爱好,不过我不了解也不多加赘述。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也同他有不谋而合的想法,即在做爱的高潮时死去不失为一种浪漫,至少有其合理性。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不愧是日本作家,那边的文化确实在各个方面热衷于物哀,就连樱花都是开在刹那转而凋敝,由此他们对生死的观念似乎也带着一种朦胧的感觉。要如何阐述这种区别,其实我认为简单来说就是不定义好坏,正如失乐园中所说“爱应该指向生,而不是绝望的死。”(非原句,大抵其意)可现实是,爱有没有可能指向死亡?答案是肯定的。在常识中,人们倾向于将爱定义为好的事物,所以它应当引导人们走向正途,如果没有那就是畸形的爱,可真的存在畸形的爱吗?这种本就由人类定义的情感究竟有没有正确与否的范围,还是说人们由于其社会性,为其划下了道德的囹圄,要求其只能待在这样的范围,而一旦超出就会被界定为“邪恶”?
人生活在社会中,因而有社会性。久木和凛子相爱,这本是件十分简单的事,可如果加上他们各自有家室的标签就会变得十分痛苦,这种痛苦并不来自他们而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即“出轨”这一词本就带着负面含义,而被贴上出轨标签的人往往意味着不贞、水性杨花会被人说闲话,还不得信任,这也是为什么越到后期,久木和凛子越来越想黏在一起摆脱来自外界的压力,因为除了彼此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处境,就算拼命解释也不过是被人冷眼相看,更何况理由还让人难以启齿。
看到中间时,我就想既然如此离婚不就好了,痛痛快快的在一起。然而这个想法并没有轻易实现,不如说社会责任已经像一层粘在人类肌肤上的皮衣。一是很难褪去,二是如若褪去,不知羞耻的和对方在一起就势必会导致“低人一等”,被归类为不合格的人类。久木犹豫的态度和凛子的果断形成反差,直到最后两人愿意一同赴死,这也就如渡边淳一所强调的男性在爱中与其说是给予不如说是被女人纠缠困住,久木的决断自始至终都是被凛子推着走,就连最后那份离婚协议也是直到他决心死去才签下,不如说死这个结果居然比在社会上丢人来得好受,这种恰似懦夫的行径也恰恰有些符合日本社会给人的高压感,他们很清楚这辈子都无法得到认同,死亡才是唯一一条隐隐展现眼前的归路,而路上有个伴不如说都能算件幸事了。
凛子是个爱美的人,她不想面对年迈的自己,也厌倦于冷漠的丈夫,直到遇到久木她才重新认识生命的热情,而今这把燃烧的火,自然也该抱着点燃她的柴薪一同覆灭。若是只有久木一人,这样轰轰烈烈的殉情确实完不成,毕竟久木虽有孩子般单纯直率的心性却也不够果敢,他又何尝不是被凛子成全的一方,工作上位失败被发配闲职,到了他这个年龄心知再无可能只能借此消遣,本只是抱有玩玩的冲动,却不想真正踏入深渊,两人在彼此交合中确认对方的心意进而一起飞蛾扑火来向被规矩约束的世人彰显他们的爱情并非下流不知耻,说到底爱这种东西本就没有正义之分,这或许也算是他们留给世界最后的心声。
至于为什么说这种行为合理,事实上如果能选个无痛的死法谁不乐意呢,而他们只是选了个更为别致的方法,用做爱的刺激感去冲破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当然硬要说这本读物存在更加深度的理解,其实我认为它更倾向于作者的一种宣泄,展现了人在社会约束之外的根性,繁殖和做爱的本能和外在观念冲突,欲望与理性/人性的对峙,由此表现人的不自由以及一种独特的生死观。它更加适合于用影视表示,具有一定商业娱乐性,而不倾向于说是完全文学性的作品,毕竟字里行间流淌的意境和表达的观念其实较为统一,不算复杂。
另外还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关于婚外恋,本文两个主人公出轨的原因都有明确交代,凛子是因为和丈夫在性事上不合拍且那个男人过于冷淡,是个只热衷于自己研究的教授。而久木却不是这种情况,他和妻子以前也十分相爱,不过相处久了,两人渐渐变成了过日子的伙伴不再有冲动了。这两个理由都是合理的,就像现代人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结婚究竟是找爱人还是生活伴侣。”人一旦踏入这个阶段需要思考许多事,这也使得人们本身的感受被各种要素左右变得模糊不清,固然有些人会执着于所爱,但如果十几年后,年华老逝容颜不在,失去的感情又代表什么呢?大多数人会装作无事发生继续过着日子,这是最正常的结局了。可如果像久木一般,在这个尴尬的年纪遇到了第二个相爱的人,又该如何?
说到底,人是有可能存在复数个爱人的,只不过因为各种机遇并不一定碰见,而在尘埃落定时突然又遇见了,不犯下错还好,一旦犯下了那就很容易将错就错,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些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真的与自己有关吗?为什么我作为我自己却有这么多限制呢?从现实层面这种行为当然不值得认可,但不代表不能理解,而渡边淳一将这种可能性写了出来,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